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參與二級市場之前,必定看了許多的投資寶典,但是不論是任何書籍文章,都會提到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指等等各類指數,因為他們代表了市場的運行情況,但是不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你們真正瞭解這些指數麼?是什麼在影響指數?誰是最強指數?

複雜繁多的指數

現在在運行的指數簡直多如牛毛,按照地域分類,有全球指數,國內指數。 按照行業分類,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指數,按照編制機構,分為中證指數,上證指數,深圳指數,甚至券商都在自己編制指數。。。那麼今天我就挑選幾個較重要的指數來談談。

上證綜合指數(000001)

上交所最重要的指數就是上證綜合指數,上證綜合指數的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佈。今天要講到的綜合指數就這一個。其餘的都是成分指數。

計算公式: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Σ(股價×發行股數)。

實時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為實時計算。具體做法是,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盤價(無成交者取昨收盤價)計算開盤指數,以後每大約2秒重新計算一次指數,直至收盤,每大約6秒實時向外發佈。

如何修正:

上證綜指出現8種情況會產生修正,投資者一般會關注的是以下幾種。

1. 新上市。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除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

權重股(板塊)影響:

可能各位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交易的時候都會遇到“賺指數不賺錢”的尷尬境地

,去年藍籌白馬在上漲和今年1月份銀行大漲的時候特別明顯。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這個和成分股權重有很大的關係。

銀行在A股是巨無霸的存在,所以在上證綜指中權重最大約為21%。 前20的權重股,權重佔比約為37.2%,銀行佔了大部分,其次是保險,中字頭,兩桶油。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gjd為了維穩指數也一般會拉這種權重股,因此才會產生指數失真這種錯覺。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深圳成指(399001)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成立歷史:

深證成指由深交所於1995年1月23日正式發佈,目前已經平穩運行23年,發佈之初就肩負深圳證券市場標尺指數的功能定位,也是中國證券市場中歷史最悠久、數據最完整、影響最廣泛的指數之一。

上證指數是包含了上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的綜合指數;與之不同的是,深證成指則是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公司中,按一定標準篩選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的成份股指數。目前,全球資本市場大都採用成份股指數作為市場標尺,例如標普500、日經225、恆生指數、英國富時100。

深證成指發佈之初樣本股數量只有40只,但當時深交所上市公司僅有100多家。隨著深市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長,40只樣本股不再能夠充分反映深圳市場運行特點。2015年5月20日,深證成指進行了擴容改造,樣本股由40只擴容至500只。

樣本股:

樣本股中主板公司166家,中小板公司227家,創業板公司107家,樣本數量佔比分別為33.2%,45.4%,21.4%,中小板公司仍然佔絕對數量的優勢。深證成指樣本平均總市值規模約為277億元,遠低於滬深300的1123億元以及上證50的3444億元。深證成指樣本股普遍處於成長期,具有較好的成長性和可投資性。

選樣標準:

首先有一個入圍的標準,(1)非st。(2)上市六個月(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排名前10不受此限制)。(3)無違規,財務無問題。(4)經營無異常,無重大虧損。(5)考察期股價無異動。

入圍以後呢,按照6個月的平均總市值佔市場比重,平均流通市值佔市場比重,平均成交金額佔市場比重,按照1:1:1的權重加權平均,選取前500名。

說完這一段,感覺很拗口,但是您可以這樣記住,大市值,大流通市值,成交額大的企業就可以進入,當然首先得入圍。說白了就是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比如最近一期納入的華大基因,深南電路,德賽西威等。

計算公式: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請注意,這裡的樣本股權數,指的是樣本股的自由流通量,流通市值。而且還要扣除5%以上股東的流通市值,這一點和上證綜指有較大差別。

樣本股調整:

定期調整:深成指的樣本股調整較為複雜,但是隻需要記住2個時間點,一個是每一年的12月和6月的第二個完整交易周的第一個交易日,深交所會公佈調整方案,然後再1月和7月第一個交易日調整。每次調整的數量不超過50只個股。

臨時調整:當然一些巨無霸企業不受這些時間節點和條條款款的限制,上市15日後可以迅速進入樣本股,然後擠掉排名靠後的成分股。

在近期一次的樣本股調整中,一共調整了48只,其中調入的不乏一些知名個股和一些次新股,柳工、凱萊英、深南電路、德賽西威、江豐電子、華大基因等。

指數調整:

