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

他軍事才能卓越,人格魅力強大,並憑此聚集群雄而問鼎天下,完成了從一介平民到一代明君的華麗轉身。

王夫之言:“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後,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意思就是,所有帝王都不如他。

毛主席評“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劉秀其人:遙遠的“皇室後裔”、古代版“吳彥祖”

公元前6年,劉秀出身在濟陽(今河南蘭考)。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對於劉秀而言,這個皇室後裔僅僅是一個看不見的傳說。因為世事變遷,當年祖先榮光早已不在,到他父親這一輩,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官員了。

毛主席說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劉秀長相清秀,妥妥的帥哥一枚。《後漢書》記載:劉秀長得“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簡直是古代版吳彥祖。還有一個小故事也側面證實了劉秀的風采。王莽篡漢後,漢家禮儀被廢。有一次劉秀穿著華麗的漢家衣冠現身洛陽,百姓喊道:“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於是紛紛效仿。

劉秀起兵:天降大禍、哥哥激勵

早年還作為一介平民的劉秀,勤於稼穡,心中沒有所謂的宏偉抱負。但是劉秀的哥哥,則不一樣,他豪爽任俠,喜歡結交四方誌士,不願終老於林泉之下,常以劉邦自比,在哥哥的激勵下,劉秀“憤而有志於天下”。

毛主席說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公元22年,一場大災荒向南陽郡襲來,餓殍滿目,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許多青年人只能投奔義軍。劉秀也在此時和哥哥一起,藉機利用宗族勢力起兵,並與進入南陽的綠林軍聯合起來。因為劉秀的起義軍規模不大,所以在起義軍中不顯眼,直至昆陽大戰後,情形才有好轉。

劉秀作戰:“一戰得天下”,以2萬人破敵42萬。

兩漢交替時期,天下烽煙四起,是歷史是上有名的亂世。為此,建立勢力就需要消滅更多的對手。就劉秀而言,大概有王莽、王郎、劉玄、劉盆子、張步、劉永、李憲、彭寵等勢力派別。從大約20歲起兵至31歲稱帝,劉秀多年來征戰不止,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是歷史上作戰最多的皇帝。軍事上,他善於避實就虛,出其不意;重視人和,唯才是舉。

毛主席說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劉秀外表斯文,作戰卻勇敢異常。在著名的昆陽大戰中,劉秀身先士卒,帶領13人衝出王莽42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未折損一兵一騎。待援軍到來後,又親率三千“敢死隊”迂迴至王莽軍側後,終以2萬人的軍隊大破王莽42萬大軍,創造了中國軍事史的神話。王夫之曾評:“一戰而宗廟得全,未幾光復天下,(光武)誠不世出之也。

劉秀隱忍:掩人耳目,“花天酒地”

昆陽之戰,逆轉了形勢,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主力。然而,這次大戰反而讓劉秀陷入了更大危險。原因是:他的哥哥因為威望劇增,遭到了排斥和猜忌,被朝廷殺害。在外打仗的劉秀強忍悲痛,冷靜分析局勢。他主動向朝廷謝罪,不為哥哥舉辦葬禮。為了掩人耳目,反而與陰麗華舉行了婚禮。(劉秀與陰麗華的故事,暫且不論)。此後,劉秀常“花天酒地”,以避殺身之禍。

劉秀稱帝:天下歸心,定都洛陽

機會終於來了。王莽政權被推翻後,天下仍一派亂象,忍耐中的劉秀終於爭取到了獨立發展的機會:朝廷命劉秀以大司馬身份,“持節北渡河,鎮慰州郡”。當時河北形勢紛繁複雜,各種武裝林立,劉秀依照“理冤結,布惠澤”和“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的建議,“所過郡縣,考察官吏,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吏民喜悅,爭持牛酒迎勞”,建立地方政權。 公元25年,在鄗縣(今河北柏鄉縣北)南的一個土壇上,在眾將的擁戴下,劉秀宣佈即皇帝位。此時,他31歲。

毛主席說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即位不久,劉秀大軍直下,兵不血刃,洛陽30萬人不戰而降。 此後幾年,劉秀又相繼滅赤眉、伐劉永,定河北,滅隗囂,公孫述,公元37 年,終於一統天下。定都洛陽。

與“兔死狗烹的”的其他皇帝不同,劉秀在登基後,並沒有殺戮功臣,反而以豐厚的禮遇待之。於自身,劉秀兢兢業業,政事勤勉,以“柔道”治天下,開創了建武盛世,即“光武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