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建投享老50+生活館參加“與歲月對話”,聽原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主持人敬一丹講述她的新書《那年 那信》創作的心路歷程,講述她對自己人生之路的回望,講述老一輩、新一代對同樣問題做出的不同的回應……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和敬一丹一樣,在離開職業生涯之後,我心裡有過諸多的回憶:兒時、青年時、中年時、老年時;這種回憶有親情、有同學情、也有朋友情。但是沒有像敬一丹大姐那樣,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系統地對自己、對家庭生活進行回望。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走進會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座無虛席的老年朋友。許多人都是慕名而來,都是敬一丹大姐的鐵粉。人們趕來不僅僅是為了看一眼熒屏下的敬一丹,更重要地是瞭解退休以後敬一丹的新生活狀態,人們對這位端莊、嚴肅而又幽默的主持人充滿了一如既往的關愛。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眾多的人群中,幾位觀眾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對夫婦來自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因為與敬一丹大姐有過一段特殊的經歷,專程乘飛機來到活動現場。在第一排有幾位盲人端坐在那裡,儘管他們看不見敬一丹大姐的身影,但她的聲音聽得真真的。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以一個大家庭的書信為背景,描述了我們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狀態,是敬一丹大姐選擇的切入點。她不單單是敬一丹大姐一家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它像一個拼圖,拼出了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的人生百態,折射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物質、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世間圖景。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敘述這些陳年往事,敬一丹大姐還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臺下的觀眾也是沉浸其中,感同身受。講到興頭之處,臺上、臺下互動共鳴,人們熱烈鼓掌,舉手示意,時時爆發陣陣笑聲。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參加見面會的朋友們,手中撫摸著敬一丹的新書,不時的翻閱、瀏覽,不時地用手機拍下這難忘的一幕。還有的50+工作人員,手裡捧著幾本書,一打聽才知道有些會員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親身到場,只有拜託工作人員幫助購買圖書,請敬一丹簽字留念。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新書籤售儀式是人們最期待的一刻,每一個參加活動的中老年朋友都期盼著敬一丹的簽字留念,也都希望能夠記錄下這一難忘的瞬間。幾位盲人率先走上臺,敬一丹大姐立刻站起身,攙扶著他們留下了難忘的合影。人們都將心中要說的話,悄悄地說給敬一丹大姐,表達著對她的敬仰之情。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在敬一丹新書見面會上所聞所想

當那對專程從鄂爾多斯飛到北京的夫婦倆停留在敬一丹身邊,將手機中保存的東西給敬一丹看的時候,敬一丹大姐立刻站起來,示意攝影師留一張合影。這對夫婦究竟與敬一丹大姐有著什麼關係?為什麼敬一丹大姐這樣尊重他們呢?原來這是一個持續16年的故事。馬國成、陳嬌茹夫婦幾十年來收養了69名孤兒,47名蒙漢孤老而聞名。2002年應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組敬一丹大姐的邀請,馬國成來到中央臺接受採訪,這些往事成為他和他所撫養的孩子銘記在心的記憶,至今在他的“和諧綠蔭村”孤兒院顯著的位置上,仍舊張貼著馬國成和敬一丹的合影以及敬一丹大姐的簽名“祝國成的孤兒院順利”。孤兒院的孩子們經常對他說:爸爸,我們什麼時侯也能去北京見見一丹阿姨。馬國成幾次來京想見見敬一丹大姐,表達孩子們的謝意,將孤兒院的發展和孩子們的情況告訴她,一直沒有機會。這次老朋友王德林告訴了他建投享老50+生活館舉辦新書見面會的消息後,夫婦倆二話不說,從烏審旗坐長途汽車到鄂爾多斯轉乘飛機來到北京。當馬國成拿出當年與敬一丹大姐的合影時,就出現了我們前面所描述的場景……由此我更讀懂了敬一丹大姐:帶著一顆善良之心,從心底尊重每一個為社會默默奉獻的普通百姓,難怪這麼多人仍舊喜歡這位已經走下熒屏的主持人,她的人格魅力依舊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