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讀」這個秋天,一直在送別……

這個秋天,寒冷的天氣裡夾著一絲悲涼。

自八月起,我們失去了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主持人李詠,表演藝術家朱旭、嶽華,評書藝術家單田芳,相聲大師常寶華、師勝傑,歌手臧天朔,吉祥三寶中的父親布仁巴雅爾……

有人說,這是黑色的秋天——

或許是上天要辦一臺文藝晚會,又或許是想看武俠小說。

托爾斯泰曾說過:“人的生命並不因肉體的死亡而終止。”

斯人已去,風骨永存。

金庸

1924.3.10-2018.10.30

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創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對於自己筆下的眾多男主角,金庸曾坦言,最喜歡令狐沖和喬峰,最不喜歡的是韋小寶。“見到這種人要遠而避之。”

他愛書如命,認為人的一生什麼困難都會經歷,唯有讀書的樂趣和學問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而且可以得到快樂。

除了寫小說,金庸創辦《明報》,撰寫大量社論,被讚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他曾說自己“辦報是真正拼了性命來辦的,寫小說是玩玩”。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金庸只說了八個字:“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李詠

1968.5.3-2018.10.25

下期節目再見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他把歡笑帶給了世人,把體面和尊嚴留給了自己。

如果不是哈文發文告知丈夫病逝的噩耗,大家並不知道李詠已和癌症戰鬥了17個月,也不知道哈文在微博中連續500多天每天發佈“早安”的含義。

李詠因主持《幸運52》走紅,隨後又主持了《非常6+1》《詠樂匯》等,揮金槌、砸金蛋以及獨特的手勢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不僅是優秀主持人,李詠還是好老公,好爸爸,他和妻子哈文是大學同學,畢業就結婚,對女兒,他是開放式教育,宛如好友。

李詠對生死看得很開,他很早就在自傳裡寫好了遺言:“今兒來送我,就別送花了,給我送話筒吧。我希望我身邊擺滿了話筒。”

嶽華

1942-2018.10.20

從流量小生到“金牌綠葉”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對很多年輕觀眾而言,嶽華是熟悉的TVB“金牌綠葉”,曾出演過《珠光寶氣》《突圍行動》《巾幗梟雄》等。

但事實上,在上世紀60年代,他可是邵氏電影炙手可熱的“流量小生”。嶽華因電影《大醉俠》走紅,接連拍了不少武俠電影,一度被稱為“邵氏一哥”。

外界評論他演技精湛,“沒有嶽華演不了或不敢演的戲。有這份本事,只要嶽華願意,演到死都無問題”。

嶽華曾和香港女作家亦舒戀愛,亦舒也寫道:“嶽華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

和同期的一些演員不同,嶽華喜愛文學,文章曾登載於《明報》《東方日報》,移民溫哥華後,北美《星島日報》還專門給他開闢專欄。

謝天順

1946-2018.10.5

天不遺一老,人已是千秋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謝天順出生在曲藝世家,祖父謝芮之,是單絃創宗立派的人物。

他幼年學藝,後來拜郭榮啟先生為師。謝天順相聲功底紮實,捧哏火候恰到好處。

謝天順曾與馬三立兒子馬志明合作,創作出一系列經典相聲作品,包括《文章會》《大保鏢》《買五器》等。

然而,兩人後來卻漸生罅隙,各奔東西。2007年,謝天順從天津市曲藝團退休後,與兒子謝金一同到北京加入德雲社。他曾和郭德綱、高峰、何雲偉、孔雲龍等均合作過。

謝天順去世後,郭德綱在微博悼念,“先生颱風瀟灑,功底深厚,實乃相聲界捧哏大家。在德雲社工作十餘載,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天不遺一老,人已是千秋”。

師勝傑

1953.4-2018.9.28

“相聲藝術是我畢生追求”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我是相聲世家出身,我的父母都是相聲演員,我身上流的是相聲藝術的血,所以酷愛這門藝術。”小小年紀,師勝傑跟著父親上臺,就一點都不怯場。

六七十年代,他開始和姜昆搭檔表演相聲。1984年,他參加全國相聲新作演出評比獲得一等獎,得到一代相聲宗師侯寶林的讚賞,成為其關門弟子。

多次登上春晚,多個膾炙人口的作品,師勝傑被觀眾們親切地稱為“百姓的十大笑星”。

2017年,師勝傑因重病住院。其妻子宋豔回憶,他一直堅信自己能夠重返舞臺。“病剛好一點就去喊嗓。”

