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和精銳的第二次“北伐戰爭”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文| 張乘輔

10月26日下午,張熙、劉全友、尹雄三人的香檳杯碰在了一起。

張熙笑得很開心,7億元人民幣,精銳教育完成對巨人教育100%股權收購。這是精銳教育上市後的一起普通收購,也是張熙蓄謀已久的第二次“北伐戰爭”。

熟悉張熙的人都清楚,他有兩塊心病,一是“上市”,二是“北伐”。

2000年後,K12課外輔導機構遍地開花。學大教育(2001年)、好未來(2003年)、龍文教育(2006年)、精銳教育(2008年)先後成立。

眼看著競爭對手成功上市,精銳教育的上市道路卻異常曲折,拆VIE衝擊A股,A股夢碎再次選擇赴美。直到今年3月,張熙終於登上紐交所,那聲清脆的鐘聲,他等了整整十年。

2010年末,精銳教育攜1.6億元重金進軍北京市場。沒料想,北京市場飽和,精銳競爭無力,內部管理也問題不斷,最終,張熙的第一次“北伐戰爭”宣告失敗。

直至上市前,相對於全國佈局的競爭對手,精銳教育依舊“蜷縮”在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

上市以後,精銳教育的“買買買”成了戰略正確。8月,精銳教育先對天津華英教育進行了全資併購。10月末,精銳教育又聯合第三方收購巨人教育100%股權。

並且,精銳教育獲得聯合投資方的全權委託管理公司運營,張熙兼任巨人教育董事長,月薪66元。

創業家&i黑馬想起三年前採訪張熙,面對第一次“北伐”失利,他笑著說:“做生意就像打仗,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戰勝,要麼戰死;我比別人更熬得住,只要你捨得花錢,不難。”

踏進蕭瑟凜冽的北京城,彷彿回到八年前,張熙又回來了。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海淀黃莊戰役”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注:圖片為多知網製圖

2010年末,海淀黃莊。

全國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黃莊。一位K12教育老兵對創業家&i黑馬說:“要想做全國性的教培機構,在海淀黃莊難免一戰。”

某教培機構海淀黃莊分校主任感慨:“我是2010年來到的海淀黃莊,眼看著大大小小的機構起了又倒了,真正留下來的還是少數。

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10點,海淀黃莊課外輔導最為活躍,中關村一小、三小、中關村中學、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科大附中等學校的學生蜂擁而至。

2010年那會,各個補習機構的牆面上都貼滿名校錄取榜單、學員獎狀、考區信息。”

如果你穿梭回2010年,以海淀黃莊路口為中心,隨意溜達就能發現:新東方、好未來(學而思)、學大、龍文、巨人等知名品牌扎堆;高思的牌子也在這一年立了起來;奧數王、洲宇教育等中小型課輔機構也駐紮於此;潛伏在居民樓裡的“小作坊”更是難以計數……

精銳教育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帶著1.6億元重金衝進了北京市場。不出意料,張熙把在大本營安扎在了“教育聖地”海淀黃莊。

高思教育創始人須佶成告訴創業家&i黑馬:“2010年海淀黃莊那條街,中關村大街全部都是精銳的廣告,連續轟炸了一個多月,進來的架式十分兇猛。”

前幾個月,精銳教育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硬件設施和服務體驗令同行咋舌。可好景不長,精銳教育便在北京遇到“危機”。

2015年,海淀黃莊東邊的皇冠假日酒店裡,張熙向創業家&i黑馬談及令他痛心的北京市場。“我現階段跑北京最多,其他市場都比較穩定了,這裡還得親自盯。”“北京是我長期市場佈局的節點,這跟上不上市沒關係”。

張熙哪受過這樣的“委屈”。

此前精銳教育的發展可謂一帆風順。2008年,精銳教育的第一家學習中心在上海開業。“學霸張”自豪地向媒體展示自己的“戰略天賦”,“俞敏洪、張邦鑫一年能來上海幾次?層層的彙報流程,會使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慢很多,並且總部難免和分公司產生分歧。”

在上海連開四家線下店後,張熙找到當地的《新聞晨報》,包下整個教育版廣告,簽了一整年的合同。第二年,他又買下200多輛公交車的廣告。論營銷套路,張熙比誰都清楚,創立精銳教育前,張熙曾將垂死的益達口香糖帶出陷阱,銷售額從4000多萬暴增至4個億。

在上海站穩腳跟後,張熙便以上海為根據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南征北伐”。“南征”攻廣州,“北伐”打北京。

2010年,精銳教育在廣州市場首戰告捷,同時又拿到B輪融資,年底,躊躇滿志的張熙定了下一個目標——“揮師北上”。

整個K12輔導培訓市場也在這一年迎來一波小高潮。學而思(好未來)、學大教育在這年赴美上市;

