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三年 大清銀幣

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 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

宣統三年 大清銀幣

此枚大清銀幣宣統三年壹圓,直徑3.9釐米,大小合適,尺寸頗佳,品相精美,色澤明亮,銀光閃閃,歷經無窮歲月的洗禮仍可保存此態,實屬難得。錢幣正面珠圈內刻漢字"大清銀幣"四字,錢文清晰,字體工整,圓潤飽滿,筆畫鏗鏘有力,十分漂亮。珠圈外上端為滿文,下緣為漢字"宣統三年"字樣,左右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線條優美,脈絡清晰,栩栩如生。錢幣背面中間為刻有漢字"壹圓",下緣為英文"壹圓",神龍沿邊緣自左向右騰雲而起,環繞一週,龍頭置上,兩根卷鬚橫伸,龍珠在"圓"字與英文之間,龍鱗有序,顆粒分明,龍紋細膩,龍眼凸起,炯炯有神,鼻樑俏上,栩栩如生,彰顯皇家之威嚴。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曲須是清朝宣統年間的戶部造幣總廠專員精心製作而成,不僅花費了不少的心血,而且在圖案的設計方面更注重精雕細琢,將錢的市值和紋飾雕琢描摹得恰到好處


宣統三年 大清銀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