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陽明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

(一)

1472年,王雲出生於浙江餘姚一個書香門第,王雲小時候雖然很聰明,但有一毛病,那就是到了四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五歲那年,有一高僧路過,摸著王雲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隨後家人便為他改名為“守仁”,神奇的是,名字一改,王陽明不久就會開口說話了。

1481年,他父親王華參加殿試,沒想到竟然高中狀元,留京為官,擔任翰林院修撰。第二年,他讓家人赴京同住,王陽明便隨祖父王倫一同前往。

十二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師塾。

為什麼王陽明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

有次在課堂上,王陽明一本正經問先生:“人生何謂第一等事?” 先生回答:“像你爹一樣,讀書登第是也。”王陽明道:“恐怕未必是讀書登第。”先生反問:“那你覺得何為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說:“做聖賢!”

後來王華聽了這件事後,拍桌而起:“狂妄之極。”

十五歲那年,王華帶王陽明去了一趟關外,沒想到一回來,王陽明就把自己關進了書房。幾天後,他拿著奏疏找到王華說:“我已寫好平安策,請轉交皇上,我願出關,討平韃靼!”

王華把奏疏一扔,又罵了他:“無知之極,狂妄之極。”

(二)

等到王陽明十七歲時,王華為他挑選了江西一故交之女,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卻怎麼也找不到他。

後來次日凌晨才在道觀裡找到王陽明,原來,王陽明昨日出來閒逛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不料聊得投緣,竟忘了結婚一事。

十八歲時,王陽明帶著妻子回老家餘姚。途徑廣信時,他去拜訪了理學家婁諒。並問他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為什麼王陽明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

婁諒答:“朱聖人的書中有答案。”回到老家,王陽明便開始研讀朱熹之學。

在那個年代,朱熹是僅次於孔子的第二大聖人。他的思想被公認為“天下之真理”。如何才能悟道呢?朱熹說:格物致知。

那就開始格吧,21歲那年,王陽明對著竹子格了三天三夜,也沒悟出什麼道理來,反而生了場大病。從此,王守仁就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三)

1499年,28歲的他考中進士,當上了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從此步入仕途。

1505年,正德皇帝繼位,他荒淫無道,整天與太監混在一起,太監劉瑾狐假虎威,大壞朝政。冤枉陷害了一幫忠臣,王陽明出於義憤,冒死上書,結果反被貶。

經此一役,王陽明對功名利祿不再掛懷,他開始躲進一間山洞,修心悟道。

王陽明頓悟的“道”,是吾心之道,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本心”,我們之所以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惡、判斷推理,就在於我們具有這樣一個“本心”。

王陽明就此開啟“心即理”的心學命題,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

王陽明龍場悟道後,困擾他20年的苦悶迎刃而解,其之心境也頓時豁然開朗,種菜之餘,王陽明便開始授課,也因此王陽明的聲名越傳越大。

為什麼王陽明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

王陽明在講學期間,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一體系,他說在致良知的前提下,去知行合一地實踐,那麼人人皆可以成為聖賢。他的心學理論很快就風靡整個東亞,四方求學者雲集響應,其勢不可擋。

1510年,王陽明被任命為廬陵知縣。1516年,他又當上了三品大員——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在當官過程中,王陽明多次出手平定叛亂,他發起了“漳南戰役”“橫水桶岡戰役”“浰頭戰役”等平亂戰爭。猖獗數十年的山民暴亂,竟在兩年內被王陽明徹底平息。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於是告老還鄉。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王陽明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舟中。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