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帶你拿下90分的年終總結,實現年終三大願望

本文共有5206 字

好像確實有一點長

但我確信物有所值


哎呀,年底了!

“年底”這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詞。

說是對千千萬萬的人,都還不足以體現它的分量,事實上,對數十億的人來說,“年底”都是一個非常關鍵、重大、充滿期待、忙碌……的存在。

在我們感嘆“年底”的背後,其實是在感嘆一年的結束,一年的業績指標、一年的辛苦……

尤其是今年這個年底,尤其讓人感觸良多。

因為,2018這一年,發生了太多、太多。

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產

ofo公司門口,要求退錢的人徹夜排隊

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

互聯網行業大裁員

… …

這些2018“大事記”當中,企業的倒閉和大面積的裁員,顯然持續的時間最長,佔得比例也最大。

對國內外千千萬萬個還在死亡線和盈虧線上掙扎的企業,以及在被裁和留下之間徘徊的工薪階層來說,這一年,走的很是艱難!

彷彿間,全民都在一起“共克時艱”!

如果說選出2018年,最具有代表性的熱詞,我想就非“共克時艱”莫屬了。

但所幸,一切苦難都會過去,我們人類以及時代的車輪,永遠都是在往前行進的。

是的,2018再艱難,我們也都挺到了年底,新的2019年就在向我們走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重新出發呢?

說到重新出發,職伴君說過:“沒有對過去的總結,就沒有對未來的堅定”。

只有接受過去,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我們才能重新拾起信心,在來年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效益,更好地成長。

這對於我們企業和員工們,更是如此。

所以,年終總結,是必不可少的。

上面所說也是年終總結的意義所在。

基於年終總結如此的重要程度,我們就應該好好地做這個總結。

什麼是好好做?

態度上的認真,是必須的。

但是隻有態度上的認真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做的時候有一套科學的方法。

否則,空有態度,沒有方法,做出來的總結,其真正讓人接收到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而這豈不不是“事倍功半”——這是我們極力要避免的,也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

因此,方法!很重要。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看過海量的談如何做年終總結的文章的,然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在看完之後反而更凌亂了,原本有些思路的腦袋,在看完網上的那些所謂的年終總結乾貨之後,反而不知如何下手了……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這讓我們情何以堪呢!

那些海量的年終總結到底問題處在哪裡?

我細細思考了一下,它們的問題主要在於兩點:

一,沒有溫度,不人性化。看後還是冷冰冰的,難以讓我們感同身受,這就是所謂的“無感”,好比一個演說家在臺上說的天花亂墜,但是臺下的聽眾卻總是出戏,這怎麼能行呢?

二,太概念化,沒有細化到案例。這就容易讓我們摸不到邊,按理說,最差我們就按照他們說的模仿一下,可以因為他們說的如此“官方”,所有最後我們還是沒法get這項技能。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從前人的“歷史教訓”中,另闢蹊徑,開拓一條真正有溫度、看得明白,又實用的年終總結,獻給大家。

讓大家可以在2018年這個最後時期可以有所彌補,有所增益,從而能夠在2019年有一個嶄新的開始。


第一部分:年終總結的方法——三大思維

老闆在你身上所傾注的注意力,你知道是多少嗎?

只有3%左右。

某諮詢工作曾做過的調研:關於管理者的時間分配。作為管理者除了管理團隊之外,還有業務層面的決策等工作內容。一個管理者大概會花他自己60%的時間在業務上,大概40%的時間會分配在管理上面。這40%中的一半,即20%則是花在與他自身的老闆之間及其他跨部門領導之間的協同相處中,最後20%的時間才能花在下屬身上。假如這位管理者有6位下屬,那麼他花在你身上的時間是多少?大概3.3%左右。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年終總結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價值,因為你老闆的時間有限。

那如何展示呢?

難道要把我們這一年來所做的事情都展現出來?

如果你這麼做,老闆也許只會回應你一句:“我對你無能的細節不感興趣!”

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搶奪老闆的那3%的注意力,我們需要在年終總結需要做到:有目的、有結構、有量化

第一個關鍵詞:目標思維

要做到有目的,就需要我們具備目標思維。

下面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年終總結為誰而寫?

有人會說:年終總結是為老闆而寫,因為老闆就是為了能夠體現他們自己的權威,並瞭解下屬工作,從而能讓老闆感覺良好。

是嗎?

不是。

年終總結,首先是我們自己而寫。

但凡為別人而做的事情,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很難做好的。

“為別人”的代名詞往往是“敷衍”、“應付差事”、“差不多就得了”……

只有動機是出自我們內在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好一件事。

這點,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記住。

為別人而寫的年終總結是不可能有靈魂的——沒有靈魂的東西,我們能期待它有多優秀呢?

