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是处世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一门艺术,它是何方神圣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德行善,积善成德,相辅相成,改变命运。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


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舍的智慧舍,并非毫无章法。《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施舍好比是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舍不当,适得其反;施舍得法,才能事半功倍。

它既是处世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一门艺术,它是何方神圣


昔日有一对孤儿寡母,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纵使外境清贫,母子俩却不以为苦,他们以佛法为精神的食粮。在朝暮课诵,研读佛经中,获取许多知识。母子所处的国家,有位无视人民困苦,整日沉湎酒色、荒淫度日的昏君。随着岁月的推移,看着逐渐苍老的面孔,国王越来越恐惧死亡的降临,胆怯的内心,使他变得不快乐。某日夜里,死亡的恐惧再度浮现,扰得他彻夜难眠。思索着如何摆脱死亡带来的恐惧。国王心想:“今生做尽坏事,不问民间疾苦,死后必堕地狱。何不趁有限的生命,揽尽天下金银珠宝,贿赂一下阎罗王,相信可以免去罪业。”


隔日,国王命大臣四处搜刮钱财,并下令:“举凡私藏一文一钱,将处以死刑。”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凡夫走卒,无一幸免。如是三年,举国上下,已一贫如洗。贪心的国王仍嫌不足,又谎称,只要有人供出一分一毛,便将公主许配给他。这对母子早已不满国王的恶行,儿子想借此时机进谏,他告诉母亲:“父亲往生时,我们拿了一枚金币含在他嘴边,现在将此金币拿去贡献给国王,母亲以为如何?”母亲点头答应。于是,儿子拿着金币进宫觐见国王。见到金币,国王欢喜若狂,急着问:“你从何处得到这枚金币的?”儿子回答:“是从先父的嘴里取出,当时打算贿赂阎罗王。今日听闻国王将以爵位换得黄金,因此费了好大的力气,从坟墓里挖掘出来献给您。”

国王又问:“你父亲往生多久了?”“十二年了。”儿子回道。“难道你不用再贿赂阎罗王了吗?”国王满脸狐疑。儿子说:“佛经教导:善恶有报,祸福如影随形,如同我们的影子,不论身体走到哪里,都紧紧地跟随,不知国王是否认同?”国王点头如捣蒜。儿子又说:“身体是由四大假合而有,一旦四大分离,神识便会离开肉体,四处游荡,为了神识而花钱贿赂阎罗王又有何用?国王因前世行善积德,才得今生为王的果报。如今,您又以仁心仁德治国,名声遐迩争传。现世虽未得道,来生相信能再为国王。”

儿子的一席话,听得国王喜出望外,随即下令,大赦狱中囚犯,退还搜刮的钱财,终获人民的爱戴与拥护。“施舍”虽属善举,但也要分清时机和对象,这母子二人“布施”金币给荒淫残暴的国王,无疑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所幸的是,这对母子虽然贫穷,但由于研读佛经的关系,勇气中也不乏聪明和智慧。用一枚金币换得天下大赦以及民众的爱戴,这样的“舍”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得”。

它既是处世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一门艺术,它是何方神圣


战国时期,大商人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一位落魄公子。这位秦国公子叫做异人,是秦国储君安国君的儿子,因不受宠,被丢到赵国做人质。

吕不韦反而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改善生活和结交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带着去秦国讨好得宠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自己没有生养,后半生也需要一个依靠,就认异人为义子,后来通过枕头风说服安国君将异人立为继承人。

后来异人回到秦国继承王位,成为秦庄襄王。华阳夫人保住了她的荣华富贵,吕不韦从一介商人成为权倾朝野的秦国丞相。

故事中的人都是“有舍有得”,吕不韦舍弃金钱,得到无可限量的权势;异人承诺与吕不韦分享权利,得到王位。华阳夫人废掉一点口舌,安享后半生荣华富贵。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概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