收市價調整:除息,不做調整,除權,按照除權除息日當日收盤價計算。

自由流通量:除權,以除權日當日收盤流通量進行修正。

增發、配股,以上市日進行修正。

新股解禁,配售解禁、大股東或者戰略投資者解禁、大股東增持減持,每年1月、7月第一個交易日修正。

權重股(板塊)影響: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前20大權重股,更新時間:2018-7-2)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按照個股來看,權重較大的是那幾大消費股,格力,美的,五糧液。金融股裡面就只有平安銀行排名前十。 前十名的權重約為19.78%。

按照行業來看,金融板塊已經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深證成指的前三大權重行業分別為信息技術(23%)、可選消費(17%)和工業(13%)。據統計,目前上證指數中第一大行業金融地產權重佔比高達34%,而美國標普500的第一大權重行業為信息技術,佔比為24%。從行業結構上來看,深證成指與上證指數差異明顯,與代表新經濟前沿的美國藍籌市場更為相似。

創業板指(399006)

創業板指數是深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核心指數之一,由最具代表性的10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股票組成,反映創業板市場層次的運行情況。創業板指數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高,成長性突出,兼具價值尺度與投資標的的功能。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樣本股:

創業板指數是創業板市場的標尺指數,由創業板市場中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 100 家上市公司組成,是投資者觀測 A 股市場走勢不可或缺的指標。

選樣標準:

創業板指的選樣標準和深成指的標準一致,也是按照6個月的平均總市值佔市場比重,平均流通市值佔市場比重,平均成交金額佔市場比重,按照1:1:1的權重加權平均,選取前100名。

計算公式:同深圳成指

樣本股調整:同深圳成指

最近一期調倉名單: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對於成分股的調整,使創業板指一直有新鮮血液注入,同時對於被調入的個股來說也是一種較大的肯定。

指數調整:同深圳成指

權重股(板塊)影響: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創業板指代表了新興技術的板塊,因此權重股也以信息技術行業為主,這點和美股納斯達克非常相似。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前20大權重股,更新時間:2018-10-8)

創業板指前十大重倉股權重33.08%,其中最大的是溫氏股份,一家的權重達到了9.49%,意味著他一家漲停,能拉動指數漲約1%。前20大重倉股主要是醫藥和信息技術。而且創業板由於集中在科技股領域,屬性比較相似,而且行業之間的聯繫較大,聯動性比較強,因此一個板塊的異動會帶動整個指數成分股同漲同跌,因此波動幅度也較大。

上證50(000016)和上證180(000010)

上證180指數是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調整和更名後產生的指數。上證 180 指數的編制方案,是結合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借鑑國際經驗,在原上證 30 指數編制方案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完善後形成的,目的在於通過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樣本股票,建立一個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能夠作為投資評價尺度及金融衍生產品基礎的基準指數。

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樣本股,以便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狀況。上證50指數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發佈。其目標是建立一個成交活躍、規模較大、主要作為衍生金融工具基礎的投資指數。大家熟知的第一個股指期權產品就是上證50etf期權。

樣本股和選股標準:

首先是樣本空間,原則上來說全部上證A股都可能是樣本股,當然除去兩種情況,一是上市不足一個季度(日均總市值在排名18以上除外),其次暫停上市公司。

選樣標準:

在確定樣本空間的基礎上,上證 180 指數樣本是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選擇經營狀況良好、無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股票價格無明顯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的公司:

1.根據總市值和成交金額對股票進行綜合排名。具體方法是:根據過去一年的日均數據,先對各指標分別排名,然後將各指標的排名結果相加,所得和的排名作為股票的綜合排名;

2.按照各行業的自由流通調整市值比例分配樣本只數。具體方法是:第 i 行業樣本配額 = 第 i 行業所有候選股票自由流通調整市值之和 / 樣本空間所有股票自由流通調整市值之和 ×180;

3.按照行業的樣本分配只數,在行業內選取綜合排名靠前的股票。

4.對各行業選取的樣本作進一步調整,使成份股總數為 180只。

上證50的選樣是在上證180的成分股中根據總市值、成交金額對股票進行綜合排名,取排名前 50 位的股票組成樣本,但市場表現異常並經專家委員會認定不宜作為樣本的股票除外。

因此上證180是考慮到了行業因素,精選出了180只各行各業龍頭,而上證50更是精選中的精選,從180只中選出了最優秀50只。

指數計算: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指數計算中的調整股本數系根據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樣本股股本進行調整而獲得。要計算調整股本數,需要確定自由流通量和分級靠檔兩個因素。

