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5年產業佈局,才有了這次疫情期間的逆勢擴張

要說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線下教育首當其衝。

上週三(2月19日),精銳教育集團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一經出爐,外界才驚訝地發現,精銳不僅沒有受疫情衝擊,反而藉著疫情打了一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反擊戰。

原來,早在五年前其創始人張熙(中歐創業營第四期校友)就未雨綢繆,大手筆佈局在線教育業務。

疫情期間,各大線下教育兵荒馬亂之際,精銳的OMO在線教育平臺衝鋒陷陣,一戰成名:

7天時間,以 80%的高轉化率實現12 萬學員轉戰線上;

15天純在線新籤現金超1億且退費率降至行業最低。

精銳教育在對抗疫情中做對了什麼?在疫情來了之前又做對了什麼?如何實現教育行業線上線下整合?背後是怎樣的邏輯和考量?

長期佈局:5年6個億 一盤線上佈局的大棋

十一個月前,中歐眾創平臺舉辦的“創業大賽”上,張熙受邀發表主題演講,在談到“打造在線教育”重要性時,張熙意味深長地說:“在線教育是作為精銳的長期佈局,而不是近期佈局。”

提前5年產業佈局,才有了這次疫情期間的逆勢擴張

圖:精銳教育張熙在中歐眾創平臺創業大賽上做主題演講。

十一個月後的今天,當最賺錢的線下教育幾乎停擺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深刻理解了張熙口中的“長期佈局”的意義。

梳理精銳教育發展歷史會發現,線上教育佈局早在5 年前已經啟動,前後斥資6億下了一盤大棋:

2015年4月,精銳教育聯合創始人李曉峰創辦“溢米教育”,精銳共享師資、營銷資源,並將最擅長的“高端一對一輔導”作為溢米的核心競爭力,打造高端在線的一對一輔導品牌,目前溢米已經躋身為全國前5的在線一對一平臺;


2016年3月,精銳戰略孵化與投資在線外教品牌“UUabc”,專注於4-12歲少兒語言和素質雙線英語教育, 主打1對4直播沉浸式外教英語課程;


2017年3月,精銳集團戰略投資的在線教育品牌“精銳·佳學慧”誕生,以培養學霸學習力為目標的“佳學慧”如今已經成為在線少兒數學創新領導者。


2018年10月,精銳聯合第三方戰略投資K12大眾市場教育品牌“巨人教育”,在佈局大眾市場的同時也為線上市場助力,將巨人網校在業務上劃歸“溢米教育”,為溢米增添了一條在線班課的業務線。


2019年4月,集團戰略發佈會對外宣佈, 將投入30億全力推進教育OMO。

……

內部孵化、外部兼併,再一盤棋整合調度資源,精銳歷時五年,多措並舉,打造了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雙軌並行模式,才有了這次疫情的“有準備之仗”。

疫情來襲,精銳迅速反應,調整內部組織框架,還引入深耕在線領域的管理層加盟,隨著精銳在線的發佈,以往分散在各處、獨立運營的在線業務也迅速凝聚為一個整體,從以往的線上線外互相“對照”,融合為一體化運營、一體化營銷的OMO複合平臺。

戰略投資佈局:線上線下“呼應” 有效對抗風險

精銳的線下業務是最具競爭力也是賴以起家的500個校區,一年40億銷售額的高端一對一業務。而線上業務需要持續重金投入、在激烈流量競爭中可能會虧損,卻是未來的大趨勢、大方向。

這一科學的戰略投資佈局,形成了精銳線上線下呼應的良性循環體系。當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降臨時,戰略投資的成效立竿見影,線上課程扛起盈利大旗,從某些角度說,也是為企業有力地消解了風險。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熙總結了線上成果:“由於疫情,大家都呆在家裡,學生家長得到了很好的在線習慣教育;加上我們現在也想清楚了怎麼做,所以就想借勢往上走。這段時間,精銳在線同時在線的學生有12萬。線下轉線上的整體比例平均在80%,個性化幾乎是100%。”

截至上週六,即使遭遇嚴重的疫情利空,精銳教育仍實現半個月純在線新籤現金銷售超1億, 相比原先的線下課程,線上課程的學習頻率提升兩倍有餘。2020年,精銳系在線業務的發展目標鎖定為增長5倍、銷售額破10億元。一旦實現,光是線上部分,精銳便可擠進國內在線教育TOP10排行。

行業未來:“一年內至少60%的在線教育公司會倒閉。”

上週四(2月20日),精銳教育召開的網絡新聞發佈會上,張熙就“60%的線下教育企業會因疫情影響而關店倒閉”提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判斷:“我倒認為,一年內至少60%的在線教育公司會倒閉。因大部分在線教育公司都沒正現金流,都靠投資,存在泡沫。”

在線平臺技術較成熟,然而教育最終比拼的“誰能提分高”。而這一點上,線下機構優勢明顯,一方面教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另一方面,面對面的教學粘性更高,效果更好。技術,永遠都是外界賦能和助力的角色,過五關斬六將的關鍵還在自己身的核心競爭力上。

但同時,對於線上“零基礎”的教育機構來說,如果單純因為疫情倒逼,匆忙轉型線上,很有可能手忙腳亂,頻繁踩坑。要知道線上教育“需要強大技術保障”和“獲客成本高”是難以輕易逾越的門檻。加上線上課程因為易複製等原因,課程相對售價便宜,對企業現金流也是極大的考驗。轉型線上不僅是技術的轉型,更是教學,產品,運營的全方位轉型,一旦獲客支出大,學費收入低,加上管理思維沒跟上,很有可能黯淡收場。

尼采說,“與疾病毗鄰的乃是未經考驗的靈魂之力和強大的象徵,促使人渺小化的同一種原因也會驅使強者和特殊者達到偉大的頂峰。”

每一場危機中都暗含著無數的“機”,誰能想到,整個春節期間,精銳在武漢的團隊反而是做得最好的團隊?

對於K12 教培行業而言,新冠之“危”,正是加速實現在線轉型、拓展在線業務之“機”。

不過,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疫情大考,表面上看是對企業隨機應對能力的考核,其實質是對企業前瞻能力、預案能力的考核。

借疫情衝擊之勢,以精銳為代表的教培行業頭部企業,正加速線上線下整合,快速填補大量中小機構被迫停課的市場“空白”,在疫情肆虐之際悄然打響了一場行業整合、在線擴張的圈地之戰,實現危機下逆風飛翔。


傳習邦《疫情之下凱雷重倉,5年6億,精銳在線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