在今年7月播出的一檔節目中,師勝傑寫下:“相聲藝術是我畢生的追求”。

布仁巴雅爾

1960.3.6-2018.9.19

“吉祥三寶”永失一寶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在歌曲《吉祥三寶》裡,小女孩唱到:“星星出來太陽去哪裡啦?” “爸爸”布仁巴雅爾回答:“在天上。”

9月19日那天,布仁巴雅爾因心肌梗塞在家中逝世,享年59歲,成為了天上的那顆星星。

布仁巴雅爾是蒙古族音樂人,從小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長大。

《吉祥三寶》是他寫給女兒諾爾曼3歲生日的作品,因為女兒常圍著父親問這問那,於是受到啟發。

其好友回憶,布仁巴雅爾有著蒙古人善良樸素大氣的情懷。2016年起,他曾發起“拍攝百位呼倫貝爾百歲老人”的公益活動,並親自擔當攝影師,在兩年時間裡,自費用鏡頭記錄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上100位百歲老人的生動形象。

朱旭

1930.4.15-2018.9.15

“我們天上見”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著名錶演藝術家朱旭三度謝幕,三度食言。今年年初,他說:“人還在,心不死。”直到9月15日,朱旭終於告別了舞臺。

朱旭是北京人藝成立後的第一批演員,先後出演過《武則天》《霓虹燈下的哨兵》《譁變》等話劇,還參演過《洗澡》《刮痧》《大宅門》《我們天上見》等影視劇。

他早年曾結巴,後來刻苦練習臺詞,成為業內標杆。2005年,朱旭還能一字不差地背出17年前話劇裡的獨白。

有人說他演戲是在生活。濮存昕認為,臺詞就在朱旭嘴裡。

在朱旭的追思會上,演員何冰感慨說:“我們這樣的演員沒有資格去評論他藝術上的成就,因為不在一個層面上,確實差太遠了。”

單田芳

1934.12.17-2018.9.11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從“30後”到“90後”,他獨特又沙啞的嗓音,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

他曾被定為“評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三俠五義》《白眉俠》《亂世梟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

他的特殊嗓音並非天生,沒有專業的訓練,加上說書時間很長,還因為息肉做過三次手術,他的亮嗓子成了“啞嗓子”。

單田芳思想前衛,會網購、看韓劇、打遊戲。80多歲的他,還堅持在新媒體平臺推廣評書,緊跟時代潮流。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車水馬龍,還有很多人在聽著單老的評書。

常寶華

1930.12-2018.9.7

做“蔓兒”不做腕兒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常寶華自幼隨父常連安、兄弟常寶堃學相聲,8歲當學徒,9歲登臺表演,21歲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相聲《帽子工廠》曾轟動一時。

他的弟子有侯耀華、牛群、趙福玉、包常春等,已是曲藝界的骨幹力量。

2006年,他被授予中國曲藝界的最高榮譽——“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當別人稱他為“腕兒”時,常寶華更願意用“蔓兒”來形容自己。他曾謙虛地說:“我們頂多是喇叭花兒,觀眾是土壤,沒有土壤,誰也成不了蔓兒。”

他的屋子裡,擺著泥人張的泥塑、麵人郎的麵人,風箏衛的風箏,還有銅雕、鐵畫……他覺得只有多熱愛這些“生活”和“玩意兒”,才有利於積累對相聲表演藝術的素材和感悟。

盛中國

1941-2018.9.7

《梁祝》奏罷,他化蝶飛走了

「今日荐读」这个秋天,一直在送别……

1941年,盛中國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兄弟姐妹11人,有10個成為音樂演奏家。5歲學琴,7歲上臺演奏,他被眾人稱為“天才琴童”。

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他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梁祝》等。

去年7月,他在醫院查出心臟有了些問題,被送進急救室,但他還是希望堅持演出。甚至以抗生素和硝酸甘油“為伴”,為防演出中病痛發作。

他曾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不會為了追求安逸的生活就放棄演出,他希望,生命不息演奏不止。

“我就願意哪天生命結束的時候,是在舞臺上倒下的。”

THE END

故人已去,但他們的精氣神永存,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有過你,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