所以,年終總結,必須首先是為我們自己而寫的!

其次才是為了其他人、其他目的而寫。

那麼,年終總結怎麼是為我們自己而寫的呢?

首先,我們做年終總結的是為了能夠總結過去的經驗、錯誤和成功的方法,這總結出來的東西,雖然也會share給其他的部門和同事,但是它們最直接的還是供我們自己用。這是“為自己而寫”的第一個點。

其次,我們應該把年終總結當成一次自己影響老闆的機會,而不是應付老闆的差事,其實我們是掌握主動權的。老闆他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的時間精力在我們的身上會很少,因此很多我們的能力與成績他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們得充分展示我們自己。

我們寫年終總結,在所有的目的中,總歸還是包含:期待老闆或上司能夠看到我們的成績、能力(潛能)以及價值——成績決定我們的年終獎,能力(潛能)決定我們是否能升職加薪、價值決定我們能不能繼續留下來。

想必我們當中的任何一位,年終總結的目的都逃不開這三個“期待”。

這是“為自己而寫”的第二個點。

以上就是我們的目標!

其他一切都是圍繞這個目標所展開。

第二個關鍵詞:結構化思維

要做到有結構,就需要我們具備結構化思維。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對象,來引導思維和表達過程的一種思考方法。

結構包含了什麼?

包含了歸類分組,重點提煉以及邏輯化。

為了便於更好的理解,我們舉個栗子:

“蘋果、鴨、韭菜、桃、青菜、牛、菠菜、豬、柚子”

如果我們這麼一看,會覺得挺亂的,但是如果我們改成:蘋果、桃、柚子;鴨、牛、豬;韭菜、青菜、菠菜

這樣一看,我們就感覺清晰多了,這是分為了三類,依次是水果、動物和蔬菜。

如此就體現了結構化思維中的結構性:就是把雜亂無章的東西,我們給它們歸類、按照一定的邏輯來劃分。

在年終總結中也是一樣。

我們一年下來,做的工作很多,要想讓自己更好地去分析,做好數據等備份,我們就要把一年下來的這些工作做好歸類分組,重點提煉、邏輯化表達。

【1】歸類分組,可以讓我們做到信息不再零散,讓聽眾更能記住,印象更深刻。

我們一年下來,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這些工作是沒有經過加工整理的,都是零散的個體。

因此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歸類分組,有重點地陳述,而不是一籮筐地都搬出來。

在做歸類分組的時候,我們得遵循兩個原則:

原則1:每個層次是屬於同一個範疇。

舉個栗子:我們分類成“水果、蔬菜、大象”,是不可以的。因為大象是屬於具體的東西,而前面兩個是類別。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原則2:每個層次之間相互獨立,不重疊。

舉個栗子:我們分類成“水果、蔬菜、綠葉菜“,這也是不可以的,因為綠葉菜和蔬菜這兩個類別有重疊。

以上是兩個原則,那麼如何歸類呢?

如果讓我們一下子將重點會比較困難,那麼我們可以先頭腦風暴把一年所做的工作都列出來,然後把相似的事情連線連起來,連線之後的工作分成不同的組,找出其中的規律給每個組命個名,從而歸納成一個結構,最後再查漏補缺。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此外,我們也可以按照通常的結構方法來歸類,比如“順序法”:時間順序、空間要素順序、程度順序

l 時間順序:一切有先後和有因果的事件,按照先後順序。比如,從“研發——採購——銷售——服務”,這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或者“年初——年中——年末”這樣的自然時間順序。

l 空間要素順序:以提升銷售額為例子,從“用戶量——轉發——復購”,這就是按照提升銷售額所需要的要素是什麼來進行的構成來分類。

l 程度順序:是指把最重要的幾個點提取出來,比如根據KPI來講年終總結,因為KPI反映的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程度。比如一年有5個KPI,我們可以講一下每個KPI的達成情況。

以上就是結構化思維中的歸類分組。做好了歸類分組,至少可以讓老闆覺得我們是一個思路清晰的員工。

【2】提煉重點,可以讓聽眾明白我們這一年集中做了什麼,重要的業績在什麼方面,避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鑑於老闆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大概只有3%,很多人就想:“我應該把整個一年的工作都展現出來,不然領導怎麼知道我做了什麼,怎麼知道我這一年有多辛苦呢?萬一老闆覺得我很閒怎麼辦?“

然後,在你說的越多的時候,其實領導真正能吸收的往往越少。因此,一定要記住“少即是多“。

所以我們不能什麼都拎出來,而應該根據近期的目的,比如是想轉正還是想加薪,等等,而去進行有目的有邏輯地重點展示。

舉個栗子:

