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的教授們整天在忙什麼?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高校的裡,能評上教授的老師大概可以分為以下

3類


真正的學者——與知識打交道

1.科研為主

這類教授主要以做縱向課題為主,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目標,大多忙於課題申請、研究和論文發表。此外,也會經常忙於各大會議增加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和交流學習。

橫向,顧名思義就是水平的,也就是把學會的知識與技能給發揮出去,所以一般就是面向企業,面向實際問題解決的項目了,一般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課題。

縱向,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豎著的,也就是要往上走,去探索未知領域和研究前沿話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成功了也不一定有什麼實際價值。一般來說,縱向項目主要偏向於理論創新與科研突破。縱向大部分是國家或者省屬課題,比如大家熟知的973、863、自然基金等等。

2.教學為主

不管什麼級別的老師,每年都有教學課時的要求,所以上課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過呢,很多老師經常會出現讓自己研究生代課的現象。


半個學者——運用知識和頭銜和金錢打交道

1.創辦公司

很多老師在校外都有自己的公司。這種公司很大程度都是基於自己頭銜和學校資源而建立的,特別是一些行業很是集中,不過產研結合嘛,可以理解。不過,過分壓榨研究生,將其以職工對待是十分不可的。

2.校外兼職

一般教授都會入選當地該行業的專家庫,所以一些企業會邀請教授掛職和定期進行某些項目的評審,當然是有償的。


不是學者——忙著追尋名和利

現在這一類老師大多是以老教授為主,當然也有很多老教授是真正的學者,我輩典範。你可以去看看某些教授在多少學校是兼職教授,去了多少學校做講座。帶的研究生一學期估計見不到幾次,今天這裡,明天那裡。


中國高校,到底是誰有問題?

韓國金鎮洪在自傳體《喚醒黎明》一書中講到自己經歷的一件事情。他年輕時在某著名大學當教師,給大一學生講《哲學概論》。一位學生問:“老師,真理是什麼?”他猶豫了一會兒,用康德的理論回答:“‘任何事件或事物,個體的思維與客觀事件或事物相一致時叫做真理。’比如我使用的鋼筆,只要我意識中的鋼筆和實際我手中拿著的鋼筆相一致,這就是真理。”但學生不滿意這個答案,反問道:“教授,這種真理不是我所提問的那種真理。這種真理和我有什麼關係呢?請您講一講我能為之而生、為之而死的真理吧。”金鎮洪一下子就懵了,說自己也不知道,學生說:“上一堂課老師講過哲學就是尋找真理的科學。可您也還不知道什麼是真理,那還有什麼必要繼續講下去呢?老師給我們講一些連自己也不明白的東西,這不是彼此浪費時間嗎?還不如到此休課吧!”金鎮洪很受刺激,覺得自己確實是在以已昏昏,使人昭昭,簡直荒唐之極!於是毅然放棄了赴美國留學的機會,辭去了大學教師之職,到火車站後面賣起了冰淇淋。

我佩服那個學生的膽量與勇氣,更佩服金鎮洪的勇氣與自覺,環顧中國高校,有人能比嗎?


三觀糾正器


可以說,教授是絕大多數大學老師奮鬥的最高目標,一旦評上教授,大學老師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就會根據其興趣偏好、性格、追求目標差異等發生很大的分野。

第一類教授:“生活導向型”教授。這類教授對職務、學術以及學養的追求都無太大興趣和野心,先前的學術追求(做項目、寫論文)只是因為需要晉升職稱不得已而為之。教授職稱目標一旦實現,這類教授往往樂於將事業重心轉向生活重心:旅遊、美食、瑜伽、讀書、相夫教子,修身養性……教授的主業:教學科研彷彿成為生活的陪襯。

第二類教授:“書齋型”教授。這類教授的生活,可以稱得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讀書、寫作、研究、教學,構成了這類教授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當然,由於已經解決了“職稱”問題,研究的範疇可以無限擴大:不僅僅只限於學術型閱讀,還可以進行興趣導向型閱讀。前者多為“類型化閱讀”,圍繞一個研究問題展開,主要是為了研究、解決學術問題,更多以學術論文的寫作為旨歸;後者更多是興趣導向型閱讀,閱讀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沒有明確的問題導向意識,更多僅僅是基於興趣和熱愛而閱讀。

