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當下,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背井離鄉、異地漂泊已是一種常態。

我們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正是這些計劃和夢想,讓我們不斷放棄與父母的相處,心裡總想著,爸媽總在那兒,以後有的是機會。

但是,有沒有認真想過,我們到底還能陪父母多久?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

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64天

就是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12月8日,由中共孝義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金藝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好東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孝義市歌舞劇院演出,

山西一果食品有限公司獨家贊助,由任成元擔任出品人、臺灣音樂劇導演曾慧誠執導的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於山西大劇院進行首演。

該劇傳遞的社會現實問題也引發了觀眾的關注和討論。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是一部以【媽媽】為主題的音樂劇,

講述了一位“60後”母親在先生暝誕等待兒女回家,最終等到的卻是一通通因各種原因無法回家的電話。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通過展現母親與“80後”兒女之間的觀念衝突、生活中的摩擦,甚至誤解……

最終以一種超乎預想的方式達成了“愛的和解”,守住了內心最深沉的愛。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出品人·創作初衷

這部音樂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出品人任成元先生的真實情感故事,

一次母親病重住院,他突然意識到"我還能陪媽媽多久"?

午夜夢迴時他的腦海裡就像放電影一樣,媽媽一輩子的辛苦、操勞……念及過去種種忍不住潸然淚下。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由此,任成元先生便萌生了創作一部關於“母親”的音樂劇。

他希望通過這樣一部舞臺作品,能讓更多的子女體會到父母對孩子最無私的愛,同時也希望在外打拼、忙於事業的年輕人多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父母。

讓愛不再等待,成為日常的溝通與陪伴。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劇名《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是一個面向所有兒女提出的問題,讓每個人去思考,去反思,然後學會理解、陪伴與愛。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傳遞的另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就是父母在慢慢的變成“空巢老人”。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兒女們因為工作、學習、婚姻遠離父母,有的一年僅能回一次家,父母只能獨自生活。

這真實的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也演變為一個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在12月8日,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會給所有父母和兒女一個新的啟示。

音樂劇《我們還能陪媽媽多久》將上映,直面空巢老人社會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