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OA期刊,不,醫生並不希望

OA期刊能推動學術自由,但對於醫生來說,可能之後發文章的成本會更高。

內容:ZJ***21

整理:葉子

推行OA期刊,不,医生并不希望

前兩天在寫標書的時候,刷到了解螺旋發的《國自然基金委將支持S計劃,鼓勵發表OA論文》,心中頓時一涼。完了,這版面費是又要漲了。當我看到留言區的時候,有一條留言深得我心:出版商就應該花大價錢買作者辛苦做出來的研究,最好還能競價發表,價高者得。

OA期刊也只是免了訂閱費,但羊毛出在作者身上,我們苦逼做研究的還要為讀者付出不菲的OA費用。如果期刊再反過來給作者錢,那簡直是提前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所以,更深入的一想,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違反了客觀規律。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個故事。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過中華大地。老王心思活絡,趕緊在長三角地區,辦了一家小型加工廠。那年頭是好光景,產品不愁賣。生產多少,賣多少。不過,生意好是好,但廠子裡的人手開始不夠了,那就招人唄。

第二天,就在工廠門口,豎了一塊招工的告示:“招聘生產工人20名,待遇:30元/月”。

廠子外面等著做工的農民工,隊伍排了三里地,一眼都望不到頭。

哎呀,不好。老王心裡叫苦。

第三天,告示改了--待遇:25元/月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告示上明明白白地寫到--待遇:15元/月

這下,工廠門外稀稀落落地等著三四十個等活幹的農民工。

老王一邊從中挑選著手腳麻利,身強體壯的;一邊心裡盤算著,呵呵,又省下一大筆費用。他那張滿是褶子的臉,都要開出花了。

看完這個故事後,各位有什麼感想?

也許,您覺得老王貪婪;

也許,您覺得老王無恥;

也許,您覺得老王黑心腸,猶如周扒皮轉世。

……

都沒錯,可是,我還是要說,老王的決策是對的,也是最理性的。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完全完全符合經濟學原理:

供需關係,決定價格。

回到期刊來說,期刊有運營成本,辦公室租金,編輯工資,印刷出版,網站服務器等等都需要錢。而期刊要錢,不是向讀者要,就是向作者要。

一般出版商思路都是問讀者要錢,給作者稿費,那學術期刊能這麼做嘛?不能,因為讀者太有限,不像金庸那樣的流行小說,有幾億人看。學術期刊與讀者之間的供需關係是供大於求,因此學術期刊從讀者變現的能力極弱。

所以期刊只能從作者那要錢,雖然聽上去很荒謬,但就是現實。還是因為供需關係,這種情況的出現,最大的原因是“Publish or perish”(不發表就滅亡)對學術界的影響。這句話最早出自美國,由於高等教育商業化改造之後,學術成果的量化管理。用科研人員成發表的文章來量化其學術能力,並給與相應的待遇。

想當教授?先發幾篇SCI,一下子創造了大量的論文發表需求。而期刊發文量是有限的,這樣對於期刊與作者來說,期刊就是供小於求

。而在中國更厲害,不僅僅教授要發SCI,醫生升職稱也要SCI、評基金還是要SCI,論文需求量弄的比美國還高。

那套到老王與工人的故事中,老王就是期刊,工人就是作者。在劇烈的競爭下,理性的期刊絕不會給作者稿費。甚至,掠奪性期刊之所以屢禁不止,還不是因為對於一些水平不高的作者來說,給錢就發表那是剛需啊。

而且,由於學術期刊的特殊性,OA期刊就有誕生的土壤。訂閱期刊免費,讀者就多,期刊影響力就會上升,然後投稿人多,期刊得到的版面費也多。完成是良性循環,就像手遊,不充錢的玩家是運營商提供給氪金玩家的服務。

最後,懇請基金委千萬彆強推OA期刊,放過我們這些氪不起的窮醫生吧......

推行OA期刊,不,医生并不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