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文化:门环俗称响器 承载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汪曾祺说过:“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可以说,胡同是北京城的特色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北京的历史风貌,更承载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一组胡同文化中的门环系列照片,在镜头中,传统与现代碰撞交织的北京胡同。

胡同文化门环系列,门环俗称响器,是安装在房屋大门上的拉手,并供叩门之用,中国门环也常被称为铺首或门钹,但严格说来铺首和门钹只是门环不同形式的底座。

关于铺首的起源,中国古人有不同的说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声称,铺首为春秋时期的鲁班仿照蠡的形象而发明的。但实际上在商周时期的陶器和青铜器上就有铺首衔环了。《后汉书》记载,商朝人以螺蛳头挂在门上,以期门户如螺蛳壳般紧闭,远离凶险。明朝人杨慎据此认为,椒图形状像螺蛳,就是起源于商朝以螺蛳挂门的传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