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文/刘一庆

40年来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跨越,商业体制改革、经营理念创新、商业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使我国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多重突破,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成就。我国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分别增长了198倍、148倍、147倍,对外投资也实现了从零到千亿美元的飞跃。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随着结构不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与服务贸易融合,中国服务贸易也成为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动力。

稳步发展服务贸易业成为新引擎

我国不仅是货物贸易大国,也是服务贸易大国。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服务贸易开放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服务贸易开发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据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表现亮眼,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据分析,目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六成,服务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服务贸易具有巨大增长潜力,这一潜力的释放不仅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而且将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带来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1981年,全新购物概念——超级商场在广州诞生,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零售方式的改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国服务贸易业40年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1978年至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4.1万亿美元,增长198倍,年均增长14.5%。1982年至2017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46.9亿美元增长到6957亿美元,增长147倍,年均增长15.4%。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按下“快进键”,一大批开放举措连续重磅抛出,逐步建立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财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贸易便利化取得成效。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规划开放新蓝图。发展服务贸易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支持不断叠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深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排名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等15个省市(区域)(以下称试点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在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

2017年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7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48万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总额达97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额为152.7亿美元,增长26.0%,以数据处理、呼叫中心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快速增长。

当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中国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贸易往来,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8个国家建立了服务贸易合作促进机制。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包国家或地区达201个,比2012年增加12个。

同时,利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组织峰会等平台,推动多边务实合作,积极开展服务贸易领域合作。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也采取多项举措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释放出新一轮开放的明确信号,并划定银行、证券等领域多项开放举措的时间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优先发展服务贸易,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曾强调,要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在管理体制、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一步服务业开放将是重中之重,还将有更多大力度开放举措落地。包括制定出台外资基础性法律、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进一步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等。

优化结构服务贸易再出发

我国已经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商品消费、对外投资、货物进口、服务贸易稳居全球第二。这既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也是新时代我国开放型经济在全世界版图中的“新坐标”。

当前我国开放正由以货物贸易为重点的“一次开放”走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下一步服务业将领衔新一轮开放。

2017年上半年,新兴领域服务出口累计3451.9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整体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占服务出口比重为49.6%,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虽然服务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颇高,但也应清晰认识到,我国虽然是服务贸易大国,但还不是服务贸易强国;我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服务出口的总体竞争力还不够强,服务贸易逆差还比较大。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1994年,我国保持着规模相对不大的服务贸易顺差,但此后开始出现持续逆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但进口增长快、出口增长慢,贸易逆差状态持续扩大,2013年超过千亿美元,为世界逆差最大的国家。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服务贸易逆差年均增长493%。

不过,今年情况有所好转。商务部公布2018年1~4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16653.5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出口5526.1亿元,增长13%;进口11127.4亿元,增长11.4%;逆差5601.3亿元。服务出口保持快于进口的增长态势,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7.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较上年同期收窄26.6亿元,是2010年以来的首次半年度逆差收窄。

据预测,服务贸易逆差可能会在2025年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商务部将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改革,积极推动服务出口。随着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补齐服务贸易逆差的短板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呈现逆差的趋势,但出口增速却高于进口增速,说明随着服务业占比的继续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日益举足轻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进出口以旅行、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为主。1982年,三大传统服务占比超过70%,其中出口占比78.3%,进口占比64.9%。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以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初级产品为主,而现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器及电子产品等成为出口比重最高的产品。上到卫星下到石油钻机,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涵盖范围广泛。

服务贸易规模扩大促进了电信、计算机、信息、文化、咨询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产业出口增长,提高了服务贸易的附加值,同时带动了通信、保险、金融服务等进出口的增长。

新兴服务贸易一般包括保险、金融、知识产权、广告咨询等,这些领域占比提高,意味着在服务贸易类型当中,附加值较高的服务占比在提升,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随着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贸易结构也持续优化。

2012-2016年,维护和维修服务、广告服务、金融服务成为服务出口新亮点,2016年同比增长分别达44%、38%和36%。

2017年上半年,新兴领域服务出口累计3451.9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整体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占服务出口比重为49.6%,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技术、文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金融等新兴领域优势逐步积累、发展加快。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同比增长23.6%,高于总体服务出口10个百分点,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超过一半。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个人文化和娱乐、维护和维修出口增速均超过20%。新兴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突破50%,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力量。

2018年,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8466.7亿元,增长19%,高于整体增速10.5个百分点。旅行、运输和建筑三大传统服务贸易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增速,在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是我国三大传统服务业,进出口额在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持续加大,2015年达到601%。我国传统服务贸易占据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绝大部分。但旅游、教育、医疗等传统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据商务部统计,1~4月,旅行、运输和建筑等传统服务进出口11049亿元,增长8.7%。旅行进出口6967.5亿元,增长8.3%;建筑服务进出口783.3亿元,增长14.6%;运输服务受货物贸易增长拉动作用明显,进出口2955.1亿元,增长11.7%。

据了解,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人口,2017年达到7.72亿人。自2015年以来,以移动技术及其终端为载体的新消费、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零售新物种等概念被陆续提出,移动电商异军突起,技术驱动了新商业的探索,部分实践更是领先全球。

据初步调查,5年前依靠传统经验提供服务占比70%以上,目前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供服务的占70%以上。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已成发展方向。

今年上半年,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对服务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

《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18》显示,数字技术产业化发展加速,不断丰富着服务贸易细分领域,数字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等数字服务形态不断涌现。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快速融合,加快了对传统服务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企业形态、商业模式、交易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提高了传统服务可贸易性,实现了数据作为新型资源禀赋的跨境流动,使得服务的远程交付更容易实现。出现了在线旅游、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蕴藏着巨大的服务贸易需求,无论是消费结构升级还是产业结构升级,对服务贸易的需求都在日益增大。

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至少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达到10%左右;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进口国。

纵观改革开放40年,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业开放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国内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未来商贸服务业将大有可为。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订阅:cien_offical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