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凶手?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字:晉公子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本期話題

西周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曾經多次遠征江漢,但在最後一次出征返程的時候卻遭到了不明來歷的突然襲擊,因為浮橋斷裂而溺死在漢江當中。

千百年來,究竟是不是楚國暗算了周昭王,一直是懸而未決的疑案。以下的文章將用短短十分鐘的時間為你撥開歷史的疑雲。

周、楚恩怨

在周成王時代的諸侯大分封中,齊國分到了大半個山東省,楚國只分到了湖北山區的一個村。

在封土建國的問題上,遭遇周王朝如此歧視的楚人是否對周天子懷恨在心呢?從上古流傳的歷史故事看,至少有一部分人是這樣認為的,比如春秋時期的齊國賢相管仲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公元前656年,主張“尊王攘夷”的管仲為了阻止楚國對中原地區的蠶食滲透,促成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南下伐楚。

當楚將屈完將兵前來禦敵的時候,他義正辭嚴地與齊桓公交涉:“君侯為什麼侵略我楚國?”

聽罷此言,管仲搶先責問道:“當年周昭王率領六師南下伐楚,卻在回軍之際莫名其妙地沉死於漢江之中,你楚國對此總該有個明白的交代吧?”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管仲說的這件疑案,發生在西周第四代天子周昭王執政時期。關於這件事的原委始末,《呂氏春秋》是這樣記載的:

周昭王將親征楚,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蔡公隕於漢中,辛餘靡振王,北濟,又反振蔡公。——《呂氏春秋·音初》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當年,周昭王曾經御駕親征,南狩楚地。不幸的是,當他回軍渡過漢水的時候,遭遇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導致漢江上連綴的浮橋敗壞,周昭王因而溺死在了漢水之中,他的貼身護衛辛餘靡勇敢地將昭王的屍首打撈上來,運回了北方。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究竟誰是發動突襲、殺死昭王的幕後黑手呢?

從管仲質問屈完的口氣看,他顯然認定殺害昭王的元兇就是楚國。

但對此,屈完是堅決否認的:“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昭王是自己淹死在漢水裡的,跟我楚國有什麼關係啊?!

雖然管仲與屈完各執一詞,互不相下。但後來讀史的看官多半左袒管仲,認定屈完的詭辯是要掩飾楚人弒君的罪惡。“昭王南征不復”也因此成為了周、楚交惡的標誌性事件。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管仲可不是嚴謹的歷史學者,而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他把楚國硬架到被告席上,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藉此在談判桌上向楚國施壓,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至於周昭王到底是怎麼死的,這些陳穀子爛芝麻的往事,並不是管仲關心的重點。因此,不能排除管仲對楚人的控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我認為,在昭王之死這件事兒上,被告席上的楚國很可能是冤枉的。

究其原因,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一點分析:

首先,周昭王南征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從今天出土的《過伯簋》等四件昭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看,它們不約而同地提到西周南征是為了索求“孚金”,也就是掠奪青銅器。

可是眾所周知,自古以來,長江沿線的主要銅礦產區都集中在湖北鄂州以下直至江西九江瑞昌的這條“冶金走廊”上,地處鄂東的大冶銅綠山更是這條“冶金走廊”上最璀璨的明珠。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昭王南征之時,楚國還困守在鄂西山區的丹陽(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秭歸一帶),勢力尚未擴張到鄂東。

既然周昭王南征是為了掠奪青銅器,那麼無論他帥師從成周或者宗周出發,都應該在通過南陽盆地之後,繞道隨棗走廊渡過漢水,直奔鄂東而去,不大可能掉轉頭來鑽入鄂西山區與楚國構兵——楚國手裡並沒有周昭王銖索的銅錠啊!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其次,根據《古本竹書紀年》的記載,周昭王的兒子周穆王曾經東征徐夷(位於今江蘇省洪泗縣境內的淮夷一部),而楚國國君帥師跟隨周穆王參與了這場戰爭。

如果周昭王真是楚人殺害的,那麼楚國與周穆王就算是結下了殺父之仇,周穆王又怎麼可能徵召楚師參與東征呢?

事實上,後來人指責楚國殺死了周昭王,應該是源於對上古文獻中“楚”地、“楚”人的誤解——《過伯簋》說“王伐荊反”。

“荊”就是楚。在那個時代,“楚蠻”是中原人士對南方語言糾纏難懂的原住民的通稱,並非專指楚國

比如長江下游的吳國,它的原住民也稱“荊蠻”,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太伯奔吳”的時候才會說:

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史記·吳太伯世家》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因此,西周金文中昭王伐楚的記載,只能解釋作與南人開釁,不能解釋作討伐楚國。

雖然建國伊始,周成王只賜給了楚族首領熊繹一個村兒的封地,但弱小的楚國在建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對周朝保持著恭順與敬畏

最明白的例證是,周成王親政之後,曾經輔政的王叔周公旦受到成王的猜忌,被迫出走。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先秦時代,因公族內部傾軋而出奔的公子王孫往往自竄於蠻夷之地,商末之時西周先王古公亶父的兩個兒子太伯和虞仲就有奔吳的先例。而這一次周公選擇的待罪之地是楚國。直到後來成王與周公冰釋前嫌,才又將他接回了鎬京。

如果楚人真是對周成王分封的這一個村兒耿耿於懷,王叔周公旦怕不會逃奔楚國,自投羅網的吧。

本文系小書房1538(XSF1538)的晉公子原創。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End--

歡迎走進小書房1538

和我一起在錦江邊衝一盞蓋碗茶

擺一點關於文學與人生的閒龍門陣!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周天子南征江漢,卻離奇死亡,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