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在国内,无论你在火车站,商场门口,人行道天桥,麦当劳门口,还是开车在等红绿灯,都总会遇到一些“可怜兮兮”的健全之人向你乞讨。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贫穷、疾病、残疾等各种原因流落街头,是社会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弱势群体,却经常被忽视的一个弱势群体。有一部分先不说“文化水平”,就连最基本的“劳动能力”都不具备,真正的乞丐们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救助和管理这些乞丐绝不能“一刀切”的驱逐,因此成为了社会中的“民生难题”。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和中国相比,在日本你却很难遇到向你乞讨要钱的人,但却非常容易遇到躺在街上的流浪汉,光是东京,现在就有几千名流浪者,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中的很多人会生活在桥洞中、地铁地下通道中或者城中施工工地废弃的水泥管道中,这样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如果这些“黄金地段”被他人“占领”后,这些流浪者多会选择在道路两边或者靠近自动贩卖机的地方就近用木材或者瓦楞纸给自己盖一个“遮风避雨”的纸壳小屋,收购捡拾他人不要的电饭煲、灯泡和冰箱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还会研究电缆和发电机,给自己捡来的电器发电来维持最为基本的生活。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日本“流浪者”诞生原因复杂

在日本是有过乞丐的,尤其是二战后日本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乞丐数量达到了顶峰。不禁让我想起了美国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而导致产生了大量的“贫民窟”,贫富差距加剧,社会动荡。当时的美国人把不得不住进去的破烂板房叫作“胡佛村”,把晚上盖在身上的报纸称作为“胡佛纸”来隐喻胡佛做出的严重错误的决策。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不过日本一心谋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乞丐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之中,乃至于80世纪的日本,曾经叫嚣着“一亿总中流”,乞丐在那个时期基本上彻底消失在日本,同时期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有达到这样的“盛景”,加之西方媒体对日本的干净和整洁大加报道,日本逐渐扭转了西方人的“印象”。

虽然乞丐在日本彻底消失了,但是“流浪者”取代乞丐问题,成为日本社会的新的问题,日本泡沫经济破裂,许多日本的家族一夜之间负债累累,公司资不抵债直接破产,年轻人失业,这些“流浪者”是被流浪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乏“公司的课长”、“银行职员”、“大学生”等等。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加上小泉纯一郎的执政让“贫富差距加剧”,许多原先的“中产阶级”沦落为“流浪者”。

“上有老,下有小”的日本中年人许多人在当时不能接受自己“被流浪”的事实,而就算重新工作也依然不能维持家中的运转和负债,甚至不惜采用“自杀”等行为,来维持自己仅存的“尊严”。而考虑“尊严”后觉得“生存更重要”的中年人成为了“流浪者”和“拾荒者”,搭房子的搭房子,睡桥底的睡桥底。

然而家中的“经济支柱”倒下,宽松世代的年轻人所听到的“富裕的日本”仅仅变成了一个不存在的“神话”,许多年轻人就连自己的学费都支付不起,甚至许多高中没念完就辍学,寄宿在“网咖”,早早的成为了“隐形人口”和“流浪者”。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乞丐”和“流浪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主动乞讨”,因为这些流浪者在原先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他们的“耻感文化”相当重,家丑是绝对不可外扬的,所以这些“流浪者”根本不会做出主动乞讨的事情甚至是卖惨博得同情心,这些日本的“流浪者”会在白天时自动躲避到他人看不见的地方,而在晚上又开始出来活动。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他们不是不想工作,而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重压让他们根本不能偿还和解决现状,然而日本社会又十分鄙夷不劳而获的人,因此只得采用我们常人看不见的拾荒或者求助于民间公益组织来养活自己。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也有许多日本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即便自己负债累累,他们也不愿意“牵连”上家人,更不想麻烦政府和民间组织。


为什么在日本有流浪者而没有乞丐


在日本,如果一个人与社会毫无联系的“失踪”了七年,就会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死亡,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会出现“失踪案件”的原因,那么既然法律上被认定为死亡,“姓名”和“公民信息”将会被删除,“生前所负债务”也就一笔勾销,然而这样失踪的人,很难再被认定,这些流浪者当然是不愿意和得到社会的“认定”,自然也就融入不了社会,成为了“隐形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