自由流通量:同深成指

分級靠檔: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通過對指數的計算,我們可以發現在上證50中,權重最大的不是更是銀行,反而是市值稍小的中國平安和貴州茅臺。

樣本調整:

一般在每年 5 月和 11 月的下旬審核滬深 300 指數樣本股,樣本 股調整實施時間分別是每年 6 月和 12 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上證 50 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份股,調整時間與上證 180 指數一致。特殊情況時也可能對樣本進行臨時調整。每次調整的比例一般情況不超過 10%。樣本調整設置緩衝區,排名在 40 名之前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 60 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2018年12月,最近一次指數的調整)

指數調整和修正:同上證綜指。

權重股(板塊)影響(上證50):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其中權重最大的是金融,特別是銀行,權重達到了34%,保險19.6%,證券7.4%,第二大權重的是消費股,達到了11.8%(貴州茅臺,伊利股份,青島海爾)。銀行板塊上漲3%,能為50指數貢獻1%。尤其這次建行也被納入了50指數中,那麼上證50說到底其實是一個銀行指數。除了金融和消費,其餘的權重只剩下27%,而且行業較分散,因為沒有很強聯動性,其餘單個板塊的上漲對上證50的拉動並不明顯。從個股來看,權重最大的中國平安15.69%,因此中國平安漲停,能拉動50指數貢獻1.56%,其次是招商銀行和貴州茅臺。

滬深300(000300)

滬深 300 指數是由滬深 A 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 300 只股票組成,於 2005 年 4 月 8 日正式發佈,以綜合反映滬深A 股市場整體表現。

樣本空間:

滬深 300 指數樣本空間由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滬深 A 股組成:

非創業板股票:上市時間超過一個季度,除非該股票自上市以來日均 A 股總市值在全部滬深 A 股(非創業板股票)中排在前 30 位;

創業板股票:上市時間超過三年

非 ST、*ST 股票,非暫停上市股票。

選樣標準:

1. 計算樣本空間內股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第四個交易日以來)的 A 股日均成交金額與 A 股日均總市值

; 2. 對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的 A 股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後 50%的股票;

3.對剩餘股票按照最近一年 A 股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選取前 300 名股票作為指數樣本。

樣本調整:

一般在每年 5 月和 11 月的下旬審核滬深 300 指數樣本股,樣本股調整實施時間分別是每年 6 月和 12 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其餘同上證180,上證50.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2018年12月,最近一次指數的調整,共調整24只)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備選名單)

計算公式:同上證180,上證50

指數修正:同上證180,上證50

權重股(板塊)影響: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滬深300指數中,滬市上市公司權重佔比約為71.6%,約有186家。創業板權重只有2.97%,有16家。深主板公司權重15.3%,有48家。 中小板上市公司10%權重,約有50家。

按照行業來看,銀行仍是第一大權重,約為19.34%,其次是非銀金融(信託,保險,券商等)權重為17.03%。消費行業(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用電器,商貿零售)權重也較大,達到了13.94%。金融加上消費,佔據了指數的半壁江山。在去年滬深300成為了最強指數,主要是消費股的大漲帶動的。

指數的意義

據S&P Global研究報告,被動型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指數型基金)從2009年的11%上升到了2015年的19%。作為被動投資的典型,ETF在過去10年的規模年增速高達25%,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

標普數據顯示,從5年期、10年期和15年期來看,不論是大市值、中市值還是小市值指數,85%的指數都跑贏了相應的主動管理產品。跑贏比率最高的為小市值的標普小市值600指數,過往的5年、10年和15年,分別有97%、96%和93%對應的主動管理產品未能戰勝該指數。

一文帶你真正瞭解股市各類指數

過去三年各指數表現

其中,2016年市場中位數跌幅-12.36%,2017年為-16.62%,2018年為-28%,均是跑輸滬深300和上證50的。

當然美國的歷史數據也好,過去三年的個股數據也好,這並不說明A股市場主動型管理就一定跑不過指數,而且這種被動投資策略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時候漲幅反倒較小,2015年時,創業板漲幅達到了84%,其餘的指數沒有漲幅超過20%,而且創業板個股漲幅中位數都達到了118%。

但是有一點可以借鑑,指數特別是成分指數,在挑選成分股時是非常嚴格的,至少規避了部分的風險,價值投資者可以在成分股中在進行挑選搭建自己的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