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铁M4线新增一处车站!新东站片区地铁站增加到7个,真方便

10月22日,济南市规划局公布了新东站核心区城市设计整合方案。根据设计方案,整个新东站片区将构建“2+2+X”产业体系,并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实现地铁与公共交通零换乘。而在片区内生活服务上,还将构建15分钟生活圈,在交通枢纽的联系上,在新东站与机场之间还将设置一条运营频率10-15分钟一班的摆渡火车。

济南地铁M4线新增一处车站!新东站片区地铁站增加到7个,真方便

10月22日,一列测试列车开进济南新东站站房。当日,铁路部门对石济客专进行联调联试信号系统试验。  

片区主导产业为商务办公与创新研发

根据新东站城市设计方案,概念规划范围总建筑面积约为1100万平米,其中核心区开发量为510万平米,核心区外为590万平米。

在产业体系建设上,通过对产业池进行主题化归类,将构建“2+2+X”产业功能体系,内容囊括了金融服务、交通枢纽经济、文化、总部经济、医疗康养、保税、物流、旅游、航空经济、商务服务、商业会展、信息、大数据、科技孵化、科研办公与工业研发、生态旅游等。其中2个主导产业为商务办公与创新研发,2个特色产业为文化旅游和会议会奖。

具体布局上,铁路线北侧由西向东依次为电商产业服务区、站前分时办公区和生态社区。铁路线以南、华山—白泉湿地公园绿廊以北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社区、站前商务服务区以及会议会奖服务区,华山—白泉湿地公园绿廊以南由北至南依次布局高端商务办公区、生态康养服务区和都市形象办公区。

根据设计,核心区开发规模容积率1.0-1.1,总开发建设容量510-560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办公宜占约40%的开发面积,主导区域功能;商业服务约宜占20%,以提供丰富的商业服务;居住宜占30%。

新增一个地铁站总共设7个站

新东站片区将构建立体式组织交通体系,分为上层交通、地面层交通以及地下交通。上层交通以慢行交通为主;地面层交通以车行交通为主,并组织地面层步行连接;地下交通以地铁和静态交通为主。

在公共交通规划上,丰富的公交网络结合了地铁、BRT、公交与MRT(MassRapidTransit依托铁路线路的捷运系统),为基地对内与对外的交通提供了快捷的服务。保留规划区内的六个地铁站,且位置不变,在M4线的裴家营站与路家站之间增加一处规划地铁站,其中三个为地铁换乘车站,七个车站全部可以实现与BRT和公交线路的零距离换乘。

济南地铁M4线新增一处车站!新东站片区地铁站增加到7个,真方便

裴家营效果图

BRT站点设置原则为满足400米交通服务半径沿BRT通道设置站点,在满足上述条件基础上,与地铁站和公交站结合打造,实现快捷换乘。五条规划公交环线沟通各个社区,两条为观光巴士环线,公交环线与工业北路、凤凰路现状公交相接,方便换乘。设置了一条运营频率10-15分钟一班的东站至机场的摆渡火车。

此外,片区内交通还尝试推行单向二分路交通组织形式。单向的二分路由平行而不同方向的单行道组成,每条二分路的单行道间隔一个街区左右的宽度,大约100到200米。单向二分路取消了交通灯的左转相位,可以通过“绿波”交通来提高通行效率。

地下空间最深开发至四层

核心区地下空间主要分三个层次开发,局部开发至地下四层,每层的功能均有所区别。其中地下一层提供便利的商业功能和沟通地下商业的步行连接空间;在居住区内,地下一层布局地下停车;地下二层空间有部分商业、地铁站厅以及地下停车等;地铁M4线和R3线的站台分别布局在地下三层与地下四层,地下三层还布局了地下停车作为地下空间功能的延续与补充。

地下各层空间控制,基于功能发展带和功能节点的布局,公共设施主要布置在交通枢纽和商务塔楼所在的区域。其中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地下一层,部分结合高铁枢纽和地铁站点设置在地下二层。地下分层控制图则中,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主要通过在高铁站及站前的服务功能集中地块设置下沉广场,组织人流集散;在裴家营地铁枢纽站下布置主要地下通道,将人流引入公共地块内部,围绕地下步行网络,布置超市、商业、娱乐、休闲、展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中,主要控制商业于地下一层。商业业态设置以零售、餐饮和专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停车设施的控制要求为层高宜为3.5米。裴家营中央商务区内的地下停车系统,建议采用单向交通布置,逆时针组织。

济南地铁M4线新增一处车站!新东站片区地铁站增加到7个,真方便

新东站站前广场效果图

住宅高度不宜超过80米

遵循功能混合开发模式,新东站片区形成五个居住社区和六个产业区。建筑高度根据区位特点、空管要求、城市设计布局要求,标志性建筑布置于门户节点位置,高层建筑集中布局在交通枢纽核心区及周边。

根据项目区位特点、机场限高、容积率等要求,区域高层塔楼位置宜布局在街坊的边角位置,街坊内以及街坊与街坊之间的塔楼位置应呈交错布置,避免形成单调的城市天际线。而标志性建筑的主要设计要求为现代、大方,建筑立面设计应与周边主要标志性建筑、建筑功能要求相协调。

其中,传统风貌区内位于枢纽东进场南路南侧的娱乐中心,应着重从建筑形态设计上突出标志性;裴家营枢纽地块东侧商业塔楼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联通部分,应起到体现城市形象、引导人群流线的标志性作用,且受机场限高要求,建筑高度宜控制在140米以内;工业北路北侧门户区标志性商务塔楼应起到标示区域边界的作用;为塑造城市标志性空间,住宅高度不宜超过80米。

济钢将打造成创智城

根据城市设计,新东站片区将打造裴家营、传统风貌区和站前南广场三个重要节点。其中,以裴家营地铁站为核心,北邻华山-白泉景观廊道,东部紧邻规划教育资源,未来可作为典型TOD开发片区,围绕裴家营地铁站打造成集合商务服务、文化展览、枢纽总部商务区功能组团商业配套于一体的15分钟都市便捷生态圈。

同时,济钢片区位于京沪高速以西、济南新东站核心区以东、北至高铁轨道、南至飞跃大道。片区以济钢老工业基地转型为基础,重点打造以科创、众创、文创一体的三大产业中心,集合四大平台、软性服务的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区及最佳城市人居引导区。

另外,工业北路地铁R3线沿线片区,西起大辛河、东至新东站核心区,以工业北路为核心中轴,南北约900米片区。片区以工业北路走廊为核心,重点打造城市活力商业走廊,打造现代服务业、生活居住为主导功能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记者 高玉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