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唱譜!唱譜!唱譜!是古箏老師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之一,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為什麼要唱譜?

在古箏演奏中,普遍存在著背譜的困難以及對記憶力出現暫時中斷的恐懼。於是人們往往採取無數次的反覆直到能背譜演奏為止。然而這種背譜只是暫時的,由於它不是來自內心,故而很不可靠。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表演時的“拋錨”不是來自記憶力的缺陷,而是來自概念上的空白。不是由於忘記了接下來應該演奏什麼,而是由於在練習時就沒有弄清楚接下來應該演奏什麼,腦子不知道應當記住什麼。

其實,我們的大腦不僅可以記住事情、印象,而且可以保留和儲存它們,事後還可以回憶它們。所以我們應如何提高自己大腦的背譜能力呢?

唯一的途徑就是唱譜。

所以,唱譜是學習音樂不可或缺的環節。

為什麼很多學生不唱譜,是因為老師沒有要求唱譜,覺得這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或者是怕耽誤時間。還有就是學校音樂教育,往往就是隻注重聽覺,忽視動覺,也沒有形成完整地唱譜體系,以至於無論是五線譜還是簡譜都看不懂。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很多學生只唱音不唱節奏、節拍,更不用說其他音樂記號,這樣的唱譜是把音符與其他符號割裂開來,把旋律與其他要素割裂開來,這樣是不可行的。

那麼應該怎麼唱譜呢?小編總結了幾點,可以參考一下。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如何唱譜?

1、唱譜同時打節拍

很多學生只唱譜不打拍,造成節拍、節奏混亂,唱譜應跟打拍子同步,一般可用腳或手打拍子。動作應是上下動,即打下去是正拍,彈上來是反拍。每個拍子打成下、上,即分拍。這樣有利於學習半拍的概念,使附點、切分、弱起等節奏變得容易。很多學生之所以總是搞不清楚附點節奏和切分節奏就是因為只打拍點不打反拍。另外,我反對一開始就把分拍唱成拍數的做法,這樣雖容易搞清分拍數,但容易跟樂曲真正的拍數混淆,同時也不適用於時值較長的音符。所以我的做法是眼看譜、嘴唱譜、腳打拍、手演奏、耳聽奏。這才是真正的開發智力、協調發展。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2、唱譜要數節拍數

很多學生唱譜只唱音,不唱拍數,那就很難搞清這個音到底多長。建議做法是超過一拍的音必須唱拍數,如2拍的Do就唱Do 2,三拍就唱Do 23,有幾拍唱幾拍,這樣無論時值多長都容易區分,尤其碰到延音線節奏容易搞清拍數。這對附點節奏也適用。

3、唱譜要加入樂譜中各種記號

只是唱音符、唱節奏還不夠,音樂中有各種演奏記號、表情記號、力度記號等,唱譜應儘可能把各種記號唱進去,而不是等會唱音了甚至會演奏了再考慮這些記號。比如跳音就應唱得短些,重音就應唱得強些,連音就應唱得連貫。對於鋼琴和吹管樂器,我們特別要求學生要把換氣也唱進去。因為歌唱是需要換氣的,對於鋼琴來說,換氣即意味著提手,有些學生彈琴老是不提手,一方面可能沒有意識到非連音彈法,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因為唱譜不換氣。這如同太極拳,吸氣總是意味著身體的上提動作。


為什麼古箏老師總強調唱譜?到底有什麼“企圖”?


學樂器其實和學英語是一樣的,不能啞巴式的學。

譜子是傳達音樂的工具,演奏是表現音樂的手段。但是這兩者並不是直接轉化的。

再厲害的名家,拿到一份陌生的曲譜,都要和初學者一樣,背譜,練習,揣摩,才能真正領悟樂曲的含義,並演奏自如。

在這個過程裡,唱譜是一個必不可少,卻常常被學生忽視的環節。

比起靠手的機械性記憶,唱譜能大大縮短背譜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唱譜,還能熟記各種節奏型和符號,把握準確的音高和音程,領會氣息和音樂情緒,提高自身視唱聽音能力。

從逐字逐音看譜,到邊看譜邊彈奏,再到把譜子倒背如流,離不開老師的專業指導,更離不開自己的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