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揭晓

古道,是指古人使用过的,并至今保留着部分或全部遗迹的道路。这种珍贵的线性文化遗产,镌刻着祖先文明发展的印记,承载着人类生活的艰辛,商贾的兴衰,文化的底蕴,以及历史的变迁,它们不仅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生态、风土民俗和人文历史,而且也是寄托我们“乡愁”的重要载体。

为了切实促进古道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国际古道网、《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绿野网等专业媒体,联合一批著名的户外、旅游、文史专家,在蓝天救援队等公益组织的协助下成立了评审组,从2016年开始用10年时间,每年推出10条具有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向全球推介的中国古道,并且在最适合徒步的线路上举办“古道马拉松”等各种推广活动。

2018年,吴越古道(最美森林古道)克里雅古道(最具挑战性古道)、瓜州古道(最具潜质古道)、剑门蜀道(最佳保护古道)、云台古道(最具内涵古道)、唐蕃古道(最具地方特色古道)、关山古道(最佳徒步古道)、西京古道(最具旅游价值古道)、阳壶古道(最具历史价值古道)、乌孙古道(最佳风光摄影古道)经过严格评审之后入选。

吴越古道最美森林古道

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硝烟,吴越古道仍保存完好,发挥着皖浙通衢、方便百姓的重要作用,在特殊历史时期也曾作为军事要道存在。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古道全长35公里,精华路线为宁国万家乡大塔村至浙西天池路段7.5公里,这段古道掩映在群山中,溪流涔涔,竹林茂密,怪石迷眼,曲径通幽,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沿线有慈云寺、千顷关、千年驿洞、石城墙、石堡垒等众多重要历史文化遗迹,见证着沧海桑田、时代变迁。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山顶的千顷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100多年前由吴越国建造,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

关城城墙用大小石块依山势垒成,关门主体由两块巨大、光滑的花岗岩构成,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如今千倾关两侧还保留有一段古城墙,作为浙江和安徽的分界线。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越过千顷关不到一里,眼前突现“江南第一天池”,碧波荡漾,天空和群山倒影湖中,让人豁然开朗,恍若仙境,真切感受到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江南第一天池”是一处“神池浩渺,天境浮空”的高山胡泊,湖水深二十多米,清洌幽蓝,周围地势宽广,水天一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位于“江南第一天池”的东北侧的乐利峰,海拔1363米,是吴越古道的最高点,也是宁国境内的第二高峰。当地村民自发修建了十华里的花岗岩石板路,被称为“乐利山道”天路。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正如《昌化县志》(1924年版)所载:“乐利峰在千顷山左,壁立孤峭,上可望钱塘江,背极芜湖县,峰峦特秀,石壁峭立百余丈,飞泉自山崖下泻,四时不竭。石山莎草,厚如茵褥,若龙须然。山高而险峻,春冬雾气,白昼如夜”。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徒步古道,可以从宁国市万家乡大塔村脚庵组出发,沿台阶缓慢向上,直达浙西天池。这段路走起来略微吃力,游览之余,也算是一次不错的体能锻炼。

从浙西天池出发走吴越古道,多是下坡路,走起来更加轻松,大多数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登上千顷山顶,鸟瞰天池,之后再沿着古道徒步下山。

若是长距离徒步,或专注于古道考察,可以选择走古道环线。大环线加进了部分位于浙江的线路,可以选择从浙江临安桃花溪村童玉自然村走起,经雨头湾、蜈蚣岭、吴越古道(安徽段)、浙西天池、吴越古道(浙江段)、聚友家园到雨头湾,全程需六七个小时,行走时定要有熟悉线路的人进行引导。

2018中国十大古道评选,吴越古道荣获“最美森林古道”!

吴越古道旅游线路提示

合肥方向:G5011/合芜高速—G50/芜宣高速—S05/宣桐高速—宁国平兴高速口下—万家乡

南京方向:G42/沪蓉高速—G42/宁芜高速—G50/沪渝高速—S32/宣桐高速—宁国平兴高速口下—万家乡

上海、苏州方向:G50/沪渝高速—S05/宣桐高速—宁国平兴高速口下—万家乡

杭州方向:G56/杭瑞高速—S05/宣桐高速—宁国中溪高速口下—万家乡

宁国市文旅委征稿啦~

1、“宁国市文旅委”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发送有趣、省心、攻略、游记、美食等相关的文章,我们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稿,把更多宁国美图、美文分享给更多爱旅游爱宁国的人。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