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争议 专家: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26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深圳市卫计委先后作出回应。南科大回应称贺建奎为校外活动不知情;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同样回应:实验不在该院进行,孩子也不在该院出生。目前,深圳市卫计委表示已启动调查。

26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通过邮箱联系贺建奎本人,但其表示在香港开会。截至发稿,其并未对网上的质疑作出任何回应。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争议 专家: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A 核心事件

南科大副教授:一对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11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在一份疑似由贺建奎申请、疑似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贺建奎在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申请了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

在申请理由中,贺建奎这样写道:该研究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我们希望……占领整个基因编辑相关治疗技术门槛的制高点……这将是超越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体外受精技术领域的开创新研究,将为无数的重大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

B 各方回应

“实验不在我们这里做,孩子也不在我们这里出生”

这则消息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质疑,很多网友认为,其违背了伦理,也将引发更多问题。

那么,这项实验是如何通过伦理审查的?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争议 专家: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11月26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致电疑似为该项目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调查这份申请,等有详细结果了会向媒体公布,“可以明确的是,(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项目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

此外,该工作人员表示,医院正在对该申请表的真实性进行调查,表上涉及到黄华锋、褚振忠、邓兴书确实在该院工作。

在该医院的官网上,记者注意到,黄华锋为该院口腔科主任、主治医师,褚振忠为麻醉科主治医师,邓兴书为产科主任医师。其余如龙宏等人究竟是什么身份,院方暂未回应。

南科大

校外开展学校不知情

11月26日下午,贺建奎所供职高校南方科技大学通过官网回应称,贺的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贺建奎已于今年2月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时至2021年2月。

南方科技大学在通报中表示,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

深圳卫计委

11月26日,封面新闻从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按照《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深圳市对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并已开展“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法律规定

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认真贯彻知情同意原则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国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规定,伦理委员会的委员应当从生物医学领域和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和非本机构的社会人士中遴选产生,人数不得少于7人,并且应当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伦理委员会对受理的申报项目应当及时开展伦理审查,提供审查意见;对已批准的研究项目进行定期跟踪审查,受理受试者的投诉并协调处理,确保项目研究不会将受试者置于不合理的风险之中。

此外,从2003年12月24日施行的,由中国科技部和原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八条也明确规定: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认真贯彻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爱试者的隐私。前款所指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是指研究人员应当在实验前,用准确、清晰、通俗的语言向受试者如实告知有关实验的预期目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和风险,获得他们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争议 专家: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网传伦理审查申请书

C 质疑声起

黑科技还是有悖医学伦理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立即炸开了锅,媒体与专家先后发声。

其中,国家科技领域主流媒体科技日报通过官方微博连发四问,追问该技术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同时,并对该实验由一家民营医院执行提出质疑。同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对实验伦理草率提出质疑。

媒体四问

科技日报于11月26日下午1点47分第一问,并表示将持续关注此事。四点疑问为: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专家声音

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与科技日报官微态度一样,提出质疑者还有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刘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指出,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实验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从公开资料显示,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伦理申请是深圳和美妇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伦理审查是10月9日通过的,但孩子在11月就出生了。

刘颖认为,这份伦理申请非常的草率。伦理审查是按照“科研项目”的标准实施的,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对。这一实验从科学层面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两个孩子作为试验品,这些未知风险将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从事这一实验的科研人员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编辑领域专家,项目实施时其测序公司和其背后的商业资本在铤而走险。该项目的实施可预见的会使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受到影响,也会使中国科研界的发展受到质疑。

通过基因编辑来实现艾滋病免疫,是否符合社会伦理?从科学角度是否真正可行?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这项研究的价值表示了疑问:"艾滋病的母婴阻断非常成熟,如果担心艾滋的亲子间遗传,母亲治疗就可以了,干嘛还要做这份研究呢?它的研究价值何在呢? "

此外,卢洪洲还对这一技术可导致的其它疾病表示担忧:"人体的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是非常自然的生命,这样做除了伦理,还可导致其它未可预知的东西,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肖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个技术理论可行,目前艾滋病基因治疗在研究中,这个思路也算是未来艾滋病治疗的方向之一。但成功率很低,并且孩子未来是否可导致肿瘤或其他未知疾病,不好说"。报道中所谈到的基因编辑实现艾滋免疫,是通过"敲掉受精卵的CCR5基因",在肖江看来,这一步很不容易,失败率高,"敲除CCR5基因,是否会脱靶敲掉其他正常基因呢?虽然他们说效率高不会脱靶,但这种可能性仍存在,把CCR5敲除了,把其他正常基因也敲除了,就可能导致癌症或其它疾病"。此外,肖江表示,伦理也是一个问题,应当严肃慎重对待。

D 身份调查

谁是贺建奎?

南科大副教授 还担任8家基因公司高管

公开资料显示:贺建奎于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师从Michael Deem教授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2011-2012期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后,期间师从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斯蒂芬·奎克教授,从事基因测序研究。

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实验室用物理,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研究集中于免疫组库测序,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

同时,贺建奎目前还担任了8家基因相关公司的高管并部分参股。其中,因合生物与瀚海基因为其主要的企业。今年4月19日,瀚海基因宣布完成2.18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希夷资产等五家机构参与跟投。瀚海基因称,将重点用于建设全亚洲第一条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生产线。

另据上游新闻报道,11月25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即在YouTube帐号发布多条视频,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其解释了为何用基因手术修改CCR5基因。

视频中贺建奎称:“使用基因手术修改CCR5基因预防HIV,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安全,另一个是在真实世界有医疗价值。作为一名科学家和两个女孩的父亲,安全性是我关注的第一要点。”

贺建奎表示:CCR5基因(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是目前“了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在手术中,他们使用“天然变异的起始点准确切圈了DNA”,从而改变了CCR5基因,从而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视频中贺建奎还表示:“当您在听到指责声时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我们没理由让他们继续承受苦难。”

封面新闻记者 刁明康 梁波 柳青报道 部分内容来源于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上游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