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壯烈詩句的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寫下“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壯烈詩句的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美麗的西湖邊,長眠著一位大英雄。他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每天拜訪的遊人,絡繹不絕。他,便是岳飛。

在岳飛墓不遠處,長眠著另一位大英雄。他的人生遭遇,和岳飛很像,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只不過,知道他事蹟的人很少。

他,便是于謙。一個對明朝歷史有著重要影響,卻被現代人忽略的民族英雄。西湖邊,于謙祠很冷清,遊人很少。

01

一般大人物,童年都會有些奇聞軼事,以佐證將來的不平凡,于謙也不例外。

七歲時,有位看相的和尚,驚奇地稱他為:救時宰相。

宰相這個官,當時明朝已經廢除。和尚的意思是,于謙以後能身居高位,挽救時局。這句話,後來果然應驗。

和現在的學生一樣,小時候的于謙也是有偶像的。他的偶像是文天祥,而且是死忠粉。他把偶像的畫像放在座位旁邊,時時警策自己。

文天祥學問做得好,于謙也才思敏捷。八歲時,有一鄰居出了一個上聯: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他脫口而出:赤帝子,斬白蛇當道。對仗不僅工整,而且更有氣勢。

文天祥有氣節,于謙也心繫百姓。巡按江西,便替百姓平反冤獄。巡撫晉豫,便修築堤壩,發放糧食,帶領百姓抵禦水旱災害。

寫下“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壯烈詩句的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02

百姓心中有桿秤,他離任時,無數人上書,請求他留任,其得民心如此。

當時的官員回京述職,都要賄賂太監王振。王振是誰?皇帝明英宗身邊的紅人,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皇帝對他言聽計從。

于謙是清官,與民秋毫無犯,沒有錢,也不願意賄賂。別人勸他,最起碼帶些特產過去。他只留下四句詩:

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於是,他就攤上事兒了。王振指使手下,把他投了大獄,編織罪名,最後要定罪問斬。

百姓知道消息後,群民激憤,聯名上書,因為他們知道于謙是好官。王振害怕了,把他無罪釋放。

這便是于謙的後臺。不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也不是結黨營私的朋黨,而是人民群眾。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他一生的信仰!

03

王振這個太監,做好事不行,禍國殃民卻是十分在行。

當時明朝有個鄰居,叫瓦剌,雙方經常發生摩擦。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領兩萬騎兵來犯。

王振慫恿皇帝,御駕親征,年輕的明英宗也躍躍欲試。皇帝是國家的根本,此舉遭到了群臣反對。但是皇帝一意孤行,結果成了俘虜,隨行的眾多文武大臣,或戰死,或被俘,30萬明軍精銳,幾乎貽失殆盡。

更可怕的是,瓦剌乘勢而下,下一個目標就是都城——北京。當時的明朝,很可能面臨北宋末年的命運,皇帝被俘,群臣被虜,都城被攻破,妃嬪女眷被凌辱。

國不可一日無君,此時皇帝沒了,大家六神無主,整個大明王朝人心惶惶,籠罩在恐懼的氛圍之中。

於是,有大臣主張遷都。這樣可以躲避鋒芒,南宋偏安一隅,又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只不過這樣,將有無數的百姓,生靈塗炭。像南宋一樣,喪失大半河山,而且以後很難收復。

于謙當時的官職是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被俘虜,現在他官最大。他的決定,對當時的朝局有重大影響。

關鍵時刻,于謙挺身而出,斥責了遷都之人,主張守衛京師,並和其他大臣擁立了新的皇帝——明代宗。而這也導致了于謙後來的悲劇。當時的于謙,是不會計較這些的。作為兵部長官,他考慮的是如何擊敗侵略者,保護百姓。

寫下“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壯烈詩句的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既然不遷都,那只有和瓦剌開戰。于謙下令勤王,讓附近的軍隊調過來,守衛京師。約有二十二萬軍隊過來,這是二線部隊,戰鬥力有限。皇帝有了,軍隊也有了,局勢逐漸穩定下來,而瓦剌也氣勢洶洶來到了。

如何擊退侵略者?大臣們又產生了分歧。

很多人認為,瓦剌新勝,銳不可當,應該堅壁清野。也就是把所有大門關閉,堅守。北京是都城,城牆深厚,瓦剌攻城不下,自然撤退。這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

于謙卻拒絕了這個建議,他認為不應該再向瓦剌示弱,讓敵人更加輕視。他選擇了硬對硬,正面迎擊瓦剌。作為一介文人,于謙從沒有上過戰場,做出此舉,的確有非凡魄力。

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30萬主力都戰敗,這二十多萬二線部隊能勝利嗎?于謙用事實告訴人們:能。那要看在誰的手裡領導。

瓦剌到時,于謙下令,所有軍隊開出城外,嚴陣以待。並下令所有城門緊閉,臨陣退縮者:斬!當時士兵們還是很害怕瓦剌的,為了鼓舞士氣,于謙也披堅執銳,排在隊伍前面。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就是于謙的選擇。戰鬥很激烈,但最終於謙領導明軍取得勝利,明朝歷史被改寫。

京師保衛戰,于謙威望達到空前,可他並沒有居功自傲,依舊兢兢業業,兩袖清風。明代宗賜予他蟒袍和寶劍,這是文人最高榮譽。

可是,他並沒有拿出來炫耀,而是把他們鎖了起來。官員在抄他家的時候,看見他家無餘財,只有櫃子鎖著,以為是價值連城的珠寶,打開後才傻了眼,人人唏噓不已。

于謙,這樣一位對國家有功,國士無雙的大英雄,又怎麼會被抄家呢?

因為老天不長眼,被俘虜的明英宗,復辟了。那于謙擁立皇帝的事,就相當於謀反,自然要除掉。

可於謙當時是為了國家才行此無奈之舉,他的敵人找不到證據,只得編織一個罪名:意欲謀反,也就是想要謀反。這和誣陷岳飛的“莫須有”,如出一轍,又一個千古奇冤。

公道自在人心。處死於謙的那天,天地大變,陰雲密佈,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于謙的冤枉,人人嘆息,卻又無能為力,左右不了昏庸的皇帝。

如今,知道于謙光輝事蹟的人也很少。但于謙不會計較這些,他的心裡,裝的永遠是百姓,他從來不會計較個人得失。正像他的那首《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