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市場化方式支持民企融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根據督查發現和企業關切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當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人民銀行也紛紛出臺政策,以市場化方式支持民企融資。

會議指出,民營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更多有利於民營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會議決定,對有市場需求的中小金融機構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提高對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針對當前民營企業融資難,運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由人民銀行依法向專業機構提供初始資金支持,委託其按照市場化運作、防範風險原則,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條件成熟時可引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資金自願參與,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隨後,中國證券業協會表示將組織部分證券公司共商市場化方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提升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水平,初步形成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意向性方案。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首次將由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設立母資管計劃,作為引導資金支持各家證券公司分別設立若干子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形成1000億元總規模的資管計劃,專項用於幫助有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會證券公司表示,當前紓解股權質押風險與市場穩定發展密切相關,正是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的關鍵時刻,發起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凝聚行業力量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提高證券公司應對危機拓展業務的能力,有利於證券行業整體提升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當晚也發文稱,為改善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環境,人民銀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現決定在此基礎上,再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發揮其定向調控、精準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

此外,央行指出,資本充足率達標、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監管合規的金融機構,若小微和民營企業貸款佔比高、存貸比指標較高、借用再貸款後能夠增加信貸投放的,可向當地人民銀行分支行申請再貸款和再貼現。

近期國務院等多政府部門也頻頻發聲力挺民營經濟。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回信廣大民營企業家,勉勵他們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10月19日,針對當前民營企業對落實基本經濟制度面臨一些焦慮,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回應:“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會議強調,要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抓好各項政策落實,消除制約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增強企業信心和競爭力。要進一步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年底前修訂完成並全面實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外對外資設置的准入限制,實現內外資准入標準一致。

會議明確,要進一步壓減行政許可等事項。全面清理現有許可事項,明年3月底前修訂公佈新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清單外許可一律視作違規審批;要進一步簡化企業投資審批。在試點基礎上明年在全國開展全流程、全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部實現各類投資審批在線並聯辦理。年底前提出優化企業註銷流程的改革措施。

同時,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年底前全面實現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一次檢測、一次收費”,再取消10%以上實行強制性認證的產品種類或改為以自我聲明方式實施。加強教育、醫療、公證、公章刻制等服務收費監管,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檢查;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精簡行政處罰事項,制定規範自由裁量權的辦法,堅決糾正執法隨意、“一刀切”執法等現象。

為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加強和創新“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方式,會議決定,依託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互聯網+監管”系統,強化對地方和部門監管工作的監督,實現對監管的“監管”,並通過歸集共享各類相關數據,及早發現防範苗頭性和跨行業跨區域風險。會議要求加強工程推進統籌協調,確保明年9月底前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同步上線運行。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