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相互保”更好的保障是这个!

艾财爱家第56期实盘周报

上周某宝推出了一款产品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相互保,两个买入条件:一个是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一个是身体健康。本期周报我就借分析这款产品,谈谈如何买保险,而相比“保险”,给人生带来更大保障的应该是什么!

更多评测内容,欢迎大家发送私信“保险”、“互相保”给小编。

一.为什么我很少推保险!

比“相互保”更好的保障是这个!

我做独立理财办公室三年,极少推荐大家买保险,可是家庭资产配置的基础就是先“保底”,所以很多理财师在推保险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保险是家庭资产配置方案的基础!”

我不愿意推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保险提成比例正规金融之冠。

金融行业四大门类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再加上资管、私募股权、电商金融、P2P,不算黑色金融部分的话,给予三方销售机构的提成比例排序(由低至高):银行﹤电商﹤证券﹤信托﹤资管﹤P2P﹤私募﹤保险。银行和电商拥有强大的存量与流量,根本没提成,券商拿的只是通道佣金。信托在0.3%-1.5%之间,P2P普遍是3%,正规一点的私募提成在3个点左右,不正规的可以到14%。而保险最高的可以到70%,低的也不会低于5%,别不信!

人在社会上赚钱是对社会和自己的最大责任,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保险我的态度始终都是你认为有必要买,就不要计较性价比,买这个就是以防万一,买个心安!我最近观察到很多同行都开始卖保险了。在深圳,有一家三方独立理财办公室每个月卖保险的提成就高达500万以上,我也很眼红,可惜实在做不了。说这个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件事,我相信写这个“互相保”评测的不止我一家自媒体,大家一定要明白“屁股决定脑袋”。因为这个相互保真的会影响很多人的饭碗,难保客观。

2.买保险是为了以防万一,买即是亏!

曾经有一位终管客户要买1000万保额的寿险,每年要交20万,如果他买我当然可以大赚一笔。但是我还是跟他反复强调,买保险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千万不要看重那个材料中50年后200万变成900多万的数字,因为兼顾理财功能的背后,是精算师通过一道数学题诈取你金钱的时间价值。我建议他要买也是买那种10万每年,最后一分没有的那种。我知道客户很难接受最后一分没有的结果。可是我也只能点到为止,毕竟我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后面我会结合为什么“相互保”这款产品的服务承诺必须要在保证有330万人投保的基础上再说明一下。当然,这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

3.我的终管客户大多是高净值人群。

我绝大多数客户是商净值人群,他们都爱买保险,所以在成为我客户之前已经买了他们各种搞不明白的各种产品。也许有钱就想买个心安吧!

4.我不认可通过保险将资产转移海外的手法。

近期人民币贬值和国内房产高处不胜寒,让很多三方机构都在推海外保险和海外房产。如果单纯是为平衡“不可测”风险,我无话可说。但是目的如果是保值与增值,那么这就显得非常可笑了。套用曾经形容NBA球星麦迪的一段话:“比我们发达的国家没有我们增速快,比我们增速快的没有我们稳定,比我们稳定的没有我们机会多。”更何况从全球范围来讲,经济总量比我们国家大的只有美国,增速比我们快的只有印度,比我们稳定的也许只有美国。

金融就是一条河流,因为它是融化的金子,资本通过金融机构渠道的流通过程,也是一层层流失的过程。

铺垫这么多,我们开始评测“相互保”!

二.“相互保”的运营逻辑

比“相互保”更好的保障是这个!

1.买入条件。通过条款我们可以看到,条件是身体健康,信用记录好。信用记录对于我们的未来很重要,这款产品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信用社会。“信用”将是我们一辈子的资产!