新東方也將業務重點轉向K12業務;高思教育在這年正式“營業”;龍文教育在全國瘋狂地開了1000多家校區,僅北京就有一百多家。

“其他人增長那麼快,我們為什麼不能?我們有錢!”張熙帶著精銳教育矇眼狂奔。

或許因為擴張激進,或許因為定位不準,精銳教育逐漸地被競爭對手拖進“價格戰”的泥潭。

2011年,精銳教育在全國開了50家分校,損失高達1個億。房租降不下來,只有從員工工資下手。

到了2012年,為了降低成本,精銳教育對諮詢師進行了績效調整,大量優秀老師、諮詢顧問流失。海淀黃莊校區是精銳教育在北京的重點校區,影響尤其明顯,學員從300多人跌到200來人。

“海淀黃莊戰役”的失敗,宣告了精銳教育在北京市場的階段性失利。

回首精銳教育的第一次“北伐戰爭”,難免唏噓感嘆。定位高端卻被迫加入價格戰,陷入別人擅長的戰爭中。銷售不理想——降低員工待遇——人才流失——業績進一步下滑,精銳教育一步步走進商業的惡性循環。

對於“北伐”失利,張熙有過反思:“精銳真正的瓶頸在於管理人才匱乏,如果能複製出10個我來就好了。 ”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第二次“北伐戰爭”

10月26日,北京泰富酒店。

精銳教育聯合第三方共同收購啟迪巨人教育100%的股權,精銳教育獲得聯合投資方的全權委託管理公司運營,張熙兼任巨人教育董事長。當然,啟迪巨人教育的業務和品牌還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巨人教育成立於1994年,旗下擁有巨人學校、巨人1對1、小巨人培優、巨人網校和金色湖畔五大子品牌。2014年9月,清華大學旗下的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巨人教育,品牌升級為啟迪巨人。

此外,還有消息稱精銳教育於今年在北京設立了總部,實行北京上海雙總部的策略。加上10月收購巨人教育和8月收購天津華英教育。不難看出,張熙正帶領精銳教育展開第二次“北伐戰爭”。

又想起第一次“北伐”失利時,張熙說的“精銳真正的瓶頸是缺乏管理人才,如果能複製出10個我來就好了”

不知道到了2018年,這個瓶頸解決了沒有?

確實,人才管理是所有線下教培機構擴張時面臨的最大難題。具體來看,這裡麵包括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校長隊伍的管理。

先說教師的管理。好未來(學而思)一高管告訴創業家&i黑馬:“2005年,學而思招了一千名學生,分了不同的班次,有兩個老師教最頂尖的那批。有一天上課,我們那批學生沒有來,那兩個老師也沒有來。

一打電話,學生和老師都在上課,只是地點不在學而思。老師帶著學生單幹了。那時張邦鑫還是北大的博士生,這兩個老師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這是張邦鑫第一次體會到管理危機。”

此後,好未來(學而思)不斷倡導“標準化”,以減少個人名師的作用。

再說校長的管理。2008年,龍文向成都、廣州和天津擴張。一年當中,成都連換三任負責人,最後由集團董事朱松接任,局面才扭轉。

廣州市場,龍文創始人楊勇找了自己的初中同學開拓廣州市場,一開始手下三個高管就跑了兩個。

天津就更不用提了,楊勇把北京銷售前五名的分校校長直接派駐天津分校兼任校長。結果,五個校區只剩兩個半死不活地吊著。

“既要懂教學業務,又要懂管理運營,既要能處理招生裝修這樣的瑣事,還要能跑教育局搞政府關係。這樣的人才,往往只能總部派遣。但總部也有所忌憚,一來總部可能空心化,二來分校會擁兵自重。”楊勇感慨稱。

可以說,2010年之後的張熙和精銳遇到的問題,張邦鑫的學而思、楊勇的龍文此前都遇到過。現在,“收購聯合,二次北伐”,張熙做好準備了麼?

收購巨人時,張熙笑稱,“一直覺得巨人教育不錯,早就在和啟迪談,期間國務院發佈《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行業有一些波動和調整,我們的談判停歇了兩個禮拜。之後又重啟了談判,大概一週之內就完成了。”

之所以選擇收購巨人教育,張熙給出了明確且官方的答案。

第一,精銳定位在高端市場,但高端市場和大眾市場的打法非常不一樣。大眾市場份額佔整個K12教培市場近50%左右,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不容錯過。

第二,巨人教育是非常知名的K12大眾市場教育品牌,有很強的師資隊伍及很好的教研。希望精銳教育與巨人教育相互補充,幫助巨人教育做得更大,同時也讓精銳實現大眾市場的佈局。

“收購巨人教育將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班課產品,並與我們的現有業務產生巨大協同效應。”

