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汉斯-保罗·博克纳:与中国同行(下)

【尽管改革可能会在当下带来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但从中长期来看,效率的提高会带来更多收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会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

□中国经济报告 吴思

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利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看待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和中美贸易摩擦?

汉斯-保罗·博克纳:我认为逆全球化只是暂时的。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融合的世界。在过去10年,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合作、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都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事实上,除了反全球化的人表达出来的一些负面情绪外,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恐惧全球化时代会终结而对未来感到悲观。

我们现在需要把关税降下来而不是提上去。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每个国家都没有好处,不仅仅中国和美国都将受损,对于全球经济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人错误地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但过去的事实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我也特别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就争端解决方案尽快达成一致,希望我们将迎来一个关税不断降低、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报告: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趋势抬头。有人指责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收入增长停滞和失业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批评?

汉斯-保罗·博克纳: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肯定地说,世界各地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改善,数以亿计的人口(包括中国,但不限于中国)摆脱了贫困,预期寿命越来越高,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吃不饱饭的人越来越少。

当然,正如你提到的,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些挑战。有人失业了,但现在更多的人比20、30甚至40年前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美国、欧洲(除了南欧一些国家外)的失业率实际上相当低。有些人收入没增长,比如在美国的某些州,但这并非普遍情况,我们看到中国、南非、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工资比20或40年前高得多。所以,我想一部分人被误导了,不能认为在某些地方看到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当有人谈到全球出现了收入增长停滞,他可能看到的是美国一些地方的情况,是美国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出现了停滞。

当然,如果站在这部分群体的角度来看,过去美国一些工厂关闭了,于是他们失去了工厂的工作,不得不寻找一份服务领域的工作。这跟全球化浪潮下美国工厂转移到中国有关,跟自动化也有很大关系。世界各地的许多生产车间和工厂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有经济学家测算,美国制造业失去的工作机会有三分之二是自动化导致的,有三分之一是全球化导致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市场,这些跨国生产的工厂并不会设在中国。考虑到这些因素,认为中国导致了其他国家的失业和收入增长停滞,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都从中国的开放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美国人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到许多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生产的商品。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你认为这会为全球化进程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吗?

汉斯-保罗·博克纳:我访问过很多亚洲国家,中国在当地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给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国还设立了一些开发性银行机构。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在欧洲,修一条高速公路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中国两年就可以完成一个基建项目。中国企业在很多国家的机场、公路、港口都留下了印记。当然,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但同时也可能是劣势,因为这些跨国项目需要通过让当地人参与、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来减少当地人的不满情绪。

未来方向

中国经济报告:你认为中国将会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先者吗?它们对经济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汉斯-保罗·博克纳:毫无疑问,自动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彻底改变工厂、企业、行业、部门的形态,也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中国现在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有很多前沿的发展,也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巨大的投资,地方政府、国企、民企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也都很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这是国家层面的竞争,因此我认为中国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在推进改革进程中是否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

汉斯-保罗·博克纳:比如中国在减贫方面的努力,我觉得人工智能可以有所助益。在培训方面,我们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快被培训者的学习进度。总的来说,所有人都必须了解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看可以带来哪些改变。

中国经济报告:从全球范围来看,哪些关键性趋势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你对中国企业有何建议?

汉斯-保罗·博克纳:我认为企业应该关注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引领了最新的浪潮,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获得极大改进生产力的机会。另外,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将发生改变,过去我们常说的规模效应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人工智能则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不过,人工智能不是“魔法”,也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数据、算法和训练的结合。

对于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企业必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更加适合的伙伴,以更好地利用数据和信息。在这个产业转型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要行动起来。每一个企业和企业负责人都需要拥抱新技术,让它发挥更好的效益,否则就会被其他企业抛在后面。

「专访」汉斯-保罗·博克纳:与中国同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