第三類教授:“學術功名導向型”教授。這類教授,熱衷於追求學術、科研的日益精進,以及與科研相配套的各種“功名利祿”如高水平科研項目、資金獎勵,人才稱號等等。這些資源的獲取,大多需要極為廣泛的學界人脈和權力資源。基於此,這類教授的生活,充斥了:各種專業或非專業會議、學術走秀、社會活動、學術攀附,圈子社交……

第四類教授:“市場導向型”教授。這類教授,依託高校或自身的專業、時間優勢,或掛職或兼職或開辦有相應的公司,公司企業事務是其生活的重心和主導。對於這類教授而言,大學教授這個職位只是其抬高身價、填充門面的一張“名片”而已,這個職位的收入對他們的物質、經濟改善指數的貢獻,大體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根據我的觀察,以上四類教授,前兩類教授佔絕大多數,後兩類教授佔比較小。

回到這個問題,大學教授們在忙什麼?正如以上分析的,追求目標的不同,決定了生活重心也各有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孫衛華


答主通過平時接觸到的一些教授,瞭解到了在我國,不管是一般的本科大專院校,還是985,211等名牌大學,能夠評上教授職稱的老師,他們的生活都非常豐富,收入來源也非常廣泛,平時主要忙於以下事情:

1,教學:雖然成了教授,但是上課仍然是必須的,只是在很多大學,教授基本不會承擔太多的一線教學任務。

2,指導學生:很多大學教授同時又是博士生導師,會帶學生做實驗或項目這些,不過指導的時間和次數不會太多的,更多的是留任務給學生。

3,搞科研和做課題:好大學,尤其是985大學的教授們更多的會花時間搞科研項目,畢竟都是有經費的,很多大學教授也依靠科研課題經費賺些錢。

4,在外兼職:不用調查都可以說,99%的教授都在外有兼職,混得不好的一般到處去講課,混得好的基本上是大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座上賓,大家經常看見的“磚家”就是一些大學教授。

5,創業:很多教授除了選擇兼職之外,也會選擇創業開公司,很多教授開公司以後會讓自己帶的學生來自己企業實習,其實就是當免費勞動力。


以上就是中國高校教授主要做的事情,總之,大學教授這個群體,褒貶不一,有學術水平認真努力的教授大有人在,但是不學無術品行低劣的教授也大有人在。希望大家一分為二的看待。

這個群體工作時間不固定,相對也比較辛苦,但是大部分教授收入都很高,光是學校發的工資獎金至少每年都是15w-20w的樣子,再加上自己兼職,創業以及做科研課題的經費,年收入上百萬的教授大有人在。


嬌羞帝老師


我前幾年參與辦一份管理類雜誌,跟高校的管理學、營銷學教授打過一些交道,我來告訴你,他們整天忙什麼。



我在約一些教授寫稿子的過程中,因為聯繫不上教授們,所以跟這些教授的博士生打過一些交道。這些博士生告訴我,從開學見過教授一面之後,平時基本上見不到教授,發過一些郵件也十之八九都沒回。我問教授們都在忙什麼呢?原來是這樣:

忙著當獨董。真正牛逼的教授在企業界都享有一定聲譽,很多上市公司都在爭相聘請他們擔任獨立董事,年薪幾十萬上百萬不等。只要在關鍵時候幫著企業說話就行了。

忙著開公司。我認識的幾個管理類、營銷類教授,都開有自己的諮詢公司和營銷策劃公司,博士生水平高的會給教授打工,水平一般的教授理都不理,而且教授憑著自己的名聲開價很高,企業照樣蜂擁而來。



忙著在外兼職講課。別看一些教授不在學校裡授課,但是在各種MBA班、總裁班,經常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班收費動轍幾十萬上百萬。給這些班講課,除了交通吃住是對方管之外,每天的講課費都在幾萬元,比在學校講課掙多了。

忙著當企業家、政府官員的座上客。天天窩在學校裡講課,那是最沒出息的教授了,但凡有些資歷的,都在忙著給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做顧問。給政府做顧問,雖然拿錢不多,但是能抬高身價。比如胡鞍鋼就經常給同事們吹噓說,總理要找他開座談會。真正掙錢的,是給一些大型企業做顧問,那每年就是上百萬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迷樓