張熙表示,“兩年之內,會深耕北京地區,進行多元化經營,各項品類以及素質教育都會做起來。精銳教育也會進一步加大投入,穩步進軍華北、華中、西部等區域。”

26日當天,張熙還給巨人教育內部寫了一篇《致全體巨人同仁的一封信》。

“未來三年計劃拿出10%的股權用於團隊的激勵,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未來三年內,堅決不裁員、堅決漲薪水、堅決做大做強!”“帶領大家衝擊屬於巨人自己的IPO,未來3-4年內實現上市。”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搶灘紐交所”

3月28日,張熙終於帶領精銳教育登陸紐交所,成為第13家教育中概股,那聲清脆的鐘聲,張熙等了整整十年。

2017年以來,紅黃藍、瑞思教育、四季教育、博實樂、尚德教育等紛紛赴美上市。這是繼2010年之後,教育培訓企業的又一波赴美上市潮。

回顧精銳教育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最開始是計劃奔赴美股,之後拆除VIE衝擊A股,無奈A股夢碎,再次選擇赴美上市。

2016年6月,A股上市公司松發股份宣佈終止重組,精銳教育的A股夢破碎。到2017年,精銳教育折返境外設立上市主體,衝擊美股。最終,在“資本寒冬”來臨前,張熙在紐交所圓了自己的上市夢。

11月1日,精銳教育公佈了其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和年度報(2018財年為2017年8月31日至2018年8月31日)。

財報顯示,精銳教育2018財年淨收入28.627億元,同比增長39.1%。截至2018年8月31日,精銳教育學習中心數量達315個(其中精銳教育▪個性化學習中心225個,至慧學堂學習中心66個,小小地球少兒英語學習中心24個)。

創業家&i黑馬,也將精銳教育的數據和新東方、好未來、樸新教育做了對比:

注:圖片為i黑馬旗下教育號火柴盒製圖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新東方2018財年全年淨收入逾24.47億美元,同比增長36.0%,截至2018年5月31日,學習中心總數達1,081家。

好未來2018財年淨收入17.15億美元,同比增長64.4%,截至2月底,好未來在全國共有594個學習中心。樸新教育股書顯示,其2017年營收12.83億元,建有397個學習中心。

精銳教育要走的路還很長。

當然,手握精銳教育和巨人教育兩張牌的張熙,值得關注和期待。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教育生態帝國”

創業家&i黑馬曾撰文:“為了更好更安全地生存,大中型公司在做生態,小公司要爭取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用這句話形容精銳教育和其投資收購的公司,再合適不過了。

前文也提到,巨人教育是精銳教育做大眾市場和“北伐戰爭”的關鍵一招。除了收購巨人教育,我們還發現張熙不斷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建立屬於自己的“教育生態帝國”。

第一,從1對1到小班課。

為覆蓋更多用戶,精銳教育於2017年下半年推出了班課服務,採用每班最多25名學生的小班授課模式。張熙表示,這將與精銳教育已有的高端輔導服務形成互補,通過更低的學費覆蓋到更多有需求的家庭。

第二,從線下面授到在線直播。

精銳教育目前已形成優氏英語、精銳至慧在線、精銳佳播三大線上業務品牌,並通過投資溢米輔導、家有學霸和貝貝幫等,形成精銳教育在線業務版塊。

第三,從k12課外輔導到素質教育和國際教育。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於K12的1對1、小班課和在線直播。精銳教育還做起素質教育,比如主打數學教育的至慧學堂和少兒英語的小小地球。同時,精銳教育也入局國際教育,推出精銳國際英語、精銳遊學、睿勵留學等業務。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注:圖片為i黑馬旗下教育號火柴盒製圖

第四,通過投資構建教育生態圈。

據不完全統計,精銳教育在2015-2018年間共投資了14個教育相關的項目,以早幼教和K12課外輔導為主。張熙表示,上市募集資金的用處之一就是投資併購,完善教育生態圈。

精銳教育首席財務官李東也表示:“精銳教育將在在線業務領域加大投資進行孵化。”

藍象資本合夥人寧柏宇告訴創業家&i黑馬,“好未來併購勵步成功,給行業開了個好頭,精銳也應該可以。但花7個億來收購巨人,還是有一些挑戰的。

歷史上好未來、樸新、安博都沒買過這麼大體量的公司,無論是實際出資還是換股,對精銳的堅決程度和戰略重要性,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此外,精銳在在線教育方面積累的時間比較短,某種意義上高端和在線天然有點不一致,所以精銳的在線教育佈局應該還是會以投資為主。”

张熙和精锐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商務合作:15801105017(微信)

【馬腦】是創業黑馬平臺十年間商業案例精選合集,融合了數萬創業實踐群體的智慧。點擊小程序可訂閱【馬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