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復牌是利好還是利空?銀億股份給了當頭一棒

近年來,對於上市公司在停牌上“任意停”、“長期停”等問題,管理層還真沒少操心。為配合A股納入MSCI的需要, 管理層已經在兩年之前對停牌問題進行過一輪規範了。但由於這一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所以,日前管理層又向停牌問題亮劍了。

11月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叫停任性停牌,強調上市公司以不停牌為原則,同時授權交易所可以“強制復牌”。而在此基礎上,滬深交易所於11月21日晚發佈了《停復牌指引》,並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將《指導意見》落在實處。不僅明示上市公司重組停牌時間不超10個交易日,同時規定交易所可強制復牌,甚至可以拒絕上市公司異常停牌。

證監會《指導意見》與交易所《停復牌指引》的出臺,對於規範上市公司的停復牌問題顯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相應的規定能夠得到嚴格執行的話,上市公司任意停牌、長期停牌自然也就難以為繼了。A股市場沉積多年的一個惡習將會因此而消除。因為長期停牌而導致投資者無法交易的流動性不暢問題也將因此而迎刃而解。

個股的流動性問題得以解決了,於是投資者又關心起另一個問題來,那就是強制復牌能讓市場更穩定嗎?之所以會產生這個問題,顯然與銀億股份近日遭遇強制復牌有關。

強制復牌是利好還是利空?銀億股份給了當頭一棒

在證監會《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下,部分“停牌釘子戶”也相繼選擇了復牌。而這些復牌公司的股票基本上都出現了“補跌”的走勢。這其中,銀億股份則是首家被強制復牌的公司,11月19日晚,深交所發佈公告,銀億股份股票自2018年11月20日開市起復牌。銀億股份是今年8月23日開始停牌的,這也意味著該公司停牌了近三個月的時間。

銀億股份被強制復牌交易,這是符合《指導意見》規定了。股票可以交易了,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但復牌後交易的銀億股份卻給了投資者當頭一棒。11月20日,是銀億股份強制復牌後的首個交易日,結果該股全天“一”字跌停。而隨後兩個交易日,該公司股價仍然出現大幅下挫的走勢,至11月22日最低價達到4.28元,強制復牌後股票的最大跌幅達到23.98%。持有銀億股份的投資者損失不可謂不大。這也可以認為是持有銀億股份的投資者為股票的強制復牌所付出的代價。也正是基於銀億股份強制復牌後的表現,強制復牌與股價穩定的問題就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

從銀億股份強制復牌的表現來看,強制復牌並沒有起到維護股價穩定的效果。這種情況的出現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強制復牌本身就不是維護股價穩定的措施,而只是維護股市流動性的措施。至於股價復牌後的漲跌,則由市場決定。一方面是停牌期間股市大盤的漲跌會對股票復牌後的漲跌有影響,如果大盤在個股停牌期間是下跌的,那麼復牌後的“補跌”是大概率事件,反之,“補跌”的可能性較小。另一方面是與個股的利好利空因素有關。比如上市公司存在重大利好,則強制復牌後有可能會出現股價上漲的情況,反之,則會出現股價下跌的局面。

實際上,作為強制復牌公司來說,出現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上市公司還沒有作好復牌的準備,這也意味著利好還沒有醞釀好,以重組為例,最後的成功可能還沒有塵埃落定,甚至還可能存在反覆。所以,強制復牌的話應以股價的下跌為主線。更何況有的公司停牌,本身就是一種“躲跌式停牌”,比如大股東質押的股權要爆倉了,停牌是為了給大股東解決危機爭取時間,這種公司股票的強制復牌更是以股價下跌居多。

所以,儘管強制復牌解決了股票因為停牌而不能流動的問題,但其帶來的股價下跌的風險也是投資者需要正視的。實際上,在管理層大幅度縮短停牌時間的背景下,股價因此出現波動將不可避免,這是停牌新規給市場帶來的新問題,投資者需要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儘可能迴避風險,爭取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