本人在高校做人事工作多年,也有很多教授朋友(主要是70後和80後的年輕教授)。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結論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感覺前面一些答主似乎是站的太遠了,被太多社會傳言所矇蔽,對高校教師的狀態有認識偏差或者偏見。作為一個近距離的觀察者,我覺得自己有義務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首先從三個方面說一下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教授的心理狀態:

第一,大部分教授都是從普通教師走上來的,對講臺是有感情的,對學生是有感情的。評上教授後就只顧掙錢不願上課的教師只是少數,大部分教授在晉升後仍然會出於對學生的負責,花大力氣去做人才培養的工作。也極少有教師因為評上教授,師德也變壞了,除非他本身品德就不怎麼樣。敗壞師德的不是教授職稱,而是某些人。

第二,教授職稱對很多教師而言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事業的門檻。一旦跨過這個門檻,他們就可以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學術世界。有個朋友前兩年剛評上教授,儘管此前他也很忙,但他認為作為教授的忙是不一樣的:沒有職務上的追求了,感覺自己更自由了,以前不夠格做的事現在可以做了,以前不敢想的資源現在可以去爭取了,現在就想幹點大事。我的這幫教授朋友,評上教授之前還能一起吃吃喝喝,評上教授後就很少有空了,都忙事業去了。

第三,儘管高校圈子外許多人對教授仍然懷有崇敬之心,但對雙一流高校這個圈子而言,教授副教授可以說已經是滿街走了(這些高校高級職稱教師比例普遍超過60%),在學校裡,教授也就是普通教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大部分教授自己也有這樣的認識。所以,大多數教授都是在默默工作,而那些打著教授牌子出去招搖的人,其實都是少數。不少教授,如果沒給你上過課,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

基於以上三點,我想說明一點:沒有必要神化、妖魔化、特殊化大學教授這個群體,他們是群普通人,工作內容和普通教師沒太多不同,只是工作目標和定位更高。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強,教授們忙,一般是因為他們有一些“特別”的工作:

一是是人才培養方面。一般來說,一名教師的年最低課時量要求是16個學時,教授也一樣。這是底線,有些課多的教授則可能達到300個學時。但這個還不是主要的工作量。教授的人才培養主要是在對研究生的指導。我認識的許多教授每天比學生到的早,走得晚,每兩天到學生那裡解答問題,每週聽取學生彙報,除了出差的時間,一年到頭均是如此。所以,總的來說,教授直接從事本科教學確實比較少,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參與人才培養的工作。

第二是科研方面。說實話,如果人才培養工作做得好,教授的科研強度反倒沒有那麼強。成為教授後,基本上都能開始招收碩士博士,基礎科研工作不用自己做了,論文初稿也可以讓學生來寫。教授自己的工作側重點在於尋找科研思路,這要求教授們要經常參加學術會議;很多教授要去爭取企業項目或者國家的研發計劃,這要求教授們要去找人合作或者找人活動;另外,項目的立項、結題、中期評估等等都需要答辯,一些項目需要開論證會。所以,會多、出差多、應酬多也是教授的一個特點。

第三是自我提升方面。對年輕教授來說,下一步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爭取,比如傑青、長江,甚至院士,因此,除了教學科研工作外,教師還要努力經營學術關係,要提升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很多教授要擔任期刊審稿人、編審、專業學會會員,要召集國際學術會議。對中老年教授來說,下一步自己提升空間比較小了,他們的工作重心就在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上,包括培養計劃的制定,教材編寫、教學改革、實驗室建設等等。

總的來說,作為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大部分教授都是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否則中國的高校早完蛋了。但教授群體如此龐大,總是有些名不副實的人在濫竽充數,我們不可以偏概全。


高校人才真經


人們一直以為當老師的有很多假放,休息時間很多,也要看你是中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中學老師比大學老師輕鬆一點,中國高校的教授,可能你一個月都沒見著幾次,感覺他們每天都很忙,那他們每天都在忙什麼呢?

現在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老師,工資普遍都不高,看著同等學歷出身的同學和朋友,不是做老師的,賺的錢都比自己多幾倍。自己可能都比他們辛苦很多,每天都是拿著那少的可憐的工資,內心難免會有所動搖。

因此有一部分教授就會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專長在外面開個公司或者企業,還可以讓自己帶的學生幫忙,還是免費的,或者是在一些大公司工作,相當於“兼職”了。所以每天都在學校和公司兩邊跑,能不忙嗎?

