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智庫:“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

中國父母分三類:

第一類,認為自己很平凡,因此希望孩子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一定要比別人強”;

第二類,認為自己很強,因此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比別人強”;

第三類,自己確實很強,用精英教育方式確保孩子“一定比別人強”。

無論家境、收入怎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強。因此,中國父母在孩子身上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之最。

事實上,這是一件好事。我們根本不是要進行所謂的批判,而是提倡並且大力地讚揚。

正如“虎媽”蔡美兒所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崛起和中國的成功越來越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國方式’不再是一個僅僅與落後為伍、與保守同類的貶義詞……而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是也將在今後得到更多的關注呢?”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一針“麻醉劑”,我們不希望和您探討“孩子就這樣,放棄吧”“反正我也不指望他成材了”“只要以後不叛逆就行”有關的話題,如果您這樣想,我們建議您完全可以屏蔽和忽略這些文字。

我們要探討的是:什麼是“一定比別人強”?如何拿捏這個分寸,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如何幫助孩子“規劃”其璀璨的一生?

大腦智庫:“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

什麼是“一定比別人強”?

我想,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學習成績好啊。是的,我們也非常認同,不過,這只是非常多的素質當中非常重要但絕不是唯一的一項。畢竟,如今的90後、00後和即將到來的10後,所面臨的環境遠遠不是70後、80後所經歷的生長環境。

如果我們的孩子非常順利地在學習方面表現出優異的天賦氣質時,恭喜你,可以幸福、安穩地陪伴孩子度過到大學的人生階段,這二十來年的時間,因為孩子“比別人強”,你可以過得怡然自得,甚至是暢想退休後的人生。不過,步入職場後的孩子們,在AI時代來臨的當下,TA們要想繼續表現得“比別人強”,就必須明白一點:這依然是一場人生的馬拉松,未來還會迎接無數的挑戰。因此,我們認為,保持持續不斷地學習能力、敬畏一切的謙卑之心,仍然是孩子們保持“比別人強”的重要素質。

如果他們“很順利”地在學習方面表現得並非那麼優異,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律師或者進入一家國企,不能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機關,如今的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完全可以為孩子提供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師、設計師、音樂家等等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在實現“比別人強”這個目標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可能性。

大腦智庫:“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

筆者女兒所在的小學班級36人,每個人的表現都可謂是獨一無二。

一次公開課,語文老師在講《頤和園》這篇文章時,請同學們分享對描述長廊這個段落的想法,有的同學說“我能感覺到長廊特別長”,有的同學說“我能感覺到長廊柱子上的畫很漂亮”,有的同學說“我能感覺到頤和園特別美”,總之,都特別“應景”。一位男孩站起來大聲說:“我感覺門票錢沒白花”。

頓時,家長們哈哈大笑,富有經驗的語文老師也愣了一下,筆者分明能感受到男孩媽媽的不自在,她可能也在想:“這小子,怎麼能這樣。看我回家不教訓他。”事實上,這個男孩已經明顯表現出他在“經商”方面的絕佳氣質。

聽女兒講,這個男生的成績一般,很普通,但是很好玩,口才極好。怎麼好玩呢?他從家裡帶來自己的玩具,繪聲繪色地描繪它們的“神奇功能”,總能順利地和班級小朋友的好東西進行等價交換。女兒非常喜歡聽他唾沫橫飛、神采飛揚地講述自己玩具神奇功能的過程,他也著實是班級的“開心果”,走到哪把笑聲帶到哪兒。殊不知,這個孩子在讓同學們開心地過程中,實現了“商品的交換”、“快樂的分享”。

如果我是這個男孩子的媽媽,我一定會說:“是的,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但是他有著一副精明的頭腦,未來,一定會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

還有一位女生,長得非常可愛,但是連我都知道,只要老師在微信群中說“70分以下,1人”,保準是她。回回驗證,屬實。

女兒說,她學習不怎麼認真,好像父母也不怎麼管,我估計,興許是父母覺得“我的孩子就這樣了,算了吧,只要以後不叛逆就行”。她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我都見過,都非常有禮貌。看得出來也很愛孩子,不過估計在成績這件事上,已經有所放棄了。

