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世俱杯離我們越來越遠,世界盃還有盼頭嗎?

一年一度的世俱杯又結束了,5年4捧杯的皇馬又一次站上了世界之巔。然而,對於中國球迷來說,恐怕更多人對於世俱杯已經漸漸無感。

不知不覺間,距離上一次有中國球隊參加世俱杯,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更讓人絕望的是,下一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

不算前身洲際盃和豐田杯的話,今年是史上第15屆世俱杯。首屆是2000年在巴西舉辦,但過於倉促的準備,讓這項賽事沒能開個好頭。直到2005年起,世俱杯才總算定下由各大洲冠軍球隊加上東道主一起參賽的賽制,並延續至今。十幾年來,世俱杯絕大多數時候在日本舉辦,阿聯酋和摩洛哥也各自承辦了幾屆,但結果基本只有一個,那就是歐洲豪門已接近做到了徹底壟斷。

世俱杯曾經被很多人視為雞肋,原因在於參賽球隊實力差距過大,比賽懸念不夠。很長一段時間裡,世俱杯只有決賽歐美對決才算有點看頭,其餘資格賽乃至半決賽都只是走個過場。不過,近幾年隨著南美球隊的衰落,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冷門出現,非洲和亞洲球隊,都開始有代表殺進世俱杯決賽。儘管最終結果還是被歐洲豪門蹂躪,但總算讓這項賽事開始有了點新鮮氣息。

觀點:世俱杯離我們越來越遠,世界盃還有盼頭嗎?

作為過去八年中國足壇的霸主,廣州恆大有過兩次世俱杯之旅的體驗。

2013年冬天,世俱杯第一次來到摩洛哥,恆大作為亞冠冠軍獲得參賽資格。在阿加迪爾的海灘邊,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就在眼前,裡皮帶著恆大就住在沙灘邊的酒店裡。那時的裡皮,剛來中國一年多,已經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耀,重新向歐洲老鄉們證明了自己。半決賽賽前發佈會,裡皮和瓜迪奧拉並肩而坐。他當時的深情彷彿在說,雖然我遠離了歐洲主流舞臺,但我還是能帶著自己的球隊,與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新生代主帥正面交鋒,我銀狐可沒老呢!

待到兩年之後,恆大代表亞洲足球出征日本橫濱,已經能夠明確感受到恆大的底氣增加不少。兩年第二度參賽,恆大不再是初出茅廬的菜鳥,而是底蘊更加深厚的亞洲冠軍。斯科拉里的球隊,雖然不再像兩年前那樣水銀瀉地,攻勢如潮,但卻有了更多的沉穩與堅韌。日本的冬天比摩洛哥寒冷太多,球場上座率也差了不少,但對墨西哥美洲隊的一場超級逆轉,再次引爆了整個中國足壇。鄭龍完成了中國球員的首個世界級大賽進球,保利尼奧的絕殺證明了巴西國腳級實力。

觀點:世俱杯離我們越來越遠,世界盃還有盼頭嗎?

面對沒有梅西、沒有內馬爾的巴薩,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亞歐足球的巨大差距,蘇亞雷斯的帽子戲法,讓在亞洲範圍內堪稱銅牆鐵壁的恆大後防歎為觀止。到了決賽,巴薩MSN組合同時上陣,我們在最近的距離,親眼目睹了這條當世最佳攻擊線無與倫比的表演。我們清楚的意識到,如果沒有絕對的特殊情況,亞洲俱樂部想要挑戰歐洲之王,起碼十年之內還是不太可能。

在恆大的巔峰歲月,很多球迷就像玩足球遊戲,或是看一部虛構的動畫片一樣,看著一支來自中國的球隊,一步步走上亞洲之巔,進而去挑戰整個世界。這個過程凝結了我們的青春熱血和最美好的想象,讓一個個曾經不可思議的故事都照進了現實。因此,我們可能誰都沒有想到,2015年底的那次世俱杯之旅,居然很可能會成為一次長期的休止符,我們期盼著恆大或是其他中國球隊能夠再一次上演奇蹟,但結局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2016賽季,衛冕冠軍廣州恆大折戟亞冠小組賽,此後兩年,又先後被同國球隊上港和權健淘汰出局,連續三年無緣亞冠四強,更遑論衝擊冠軍寶座。而把恆大淘汰的中超兄弟們,也沒能在亞冠走得更遠,上港慘遭浦和紅鑽狙擊,權健在鹿島鹿角面前更是沒有絲毫機會。把視野放得更寬的話,三大中超老牌勁旅國安、魯能和申花,近年來的亞冠表現更加慘不忍睹。恆大強勢的那些年,我們總覺得亞冠離我們很近,一旦恆大走下神壇,我們才猛然驚醒,原來我們也只有過恆大這一塊遮羞布。最近十年,中超只有三隊進過亞冠四強,除了恆大兩次冠軍之外,就是2017賽季的上港。以中超亞洲第一聯賽之名,遠遠配不上。

更讓人絕望的是,未來不僅不夠光明,反倒很可能更加黑暗。過去幾年恆大在亞冠能出成績,依靠的主要兩點,其一是外援實力超群,其二是本土最後兩批精英(85/87)正值巔峰。可如今,兩代本土精英盡皆老去,年輕人根本接不了班,直接讓球隊戰鬥力下滑一個檔次。而在外援方面,中國足協的政策也與亞冠,以及其他兄弟聯賽背離不少。中超外援採用注4上3,沒有亞外特例,基本堵死了亞洲外援的生存之路,這樣在能用3+1外援的亞冠賽場上,中超俱樂部自然會有些吃虧。要知道,J聯賽、沙特聯賽和澳超聯賽,都至少把外援名額放寬到了6人以上,他們顯然會有更好的人員儲備,和更多的選擇空間。

再說外援質量,從過去幾年來看,自然是中超外援在亞洲鶴立雞群。但剛剛頒佈的中超新政,很可能讓這樣的盛景逐漸風流雲散。雖然外援薪水沒有限制,但在總支出額和注資額必須限制的大背景下,動輒身價數千萬歐元,年薪千萬歐元級別的頂級外援,很難再大批量的出現在中超賽場。此外,中國足協的引援調節費政策依然保留,這也意味著想要引進外援,不僅要面對被歐美俱樂部獅子大開口,還要在內部翻一倍交罰金,對投資人來說壓力太大了。

沒有好的本土球員繼承前輩衣缽,也沒有頂級外援帶隊,中超俱樂部想要再次衝擊亞洲之巔,進而再次出現在世俱杯的舞臺上,難度可想而知。如今唯一的念想,恐怕只能是走申辦世俱杯這條路了,就像咱們一直籌劃著用申辦世界盃的方式,把中國男足送進決賽圈一樣。按照國際足聯的想法,未來的世俱杯有望與聯合會杯合二為一,變成四年一度的洲際俱樂部大賽。初定模式是2021年舉辦第一屆,由24支一線俱樂部參賽,其中歐洲豪門佔據12個名額,其他大洲再來分配剩下的。

這一想法原本在十月底就要投票表決,但遭到了歐足聯的強烈反對,只能繼續延後再議。因此我們只能假設,如果這個構想成功,亞洲代表應該能分到兩個席位,也就是亞冠的冠亞軍可以攜手參賽。只不過,以中超球隊目前的洲際競爭力,想要爭奪兩個名額的難度,恐怕比中國男足爭奪8.5個世界盃名額的難度更大。或許更合理的期待,只能是作為東道主承辦,讓中超冠軍免試入學,但這種略有走後門性質的方式,終歸不會像曾經的恆大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