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饭前喝碗汤,不用开药方”,您不了解的喝汤小秘诀

清.李光庭在《乡言解顾》中提到:“村谣曰: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可见,饭前喝汤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饭前喝汤好还是饭后喝汤好

俗话说:“饭前喝碗汤,不用开药方”,您不了解的喝汤小秘诀

“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等民间说法一直备受大众青睐,因为饭前喝汤能增强泡腹感,有减肥的作用。国外有研究显示,饭前喝汤可以减少用餐时15%左右的食物摄人量,此外,胃内提前先有些水分,食物进人胃内会膨胀,饱胀感更不容易让人吃过量的食物。

不过也有人表示担心,因为饭前喝汤会冲淡胃液,有可能会影响到进食正餐时的消化过程。这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针对的是胃液本就不足,且饭前大量喝汤的人来说的,一般而言,饭前少量喝汤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消化过程。一般中、晚餐前以喝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这是因为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需要补充水分。

食物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条长长的通道。吃饭前先喝几口汤,或是进点儿水,就会促使胃等器官分泌消化液,这就给胃的后续“工作”铺平了道路食物便可顺利通行,干硬食物就不会刺激损伤消化道黏膜了。吃饭时进点汤水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如果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不进汤水,饭后会由于胃液的大量分泌而导致体液过多丧失,进而产生口渴感,此时才去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饭前喝汤可以让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有研究表明,餐前喝一碗汤,可以让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热能。饭前喝汤的速度不能太快。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的时候。如果喝汤的速度过快,等到你意识到饱时,很可能摄人的食物已经超过了需要量。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的患者,并不适合在饭前喝太多的汤。因为相比健康人,他们胃酸分泌较少,如果饭前汤水摄人过多,就会冲淡胃液,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引发胃部不适,从而加重病情。

哪些汤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俗话说:“饭前喝碗汤,不用开药方”,您不了解的喝汤小秘诀

冬季时,桂圆、鹿茸、羊肉等温补的汤类食品,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不过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炎热气候夏季最好选择肉汤、骨汤或萝卜、白菜、冬瓜、绿豆、蘑菇等素汤。阴虚火旺者可以选择莲子、百合、山药等食材煲汤;肥胖者尽量避免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做汤料,如肥鸭、排骨等,用它们煲汤时,最好在炖汤的过程中将多余油脂撤出来。活鱼、虾、去皮的鸡或鸭肉、免肉、冬瓜、萝卜、丝瓜、磨菇、紫菜、海带、绿豆芽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低脂汤料,可以多选用一些。

常见的喝汤的误区

俗话说:“饭前喝碗汤,不用开药方”,您不了解的喝汤小秘诀

误区一:刚资好的热汤更好刚受好的汤很烫。但是有很多人喜欢喝这种特别烫的汤,觉得喝下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只能忍受60C的温度,超过此温度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出现消化道黏膜恶变,所以50C以下的汤更为适宜。

误区二: 喝汤不吃料。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 将鸡、鸭、排骨等高蛋白汤料放人锅中煲6小时后,虽然汤汁看起来很浓,可里面的蛋白质仅溶出6% ~15%,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然留在汤料中,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汤煲多久,里面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内,因此喝汤后还要适当吃些肉类。

误区三:汤泡饭更好消化。食物在咀嚼的过程中被唾液湿润、包裹,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大有益处。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饭前喝汤是为了润滑肠道,那么吃汤泡饭是不是更省事儿呢?当然不是。因为干饭经过汤的浸泡后会饱含水分,虽然容易下咽,但却大大减少了咀嚼的次数,甚至直接将其快速吞咽下去,这样一来,势必会加重胃部负担,诱发胃病。

误区四:单料煲汤更美味。要知道,没有一种食材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单料煲汤,即使有着独特的味道,也会缺少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最好取儿种动物和植物性食物混合煲汤,不但能让鲜味叠加,而且能让营养更加全面。

俗话说:“饭前喝碗汤,不用开药方”,您不了解的喝汤小秘诀

汤杯里的蘑菇汤

感谢您的观看,如需了解更多健康养身小知识。请关注营养师赵凌函!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