2.核心条款:

①60岁以下,身体健康。因为是重疾险,年龄超过60也就到了“医院是我家”、且重疾险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所以这款保险应当叫“防止早病险”!优点当然是”相互保“的投入小,对于年轻群体更加公平。缺点也很明显,60岁后看病得靠自己。

②参保人数必须达到330万人,每起案例赔付1分钱。这其实是一个数学题,10%的管理费,30万的最高赔付,然后得出这个数额。但是真正的费用,我们可能需要到参保100天之后才能知道了。因为300万以上的基数足够大,100天以后,这个偶然率就很容易算出来了。我相信并不会太高,毕竟6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得重大疾病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3.10%的管理费用。10%的管理费高不高呢?我认为非常之低,这里我们用数据说话,以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为例。

比“相互保”更好的保障是这个!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平安2018年半年度营收5348亿元,管理成本是643亿元,占比12%;净利润581亿元,占比11%。

中国平安其他业务收入增速同比下降,只有保险保费收入继续快速增长。虽然这个数据中间还包含大量的正反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保险公司平均一份保单的毛利率至少在30%以上。

相互保这种品种在国外早就有了,可是能做到如此之多的人数参与、如此低的费用,也就只有支付宝能做到了。可以说这款产品的推出对于保险公司消费类重疾险的冲击将是非常大的。

三.“相互保”会长命吗?

比“相互保”更好的保障是这个!

很多人都讨厌“保险”,其中就包括我。过去我脑子里经常想:保险公司销售团队的运营方式就是“传销”,招人“洗脑”后就让员工自已买,让亲人买等等,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大力鼓励保险行业发展呢?

仔细想想后,是因为保险的核心功能,社会“保底”功能。截止2017年,世界上每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48家,其中占比第三高的就是保险公司,总计有6家。对政府而言,最难处理的人群永远不是“冰冰”这种富人,而是因为种种原困成为社会负担的人群。

说这个是因为今年以来,各大电商金融平台收到各种政策挤压,而在这之前这些平台纷纷利用自身强大的流量优势把触角伸到了银行业,而银行是金融基础。抢银行的饭碗,是动摇了根本,所以各大电商平台在感受到相关压力之后,纷纷表明自己并不想抢银行饭碗。

可是保险则不同,这个相互保必定会抢掉不少保险公司的饭碗,但是从大方向来看这对国家来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相信这个相互保未来可以稳定发展,我期待其过亿的那一天!

四.60岁之后不能投保,如何处理!

比“相互保”更好的保障是这个!

我看了几篇其他自媒体对于相互保的评测文章,攻击的核心是其60岁之后不能继续投保。这一点是事实,绝对没有问题。相互保的费用之所以低就是因为这一条,如果每个人足够幸运,那么人生的最后一站将会是医院。也就是说人们在医疗上花费一大笔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60岁以后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收入衰退期、疾病高发期。所以准备一大笔钱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棺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里就得分几种情况:

①从不买保险。这里就不得不提相互保的保障金额30万了。其实在中国扣除医保之后还要用30万以上的基本上也就是“没戏了”。这也就是说扣除医保后,你有财力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不疼不痒的拿出30万以上资金,如果你不买重疾险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

②参保相互保,但不买商险。如果你加入互保,也就意味着在你收入增长期阶段,你至少需要存取一笔足够保证你未来就医的资金。投资相互保的意义就在于以最低成本,保障你在收入增长期能够抵抗重疾风险。

③买商保。买商保,因为花了更大的费用,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参保“相互保”。只是保险公司线下可以保终身的重疾险,一般在每年1-5万范围内,具体根据你投保的金额来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赔率上来讲,经过精算师计算后的赔付比一定十分有利于保险公司,否则保险公司一年上千亿的净利润从何而来!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一个高收入高净值人群,参与一个相互保即可。出现意外可以用,不出当然是最好的,就当做慈善。因为交给保险公司的钱,放在你自身的手上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后者。也少了以后因为理赔所牵出的烦心事,毕竟交的钱多了,也就不得不计较了。

如果你是一个月光族,那么钱注定是要用完的,我建议你可以买商业保险。虽然吃了亏,但是总算保了一个底,不至于成为社会和亲人的负担。

如果你是一个中产阶级,那么你就需要评定一下自身,是否有足够投资能力与控制能力了,能否保证自身在60岁以后能够体面生活。

其实,就算相互保可以保终身,它也未必能够保证我们未来能老有所医。真正能对我们未来负责的还是我们自身的赚钱能力、理财能力、自制力。

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相互保“值得推荐,在这点上,阿里巴巴比腾讯要有创意的多。

本期周报就说到这里,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积极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