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一)

1472年,王云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书香门第,王云小时候虽然很聪明,但有一毛病,那就是到了四岁还不会开口说话。

五岁那年,有一高僧路过,摸着王云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随后家人便为他改名为“守仁”,神奇的是,名字一改,王阳明不久就会开口说话了。

1481年,他父亲王华参加殿试,没想到竟然高中状元,留京为官,担任翰林院修撰。第二年,他让家人赴京同住,王阳明便随祖父王伦一同前往。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

为什么王阳明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有次在课堂上,王阳明一本正经问先生:“人生何谓第一等事?” 先生回答:“像你爹一样,读书登第是也。”王阳明道:“恐怕未必是读书登第。”先生反问:“那你觉得何为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说:“做圣贤!”

后来王华听了这件事后,拍桌而起:“狂妄之极。”

十五岁那年,王华带王阳明去了一趟关外,没想到一回来,王阳明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几天后,他拿着奏疏找到王华说:“我已写好平安策,请转交皇上,我愿出关,讨平鞑靼!”

王华把奏疏一扔,又骂了他:“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二)

等到王阳明十七岁时,王华为他挑选了江西一故交之女,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

后来次日凌晨才在道观里找到王阳明,原来,王阳明昨日出来闲逛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不料聊得投缘,竟忘了结婚一事。

十八岁时,王阳明带着妻子回老家余姚。途径广信时,他去拜访了理学家娄谅。并问他怎样才能成为圣贤。

为什么王阳明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娄谅答:“朱圣人的书中有答案。”回到老家,王阳明便开始研读朱熹之学。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他的思想被公认为“天下之真理”。如何才能悟道呢?朱熹说:格物致知。

那就开始格吧,21岁那年,王阳明对着竹子格了三天三夜,也没悟出什么道理来,反而生了场大病。从此,王守仁就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三)

1499年,28岁的他考中进士,当上了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从此步入仕途。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他荒淫无道,整天与太监混在一起,太监刘瑾狐假虎威,大坏朝政。冤枉陷害了一帮忠臣,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上书,结果反被贬。

经此一役,王阳明对功名利禄不再挂怀,他开始躲进一间山洞,修心悟道。

王阳明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恶、判断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王阳明就此开启“心即理”的心学命题,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困扰他20年的苦闷迎刃而解,其之心境也顿时豁然开朗,种菜之余,王阳明便开始授课,也因此王阳明的声名越传越大。

为什么王阳明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王阳明在讲学期间,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一体系,他说在致良知的前提下,去知行合一地实践,那么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他的心学理论很快就风靡整个东亚,四方求学者云集响应,其势不可挡。

1510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1516年,他又当上了三品大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在当官过程中,王阳明多次出手平定叛乱,他发起了“漳南战役”“横水桶冈战役”“浰头战役”等平乱战争。猖獗数十年的山民暴乱,竟在两年内被王阳明彻底平息。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于是告老还乡。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