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專家學者為建立秦嶺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建言獻策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翟羽佳 陳大威) 當前,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各有關方面如何在切實做好收尾階段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加快建立秦嶺保護長效機制,擴大整治工作成效?

李思鋒是陝西省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從事秦嶺植物資源調查、保護與利用研究工作已經有36年了。在他看來,秦嶺多樣的氣候類型和豐富的地貌類型,為各類植物的繁衍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當前,針對違建拆除後的覆土復綠工作,相關部門要在加快進展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植物的“多樣性”和地域分佈特點。

陝西省植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李思鋒:“違規建(的)一些別墅,它一般在比較平坦的地方,(復綠時)種一些草皮栽一些植物,它就很快地恢復起來了。但是一些開礦採石場,這些恢復起來時間比較長。所以要根據不同的生態破壞情況,進行不同的生態方案恢復工作。”

李思鋒還建議,復綠只是秦嶺生態恢復的第一步,要確保整治成效,更好地保護秦嶺自然生態,還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

李思鋒:“因為生態的恢復,要以植物的地帶性分佈規律(為基礎)進行恢復。還要進行一些動態的監測,這些恢復的植物究竟以後生長怎麼樣,都要進行一些動態的監測。”

從事綜合自然地理研究的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嶽大鵬提出,面對當前秦嶺保護的迫切要求,各有關部門應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制度體系和法律法規,從而建立起秦嶺保護的長效機制。

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教授嶽大鵬:“我們應該要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法規,細化到各個不同層面的行為人應該怎樣去做。使我們這一次的這種保護的成果,把它保持下來。同時儘快要建立一個秦嶺保護的機構,讓它把我們相關的職能部門聯合起來,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這個事情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