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 脫貧路上“不掉隊”

一根繡花針,幾縷絲線,29歲貧困殘疾人李婷坐在繡架前繡著《南梁》的局部圖。她說,這幅圖太大,要6個人分別繡好後接在一起,而自己的這部分已經繡了6個月,快完工了。10月24日,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在咸陽市武功縣召開。會議開始前,與會人員前往現場觀摩點了解殘疾人自強脫貧、創業就業情況。

刺繡女工上班回家

車接車送

24日上午,遊鳳鎮馨繡手工布藝合作社內,李婷說,她是1歲左右生病導致殘疾的。“我站不起來”,李婷毫不避諱地笑著說,“出去的時候坐輪椅,平時在單位裡我蹲下趴著走路。”李婷告訴記者,自己曾在渭南學刺繡,又在甘肅慶陽工作一年,才來到武功,現在每月工資兩千多元。“因為近、方便,就來了。”李婷說,“我們回家,公司會派車接送。”據瞭解,李婷的丈夫戴著假肢,在家鄉延安市黃陵縣做廚師。他們的女兒快5歲了,活潑開朗。

李婷的同事張水利在無聲的世界裡著繡著一朵金色菊花,一旁的王紅俠拿出紙筆與他交流。“他小學畢業後一直在家,父親幹活時他打下手。”張水利母親的同學王紅俠說,31歲的張水利天生耳聾,五六年前自己介紹他來到公司,雖然因聽不見導致工作效率低,但在幫扶支持下,張水利每月工資能拿到1800元左右。

據介紹,遊鳳鎮馨繡手工布藝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學校+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從業人員5000多人,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和貧困戶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工療農療助康復

“託養”一人解放一家

在遊鳳鎮風源託養服務中心內,幾位殘疾人坐在藤椅上聊天。據介紹,該服務中心常年託養肢體殘疾人不少於30名,採取“託養+培訓+基地”的服務方式,發展藤編手工藝作為工療項目,力求託養人員學會並掌握編織技術。

56歲的殘疾人汪宗學戴著口罩用砂紙打磨著自己面前的一把藤椅。汪宗學家住武功縣南仁鎮,2005年在外打工期間因礦山事故導致右腿殘疾。“我在這兒工作3年了,編藤椅才一年。”汪宗學說,“在家閒了很多年,之前在別的廠編擔籠,幹了五六年,我行動不方便只能加工別人編好的半成品,工資低,不穩定,後來廠子也倒閉了。”戴著假肢的汪宗學無法正常下蹲,因此只能打磨同事們編好的半成品,雖然計件,但工資穩定。

“通過工療和農療結合的方式,對託養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工療是在工廠做藤編,農療是幹農活。”觀摩過程中,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託養服務,可實現託養一人解放一家,託養一人脫貧一戶。”

發揮電商優勢

年創收1500萬元以上

除遊鳳鎮馨繡手工布藝合作社、河道風源託養服務中心外,與會人員還觀摩了蘇坊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和西北電商產品體驗城。蘇坊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內,一座座黨員示範棚的入口外牆上懸掛著每座大棚負責人信息,一名黨員帶動兩名殘疾人。在西北電商產品體驗城,延長蘋果、新疆紅棗等西北各地的電商農產品樣品陳列在展廳。據介紹,武功縣充分利用電商產業平臺,根據殘疾人自身特點,多方挖掘利用適合殘疾人發展的電商崗位,為殘疾人開拓了脫貧增收的新路子。

目前武功縣累計開展各類電商培訓28場次,培訓殘疾人1100多人次,貧困殘疾人從事淘寶、微商等電商創業就業380餘人,年創收1500萬元以上。同時,武功縣還積極對接縣內種養殖基地、專業合作社和各大電商企業,先後解決了260餘名貧困殘疾人就業問題。

下午的推進會上,省殘聯分別與各市級殘聯簽訂了助推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責任書,進一步細化幫扶措施,夯實幫扶責任,咸陽、漢中、渭南等地相關負責人作經驗交流發言,淳化無臂“羊倌”劉斌講述自己自強自立脫貧故事迎來陣陣掌聲。會上,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相紅霞強調,各相關部門要突出重點,加強部門聯動,在扶貧扶志上持續發力,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加快貧困殘疾人增收步伐,重點解決貧困殘疾人特殊困難,堅決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 華商報記者 史嘉婷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