據女兒說,這個女孩子畫畫不僅畫得好,還畫得快,每次美術課上都能第一個快速且高質量地完成作品,連老師都經常為她豎起大拇指。她的作品也是學校“美術角”的常客。

如果我是這個女孩子的媽媽,我一定會說:“是的,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但是她非常善於觀察生活,一副畫筆是她最好的朋友,未來,她一定會是一名非常棒的畫家。”

還有一位男生,非常調皮,用女兒的話說,屬於那種“全年級的老師都幫著我們班主任管他”的級別。公開課上,他一會上廁所大便,一會把桌子弄得歪七扭八,明明上英語課,他卻總是積極地用中文回答問題,弄得全班鬨堂大笑,老師哭笑不得。

女兒回家也總是嘰嘰喳喳地和我描述這個男孩子的各種“惡作劇”,諸如說自己是“土家族”什麼的(根本沒有的事),和誰誰吵架、打架了,老師是怎麼教訓他的等等。但是,女兒也不忘表揚他,並且用她非常微薄的專業詞語描述:“他的科學課非常好,是科學老師的好幫手。有時候都能代替科學課老師回答問題,知道什麼是電子,什麼是反作用力。”

我不知道這個男孩子的媽媽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寶貝兒子,不過在微信群中,看得出來,面對老師公佈的成績或者孩子們作業的完成情況,她很自信。

如果我是這個男孩的媽媽,我一定會說“是的,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但是他動手能力非常強,喜歡探究科學,未來,一定會是一名非常棒的工程師或者科學家。”

當然了,我的女兒也非常棒,她不僅“順利”地在成績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還總能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在不到十歲的年齡,卻能做到理性、客觀地評價同學,這不失為一項天賦和造詣。

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優異,並且自省能力極強,“中國式媽媽”的傳統做法會以“激將”的方式激勵孩子做更好的自己,在這方面,“虎媽”蔡美兒、演員姜文都有過切身經歷;如果你的孩子在“成績”方面表現平平,我想,這是大多數父母面臨的問題,身為父母,更需要一雙智慧的眼睛,努力挖掘上天賜予孩子的“閃光點”,並且投入精力,敢於幫助TA們進行規劃,提出高標準的要求,引導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親愛的你,此時還認為:我的孩子真得沒有啥閃光點啊。那我想說,請別再說這種鬼話了,想想我們的八歲,十歲,十五歲都在做什麼,是在看港臺劇還是在做著關於自己未來的大夢,是在偷偷溜進遊戲廳還是在教室裡刻苦讀書?那個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是一片迷茫,可今天,不管你是平凡還是成功的人士,其實都是最棒的自己,那麼對孩子,請多思考“是的,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但是TA***非常強,未來,一定是一位非常棒的***!”

當然,我們絕對不提倡放棄對孩子優異學習成績的追求,關於如何引導孩子在“學習”這個硬貨上取得突破,建議您參考大腦智庫微信平臺:《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終於找到了,智慧媽媽教你四步養成學霸》的文章。

要想成為沒那麼焦慮的父母,我們向你推薦大腦智庫《激發父母力》課程。該課程通過從“領袖力”“執行力”“專業度”“包容力”“愛力”“遊戲力”六大維度入手,幫助父母激發獨屬於自己的“父母力”。

大腦智庫:“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

其實,作為父母,承認自己的不足,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並且走進課堂,或者翻開一本書,激發自己的父母力,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勝利。比起學校和老師,更應該“因材施教”的其實是家庭!是與孩子最為親近的爸爸和媽媽!在《激發父母力》課程上,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全新的孩子,一個全新的親子關係。

還是那句話,孩子,不是一個“標配”的物品,不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統一化模版,最好的教育方式永遠是因人而異的“私人訂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