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执行“风暴”浇灭老赖气焰

《苏州日报》:执行“风暴”浇灭老赖气焰

执行“风暴”让老赖无处遁形。 □图片由园区法院提供

□赵淑雯

有人说“执行难,难于上青天”,一纸生效判决之后,执行法官面对的往往是老赖们拖、躲、逃的行径。老赖们的“三十六计”考验的不仅是法院执行人员的智慧,更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执行联动协助。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以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为契机,掀起了一场执行“风暴”。

公法“110”让老赖无处遁形

当张明驾驶着他新买的车在高架上被公安110拦下来的时候,他还非常理直气壮,因为自己既没有违章,也没有违法。半个小时后,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执行110”的法官出现在了他面前,张明这才明白,自己“落网”的原因是因为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公安110和法院执行110的联手,让张明这样的“老赖”泄了气,最终,张明将车辆拍卖用于偿还其欠银行的借款及利息。 “很多被执行人都有这种心理,认为法院不如公安机关那么神通广大,只要换个手机,换个住址,藏匿了所有财产就没办法找到他了。”执行庭庭长沈如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执行线索查找效率,法院与公安建立了协作机制。公安的信息平台和技术侦查手段为法院执行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利用公安的查控系统,将“老赖”的身份信息、车辆信息、财产信息输入信息系统进行24小时监控。以车辆信息为例,一旦被执行人的车牌被系统识别,公安110指挥中心就会自动报警,信息将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就近的派出所,公安110将立即出警到达现场控制车辆,并通知执行110干警同时到达现场。同样,如果被执行人使用身份证登记入住旅店或使用信用卡消费,这些信息将被实时反馈到公安的查控网络,并由110指挥中心发出报警,通知法院执行人员到场控制被执行人。据了解,公安系统最新上线的人脸监控识别系统也将参与到执行协助中,真正实现对老赖们的执行“天罗地网”。

发动群众布下“天罗地网”

“茫茫人海,我去哪里找他呀?”这是很多申请执行人对执行法官说过的话。申请人王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2006年方强驾驶的拖拉机撞伤了王先生,法院判决方强一次性赔偿王先生人民币8万余元,可是方强却人间蒸发了,法院多方查找无财产可执行。细心的执行干警在方强可能出现的地方都留下了执行110的电话。5月的一天,执行干警突然接到案外人举报电话称方强及其家人在园区某医院陪儿子看病,干警立即通知了王先生现场指认,并启动快速反应机制调集法警拘传被执行人方强。两天后,方强主动与王先生达成和解且当场履行完毕。一起执行四年之久的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克服‘执行难’同样是一场发动群众的战役!”沈庭长说。为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园区法院不仅尝试了在闹市区、电视台、广播电台公布老赖信息,而且率先尝试了“老赖名单”进社区的做法。将“老赖”的身份信息,案件简介及债务标的在老赖们曾经住过的社区、街道张贴公布。7月,园区6个主要商业圈的户外大屏滚动公示180多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举报电话,当亲朋好友走过社区的公告栏,瞥见闹市区的大屏幕,看到老赖们的不诚信记录,这对那些无视生效判决的老赖来说可谓是锥心之痛。而在老赖的生活圈曝光“老赖”的做法却使法院的执行威慑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凌晨”行动震慑老赖

五点的苏城,夜色还未褪尽,执行庭的干警们就整装出发了。这是今年的第五次凌晨执行,那些白天藏匿于市井,夜深人静才潜回家中的老赖们将在凌晨行动中“现形”。

执行车队驱车来到古娄新村,在这里要寻找一名欠钱不还的老王。老王的住所门窗紧闭,执行人员打开了电表箱,抄下电表数字,与几天前来踏勘现场的电表数字相对比,发现数字有了明显的增长。“肯定有人住!”执行人员继续敲门,过了好一会儿,门才缓缓打开。执行法官出示了法律文书,半醉的老王这下酒醒了。之后,老王在法院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并立即履行了5万元债务。

为了加强执行线索的查找,园区法院不断突破传统的执行方式,今年以来凌晨执行共出警82人次,拘传被申请执行人28人,极大地震慑了老赖。同时,加强执行联动,“巧借外力”解决执行线索查找方面的难题。金融案件方面,法院与银行等金融机制实现了信息查询对接,以银行信息查询系统为基准,完善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的查询和跟踪。在执行机制上,充分整合法院、公安、行政机关、金融机构等资源,迅速将被执行人的信息发往联动的各相关单位,借助与工商登记、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的协作机制,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予以全方位地监控,对被执行人在履行法律义务前进行一定的活动予以限制,以此督促其自动履行法律义务。

《苏州日报》(2014年8月15日C02版)

《苏州日报》:执行“风暴”浇灭老赖气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