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發威:長生生物“現身說法”

退市制度发威:长生生物“现身说法”

華夏時報記者 王俊仙 南京報道

2018年,不少“刀口嗜血”的投資客嚐到了自食苦果的滋味。

這一年,退市新規的出臺,伴隨著中弘(000979.SZ)的退市以及*ST長生(002680.SZ)退市的板上釘釘,讓無數A股股民意識到,中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日趨完善。

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備受市場矚目的“一元股退市制度”和“涉及公眾健康安全的重大違法行為予以退市”相繼從“紙端”落地,標誌著退市制度在與投資者投機心理的博弈中取得領先地位。跡象表明,監管層正在逐步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監管力度,未來A股將形成“有序進退、優勝劣汰”的市場格局,推動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長生生物的“坍塌”

與中弘一樣的是,長生生物也是借殼上市的,2016年1月完成借殼江蘇連雲港的企業——黃海機械。與中弘不同的是,長生生物的“坍塌”更為猝不及防。

今年7月15日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之前長生生物被認為是一隻業績高增長的“白馬股”,在此之後長生生物突然變成了一隻兇猛的“黑天鵝”。

7月15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佈通告稱,長生旗下的子公司長春長生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行為,已要求吉林省食藥監局收回該企業《藥品GMP證書》(證書編號:JL20180024),責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

此後又牽扯出長生生物白百破疫苗不合格事件。民眾“鋪天蓋地”的聲討將長生淹沒,證監局、公安局、食藥監局等也紛紛介入。而定期報告“難產”、全面停產、連續32個一字跌停等也成為了長生的“家常便飯”。

10月16日,藥監局的處罰決定和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紛至沓來”,包括罰沒91億元、相關負責人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擬處以60萬元罰款、擬對高俊芳等人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等。

更為重要的是,7月27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佈《關於修改的決定》,規定上市公司構成涉及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的,將被強制退市;11月16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共同發佈《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新增“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五大安全領域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情形。

在這樣的前提下,11月16日,深交所決定啟動對長生生物重大違法的強制退市機制,並在12月11日向長生生物發出《深交所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事先告知書》。

目前長生生物已經是“千夫所指”。根據一項15萬網友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認為長生生物“應該退市”的人數佔比近94%。

中弘開啟“1元退市時代”

那些帶著賭性的遊資沒想到,中弘真的要退市了。

在2018年8月-9月,他們曾經押中了中弘股價反彈至1元/股,暫時避免了退市風險,然而僅僅一個月後情況就急轉直下,中弘跌入退市深淵。

事實上,中弘本身是借殼上市的:2010年,因為業績連年虧損而披星戴帽的*ST科苑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成功“脫胎換骨”——注入中弘卓業和建銀國際旗下的房地產資產,並隨後正式更名為中弘地產、中弘股份。

中弘一改*ST科苑僅IPO從資本市場募資4.03億元的風格,一路“矇眼狂奔”,直接融資金額近110億元:2013年-2016年,中弘股份共籌劃了5次定增,其中兩次成功實施,累計募資總額為69億元,還發行5只公司債合計募資38.2億元。

與大額募資並不匹配的是中弘起伏不定的業績表現。其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間隔性地出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其中營收的下滑幅度平均在50%左右。2016年,中弘的營收達到歷史高峰——44.52億元,然而歸母淨利潤卻滑到借殼上市後最低值(1.57億元)。

2017年成為災難性的一年,僅靠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中弘在樓市調控、環保督查等情況下首當其衝——多個項目停擺、銷售停滯,當年營收下滑逾八成,歸母淨利潤直接淪為虧損25.11億元,一直到今年前三季度,這種業績上的頹勢仍然沒有扭轉的跡象,中弘歸母淨利潤為虧損18.85億元。

2018年,中弘的消息面充斥著股東減持、主體信用等級下調、債務違約、高層變動、實際控制人王永紅“避走”中國香港、涉及大量訴訟等負面消息,股價也是一路下行,8月15日開始淪為“仙股”。

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由於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將被終止上市。

不過這並未“嚇退”遊資,他們鑽了制度的空子——只要股價有1個交易日在1元以上,就要重新開始20個交易日的計算。

這導致在2018年8月15日-9月5日期間,中弘經歷了一波“退市險情”——連續15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股,但最終被拉至1元/股,避免了被強制退市。

這隻儼然成為了風向標的股票,“鑽空子起死回生”的操作,立馬引來其他仙股和“一元股”的集體狂歡。

然而好運並未永遠伴隨著中弘。

10月17日,中弘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股,距離1元/股不到一個漲停板,然而當天尾盤其直接被砸至跌停,第二天一字跌停。股價連續低於1元/股的交易日“湊足”了20個。

11月8日,深交所作出了中弘股份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11月16日復牌後直接進入退市整理期的中弘迎來的是10個跌停板,目前股價只有2毛錢。

12月27日是其在A股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投資者啟示錄

記者注意到,在消息面上明確有退市風險後,上述兩家上市公司仍然受到部分資金青睞。

譬如,中弘在退市整理期出現4%、7.69%的漲幅,盤後數據顯示交易方均為遊資;11月8日至11月16日,長生生物連續漲停7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金額達17.06億元。而從長生生物盤後龍虎榜數據來看,賣出的有兩席機構席位,而買入的均為遊資。

深交所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點:長生生物近期連續上漲期間的交易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其買入佔比均超過97%,賣出佔比也在90%以上。由遊資大戶起頭炒作,中小散戶跟風,交易額居前的賬戶持股時間較短,平均1至2天,短線交易特徵明顯。

“擊鼓傳花”的遊戲,也終將讓這批“刀口嗜血”的投資客嚐到“自食惡果”的滋味:12月27日是中弘在A股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而長生生物最近也很可能將收到深交所強制其退市的正式決定。

武漢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投資者應儘量崇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減少短炒的頻率,遠離垃圾股,“我們的制度不應該保護賭徒,而是要培養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用腳投票的能力,因為風險意識才是投資者自我保護的良藥。”

不過,有一批投資者或許能得到適當的補償。

“由於兩家公司均遭到監管部門立案調查,我們初步判斷2017年4月28日至2018年8月14日期間買入中弘股份且該期間未全部清倉的投資者,2015年7月14日至2018年7月23日期間買入長生生物股票且截止2018年7月23日仍持有的投資者,具備索賠資格。”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在我們這兒準備參加訴訟索賠的長生生物投資者已有數百人。”

多位律師分析認為,強制退市有可能影響公司的償付能力,但並不影響其法律責任。

王智斌認為,2015至2017年興業證券對該公司內部控制問題均出具了核查意見,三份核查意見均未向投資者提示任何風險,興業證券涉嫌未能勤勉盡責。由於長生生物已欠缺必要的償付能力,“我們將持續觀察證監會是否會對興業證券出具罰單,一旦證監會對興業證券的罰單落地,我們將立即追加興業證券作為第二被告。”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提醒稱,雖然上市公司涉嫌虛假信息披露,法律上必須打擊和追責,但證券投資本身就具有高風險,法律手段並不能保證完全避免風險。“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儘量不要跟風炒股,如果遭到損失,要積極通過法律途徑來索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