教授還得致力於申請一些科研項目來做,並且科研項目的資金是由國家出的。要是做出成果來,還會得不少的獎金和榮譽。

教授還要給學生上課,課後要帶研究生,指導工作、學習和研究工作,他們也不用花費很多時間,只是指導一下,沒有直接參與到其中。這是不可避免的工作,畢竟教授的角色還是老師,你在外面做什麼,學校不會干涉你,但你在學校裡,就必須做好本職工作。

最後學校每年都會分發任務給教授和老師,要求每年發多少篇論文或者發表一些相關的期刊。這些是工作上的要求,必須要花時間來完成。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些教授一邊教書,一邊工作,但也有一些老師只堅守本職工作,幾十年堅守崗位,專心致志地教書研究,任勞任怨,最後桃李滿天下。

教授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每天肯定就很忙了,但也有部分教授只做本職工作,畢竟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

——END——

你認為中國高校的教授每天還在忙什麼,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題目是大學教授在做什麼,而回答裡有不少偏離了教授這個主題,本人在高校工作,講講我的觀點。

1. 教學工作。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上課,教育部明確規定教授必須為本科生上課,且為本科生授課的教授比例是考核學校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當然不排除一些高校未能嚴格執行此項規定。教學工作佔用的時間有限,畢竟對教學內容非要熟悉了。

2. 科研工作。指導學生做研究始終是絕大部份教授的主要工作,撰寫或修改"專利論文""項目申報書""項目結題報告""獎勵申報""各種人才項目申報"等會佔用大量的時間,並非評上了教授就能高枕無憂了。一是不同學校有不同的考核機制,教授也有被考核和職稱降級的壓力,當然一些非主流高校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在這些學校裡就會有一旦上了職稱就不再做科研的教授,而且比例還不低;二是科研成果會為教授帶來比較豐厚的回報,高校也同樣面臨各種評估和排名,而評估與排名的指標主要是科研成果,所以各高校基本都會按科研成果的等級給予獎勵。

3. 行政管理工作。學而優則仕嘛,高校的行政管理大部分都是教授們在做,所以才會有雙肩挑崗位,即承擔了教學科研工作,又是某一行政管理崗位的負責人,這項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有些教授只想做好自己的科研,而不願去擔任行政管理工作。

4. 學術交流工作。一是被邀請做學術報告;二是參加學術交流會議,這因人而異,有些教授喜歡開會交流,在外跑的時間比較多,趁會議交流的機會,積累人脈,而有些教授則潛心研究或不願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在外跑的時候少。

5. 專家工作。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磚家"。一是從國家、省級到市縣政府部門,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項目、人才項目、科研平臺、科研獎勵、企業創新項目、招投標等需要專家評審,而專家大都來自高校教授,尤其是一些知名教授承擔的專家評審工作還不少。二是為企事業單位的生產提供指導或創新設計等工作,這也是教授賺取額外收入的主要方式,企事業單位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找專家解決,難度和要求都不低。


清茗53


幾年前,曾經有一位公共圖書館的同行對我說:你們在大學真是太好了,每年都有兩個假期可以在家寫論文。我直接懟了回去:你看大學教師的宿舍有晚上12點前關燈的嗎?你再看看你們,哪天晚上不是在外面酒桌上或麻將桌度過的?

具體來說,大學教授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和科研。

1.教學。根據研究崗和教學崗的區別,本科生專業課一年大概150-250課時左右(不同學校有不同規定),公開課更高。研究生教學量可以折算。大學的課程和中小學不同,不能照本宣科,每次課都必須重新備課,要加入新的知識。除了上課,還要指導學生的論文寫作,指導學生的實驗課等等。

2.研究。大學對教師研究工作有要求,比如說教授聘期內要發表多少篇SCI論文,核心期刊論文,拿多少課題等等,如果不能完成研究工作量,就要降級聘用。這個是戴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脫不掉的。絕大多數的大學對教授的科研成果都有獎勵。

