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過世了。原名查良鏞的金庸是浙江海寧人,但經考據海寧查氏是婺源遷過去的,因此金庸先生和我的祖籍地相同,他是婺源一地的優秀前輩。臺灣不少60後一代的人和我一樣,最早是從無線港劇開始,才開始閱讀文字版的金庸小說。我看的第一部金庸港劇是鄭少秋版的《倚天屠龍記》(1978),然後是黃日華翁美玲

金庸先生過世了。原名查良鏞的金庸是浙江海寧人,但經考據海寧查氏是婺源遷過去的,因此金庸先生和我的祖籍地相同,他是婺源一地的優秀前輩。臺灣不少60後一代的人和我一樣,最早是從無線港劇開始,才開始閱讀文字版的金庸小說。我看的第一部金庸港劇是鄭少秋版的《倚天屠龍記》(1978),然後是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1983),自此愛上了金庸小說。早年在臺灣,學校內是不準看武俠小說的,但是金庸小說總讓人忍不住上課偷看。“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中,我最愛的是《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令狐沖的瀟灑不羈和自由自在、蕭峰的行俠仗義和身世悲劇,總讓我百看不厭。聽過我上課的學生都知道,金庸是我很愛引用的內容。臺灣的歷史課本和坊間讀物經常提到岳飛,但岳飛的故事真正打動我,靠的其實是《射鵰英雄傳》。當“靖康恥”成了郭靖楊康的名字,歷史彷彿得到了生命。這就是金庸與其他武俠小說作者最大的不同,讀金庸不可能脫離那濃濃的中國歷史感。許多西方故事已經成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例如美國的星球大戰和漫威宇宙。相較起來,金庸的華山論劍、決戰光明頂,還有那無數人物和武功構成的金庸宇宙,在中華文化中的位置只有過之。金庸去了另一個世界。但他留下的故事,毫無疑問會在這個世界被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傳頌下去。#金庸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