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500萬還需復墾農田 燕塘乳業奶源擴張路“賠了夫人又折兵”

財經網 林辰/文

正在全力自建奶源基地的燕塘乳業,突遭“當頭一棒”。

12月26日,深耕廣東市場的燕塘乳業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陸豐市新澳良種奶牛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澳牧場”)於近日收到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出具的《行政處罰告知書》。

根據公告披露,由於新澳牧場未經批准,在汕尾陸豐市銅鑼湖農場西南管區建設奶牛養殖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對其處以539.5萬元的罰款,同時,責成廣東農墾總局、燕塘乳業公司和銅鑼湖農場在銅鑼湖農場範圍內,按基本農田標準要求復墾被損毀面積相等的基本農田。

據財經網瞭解,今年7月9日,燕塘乳業就曾發佈公告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要求其就新澳牧場在建設過程中存在佔用基本農田的情況,提供相關情況並配合開展調查。而在當月20日回覆深交所關注函中,燕塘乳業則表示,廣東省銅鑼湖農場國土所已於 2015 年年初確認奶牛場建設項目符合農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廣東省農墾總局也於當年年中核發批覆,同意新澳牧場向廣東省銅鑼湖農場承包 1005 畝土地用於奶牛場建設項目。

但看似合規完備的程序,如今卻被“推翻”。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的一紙處罰告知,無疑給燕塘熱火朝天的牧場建設潑上一盆涼水。

罰款500萬還需復墾農田 燕塘乳業奶源擴張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道崩殂”的上游擴張

財經網在翻閱燕塘乳業近期多份財報時發現,“穩定的奶源基地”一直是其最為稱道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據悉,燕塘目前擁有三家自有牧場。2009年建設的陽江牧場,已從新西蘭及澳洲引進兩批優質良種奶牛。2013年控股的澳新牧業,引進的良種奶牛也已進入產奶期。燕塘乳業在今年的半年報中還披露,這兩處牧場已被廣東省農業廳評為省“菜籃子”基地。至於此次遭罰的新澳牧場,正是其在2014年新設的第三家牧場。

而三家自持基地,配合13家奶牛養殖規模在600頭以上的合作牧場,自產+購買的兩步走模式,也基本構築了燕塘原料奶供應體系。

燕塘對牧場建設的偏愛,也有著天然的“基因”優勢。

根據其2018三季報,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持股40.97%的燕塘投資,持股11.69%的粵墾投資,以及持有5.03%股權的湛江農墾。此外,據財經網瞭解,燕塘投資有79%的股權由粵墾投資持有,剩餘21%股份屬於廣東農墾集團。粵墾投資、湛江農墾則是廣東農墾的全資子公司。換句話說,燕塘乳業與其前三大股東同受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且該三名股東為一致行動人。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廣東農墾集團也是農業部兩大直屬企業之一,乳業、畜牧業與水果、水產、房地產、物業租賃等同為公司六大優勢產業。

“背靠國資背景的地方農墾系統,燕塘在奶源上有著先天優勢。”香頌資本董事沈萌這樣告訴財經網。

此外,燕塘的產品結構也是對奶源提出高需求的原因。

“巴氏殺菌奶是燕塘的主要產品,在氣溫偏高的南方做鮮奶,產品是否新鮮,冷鏈運輸體系是否完備,都是關鍵。自建牧場既可縮減運輸距離,也可降低成本。”乳業分析師宋亮向財經網表示,“不少地區的環保執法日趨嚴格,對奶牛養殖業造成了很大壓力。部分南方牧場因為各種原因都關閉了。向燕塘這樣的乳企奶源跟不上,就只能靠自建牧場緩解壓力。”

但大規模的“跑馬圈地”給燕塘今年的盈利狀況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

根據燕塘今年的各季度財報顯示,其單季營收依然保持3%-9%左右的增長態勢,但歸母淨利潤卻接連惡化,分別驟降22%、32%、51%不等。從產品結構看,乳酸菌乳飲料、花式奶、液體乳和冰淇淋雪糕四大品類的毛利率雖略有下滑,但都大多維持在3到4成的正常區間以內。

但真正引發陣痛的依然是投資巨大的上游擴張。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預測2018全年歸母淨利潤出現在下滑40%到上漲10%之間的變動,原因是新工廠投產帶來的資產折舊、管理費用增加影響凸顯。

而在半年報中,這家日產600噸乳品的新工廠“燕隆乳業”,出現了1484.4萬元的虧損,且成為了對燕塘乳業淨利潤影響超10%的三家參股公司中,唯一的虧損企業。據悉,今年年底,燕塘將完成新工廠的全部搬遷工作,但這家新投產的工廠能否扭虧為盈,還是未知數。

偏安一隅的“佛系”銷售

將重心放在上游牧場和工廠建設的燕塘乳業,正在因新舊工廠交替時的“青黃不接”和牧場合規進程的“馬失前蹄”而陷入困境。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其下游的產品面目模糊和將眼光過於侷限在廣東地區的戰略,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

沈萌對財經網表示,“農墾系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因此相對封閉,缺乏更靈活豐富的營銷機制。藉助地方農墾的優勢,雖擁有充足的本地資源,能深耕當地,但也缺少其他地區拓展的能力。”

財經網翻閱燕塘乳業2018年半年報發現,其半年6.13億的收入中,有近4.47億來自珠三角地區,佔比7成以上。而珠三角以外的區域即便同比增速略高於珠三角內部,但依然徘徊在25%左右的佔比。

更重要的是,燕塘在廣東內部的優勢,也並非沒有挑戰。今年5月,燕塘披露,其起訴廣州風行乳業使用近似包裝裝潢,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訴訟進入了二審階段。雖然燕塘迄今沒有公佈這起案件的最終結果,但風行、晨光等廣東本地乳企與燕塘之間的焦灼競爭態勢,足以窺見。

有意思的是,財經網查閱燕塘乳業的官網,其名為“純小白”的袋裝純牛奶,與科迪乳業的“小白奶”在包裝上頗為相似。事實上,透明枕牛奶的大潮中,伊利、蒙牛、君樂寶均已入場。如此跟風,燕塘還能否分得一杯羹,尚難預料。對此,宋亮也向財經網直言:“燕塘雖然有很豐富的產品品類,但一直缺乏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明星單品,也沒有核心的能夠去重點推廣的概念。”

結語

有著本地市場優勢和國企光環庇護的燕塘乳業,不僅要面對外來巨頭的擠壓,也要應付內部新勢力的挑戰。而為了擴充實力推進的上游建設本身雖沒有錯,但交替時的業績波動、“圈地”時的合規疑雲,並不能被“血緣”遮蓋。如何避免自身在上游擴張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又如何調整在下游過於“偏安一隅”的戰略,是燕塘在此次危機後亟待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