除此以外,很多大學教授還有社會兼職,要參加各種評審活動,要出席各種學術會議等等。


吉家凡


正如你所看到的,中國高校的老師分為兩類,一類是如以前的老教師,滿身書生氣,樸實無華,簡簡單單,一心只為教書育人,晉升什麼的無所謂。這類老師在大學這片沃土精心培育著自己的學子。只上課的話一週也就幾節課而已。還有一類則是忙於評職稱的教師或者已經在某一職稱上或者某一職務上的老師。而這類教師真的很忙,忙的密不透風。

拿我們學校的某一教授來舉例。

首先,教課。一般教授級別也是擔當一部分課程的,不過多少不一定。

其次,如果是同時擔任某一教研室主任的話,要承擔起整個教研組的課程安排與課程設置,各個老師的課程協調與分配,包括且不限於課時、課程內容,課件等等。

第三,異校交流。需要經常出差去各個學校交流學習開會。

第四,進修學習。通常也會有一些著名學校有一些講座的學習來邀請,甚至是國外的學校,這也需要經常出差。

第五,招聘。沒錯,有些學校的某些教授比如自己的科室缺某些老師,他們當然也要做其中一個面試官。

第六,做評委和監考老師。這個不是指學校的學生考試,而是當地的教師招聘考試,教師資格證監考,各類證書監考與面試。

第七,有的學校是有博士點的,那他就需要帶博士生,做科研。

第八,有相當一部分教授是需要大四畢業季當論文導師的,那畢業季更忙,改論文,還有一系列論文導師需要做的事。

第九,有些有一定名聲的教授還會受邀到各地,各行業去講座,當嘉賓等。

這是我所知道的,歡迎各位補充。


決勝網


和中小學教師相比,大學教授的工資其實並不算低了,一年少則十幾萬,多則二三十萬。但和那些一本萬利、空手套白狼的明星相比,大學教授的待遇還是捉襟見肘的,畢竟這些錢在三四線城市還勉強湊合,但在房價奇高的一二線城市,大學教授的這點工資就排不上號了。

所以,單單靠那一些死工資,很多大學教授都覺得自己的逼格之飽滿遠遠無法體現出來。於是,大部分大學教授為了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力求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能夠抬起頭來做人,他們往往整天都在忙碌著。他們到底忙些什麼呢?請往下看:

首先,大學教授在忙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撰寫學術論文,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科研任務等本職工作。在這期間,這些大學教授也會指點一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參與科研或者學術研究。睿智的大學教授會精準地挖掘出自己“得意門生”的所有“潛能”,讓這些門生為自己創造相匹配的利益和價值。在學術研究或者科研的過程中,只要爭取到足夠的經費,大學教授的日子一般都能過得順暢一些。在此基礎上,這些大學教授如果能折騰出一些學術專利或者科研專利,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至少平時的生活開銷就懶得再去看那一份死工資了。

其次,大學教授們在忙著搞第二職業賺外快。我的一個網友就是大學教授,據他介紹,他們學校的考勤制度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稻草人”。基於此,他開了一家傳媒公司,一年賺的錢不多,也就兩三百萬左右。在他看來,教授這份職業只不過是“兼職”罷了,年薪二十萬左右的工資卡,他有五六年沒去碰了。而他運營的傳媒公司,在他看來才是正經的“事業”,或者叫“正業”也不為過……所以,一年到頭,他的學生要見他一面委實相當困難。

在我們的思維定勢中,中小學教師一直強調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方法才能在學習中如同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但大學教授呢?一些大學教授才懶得和這些成年的大學生說什麼勞什子的學習方法,上課的時候他們把ppt課件播放一遍,心情好的話把ppt的內容講解一些,一節課就很輕鬆地打發過去了。那麼問題來了:大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能學到什麼?期末的時候會不會有大面積的大學生掛科呢?當然不會,智商和情商比較高的大學教授會在期末之時“敲黑板講重點給範圍”,只要手下的大學生顱腔沒有嚴重積水,想掛科應該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而一些名氣比較大的大學教授在賺錢這一條“康莊大道”上更是一騎絕塵,他們到某個地方搞個專題講座可以賺一大筆,錄個課程在網絡上賣也可以賺到相當於好幾年工資的收益。

當然,在大學教授中,真正具備教育情懷的學者也有,這些安貧樂教的大學教授終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這個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材,說他們是這個民族當之無愧的脊樑,一點也不為過。

關於國內的大學教授,你還有哪些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