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应勇:加快推动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发展

在全球38位大多来自世界500强的国际企业家面前,上海市市长应勇发布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蓝图。

10月28日,在“第30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应勇表示,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排头兵,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开放,未来的发展更加需要开放。“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无论走到哪一步,碰到什么情况,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实现上海城市的发展目标,关键是开放,出路在开放。”

推动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

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这其中,以银证保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是开放的重头戏。

对于2020年要基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如何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更是受人关注。

应勇表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上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金融开放发展至关重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是至关重要。

按照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今年7月10日上海集中推出了一揽子的扩大开放100条,聚焦金融业开放合作、构筑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等五个方面,希望创造一个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这其中,涉及金融业开放的就有32条,将近1/3的体量。

应勇表示,上海要加快推动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发展。“我们将按照国家金融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效应。”

具体来说,上海将大幅放宽银行业外资市场准入,放宽证券业外资股比及业务范围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上海还将推进更高层次的金融市场开放,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范围和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上海新设金融机构47家,其中外资24家,超过一半。与此同时,一些国际性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快。比如原油期货上市半年,交易量就已经位居全球第三。

应勇表示,下一步,上海要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打造更有影响力的进口博览会

目前,上海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口岸贸易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4%,居世界城市之首位。40年来实到累计外资2231亿美元,现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3家、外资研发中心43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外资企业已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重要力量。“走出去”的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除了推动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上海还将加快构筑更高质量、更加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上海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扩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对外开放,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应勇表示:“我们将立足上海产业发展和多层次开放优势,推动投资性公司、培训机构、增值电信、工程设计、法律服务、人才中介、国际运输等领域开放,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等产业对外开放。我们将顺应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发展高端绿色进口再制造和全球维修业务,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

此外,上海还将加快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

一个星期以后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展示了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目前,进口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将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展,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确认参加企业展,展出面积合计超过30万平方米,预计到会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人。

为了把进口博览会办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20多项便利化举措,已全部得到落实。还将推出探索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等政策措施,也就是说,展品不仅在博览会举行的6天可以交易,在展会结束后仍可以在保税场所内继续展示交易,让更多的产品、展品变成商品。

应勇表示,国家还决定今后每年在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这些都将助推上海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上海将当好东道主,举全市之力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工作,争取更多的展品变为商品,努力把进口博览会办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