如果領導只看到了你的項目能力而沒看到你帶團隊的能力,那麼你年終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讓領導看到你帶團隊的能力,圍繞著這個目的,你的年終總結中就可以重點放在你是如何帶團隊,幫助小員工成長的。——因此,我的重點是,根據我們的目的來的。

【3】邏輯遞進,可以讓聽眾跟著我們思考,讓整個年終總結呈現清晰的思路。

比如,我們常用到的“總分總”結構,大家要注意的是,第一個“總”和最後一個“總”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總,是對我們整體總做的一個總的概況。

這裡我們還是舉個栗子:“今年公司的重點是用戶增長,我做了3次活動,帶來了5萬新用戶,並且把這些活動總結成方法論教給了運營部門的所有同事。”。

這段概括從整個公司的戰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及成果,最後到自己的提煉和分享。這樣一來,就是對整個年終總結做了一個總的提煉。

而後面的“總”,則主要在年終總結的末尾部分,此處可以再次做一下總結,並且指出自己在來年工作上會集中改進完善的地方,並且強調一下來年的工作計劃。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第三個關鍵詞:量化思維

量化,就是用數字和圖表說話。

在年終總結的呈現方式上,遵循這麼一個規律:字不如表,表不如圖。所以,我們能用圖表就不用表格,能用表格就不要用文字。

這裡面主要是涉及到圖表和數據的一些優點:圖表比文字更直觀,我們天生對數據更加敏感,而且數據不會撒謊,能更客觀真實地呈現我們的工作業績。

然而數據那麼多,我們如何通過用數據分析讓彙報更清晰呢?

我們只要遵循數據分析的2個步驟:

l 明確需求,列出關鍵指標:明確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是希望給領導呈現我們的什麼能力或業績?以這個為出發點,我們列出對應的的關鍵指標,整理出對應的數據。

l 製作圖表,數據要可視化:一堆的數據拉出來之後,還是讓人看著清晰舒服,所以我們接下來要把這些數據製作成圖表,讓數據變得可視化。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這張工作總結的圖表數據,就勝過千言萬語)

最後,除了我們自己的工作內容量化之外,我們也可以把領導對我們提供的幫助也進行量化的說明,這樣可以求得今後領導更多的資源支持。

舉個栗子:

“今年8月份拉新的活動上,領導給到我1個站外渠道的支持,幫助我提升了30%的新用戶增長”這樣的量化說明,就遠遠比說“今年領導對我拉新活動幫助很大, 從而促進了用戶的大量增長”要好的多。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量化的。我們只能說盡量量化,在遇到實在不好量化的情況時,我們就多做場景化說明——就是詳細說明一下我們是怎麼做的,為團隊提供了什麼幫助,等等。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80分到90分的躍遷,還需做到這些“注意”

如果我們在寫年終總結的時候,能夠真正做到上面所說的三大思維,那麼我們的年終總結80分是一定沒問題的。

當然了,為了精益求精,能夠從80分躍遷到90分,我們還需要在前面三大思維的基礎上,做到幾個注意:

一、忌“”

犯錯,往往更能幫助我們成長。所以,領導也更希望你能夠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從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當然了。我們不必舉太多例子,分析一兩個佐證我們的成長就行。

二、忌“弄虛作假”

我們一定不能因為想著給自己鍍金就編造業績,且不說這只是暫時的,時間會證明一切,而且一旦被發現,這就違法了“誠信”的原則,這在任何公司都是不允許的,而且即使領導容忍了我們,我們今後的處境也不會好過,所以我們儘量實事求是。

三、忌“臨陣磨槍”

一份好的年終總結不是臨陣磨槍、拍拍腦袋就能搞定的,需要日常的積累和階段性的總結。平時有準備,年底才能從容地展現自己。

在80分的基礎上再做到這幾個注意,我們的年終總結就可以拿下90分了。

至於說從90分到100分,職伴君是在實在不敢誇下海口,畢竟年終總結這東西,人為決定的因素太大,比如你這一年到底做了什麼?如果你這一年幾乎什麼也沒幹,那再好的方法論也支撐不起來,是不;另外也取決於你的呈現能力/演講能力,以及領導的心情等等。

所以我們只能說:儘量而為,無限接近卓越

以上全部,就是我為各位奉上的年終總結乾貨。

最後,再好的年終總結都不如優秀的實幹精神來得重要!願各位夥伴們能夠在這個年底呈現一場精彩的年終總結,實現繼續留在公司、多拿年終獎以及升職加薪的願望!

—END—

用三大思維拿下年終總結,佔領老闆3%的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