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國家有沒有從中國的史料中發現自己國家沒有記載過的歷史?

一代球痞


不但有,而且歷代都有很多。拜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與史學底蘊所賜,這些記載於中國史料裡,且經歷歲月考驗流傳下來的“外國元素”,不但是煌煌史冊裡的別樣風姿,今天更有超越國界的價值,甚至為很多國家民族的“尋根”之路,都點亮了一盞明燈。

典型一本,就是元朝學者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這位元代地理學家,元成宗年間的普通官員,作為使團成員出使真臘國(柬埔寨),在真臘國都吳哥滯留一年多時間,親眼見識了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築吳哥窟,歸國後欣然動筆,寫成八千五百字篇幅的《真臘風土記》,把這一路的所見,真臘王國的風土人情,還有吳哥窟恢宏的建築與精美雕刻統統寫盡,是為元代各色旅行筆記裡,非常別緻的一篇。

也許在周達觀看來,這只是一篇隨手的筆記,但是到了今天,這篇看似“普通”的筆記,卻有著超越國界的震撼:柬埔寨民族的上古歷史,幾乎全依賴於傳說,其古代史上的變遷,幾乎都要依賴於中國歷史書的記載。放在真臘王國身上,由於這個王國在十五世紀時遭到暹羅(泰國)打擊,不得不放棄吳哥,輝煌一時的吳哥文化就此荒廢隱沒,到了近代時,甚至還被西方學者認為是“不存在的傳說”。
幸虧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出版傳播,才為古代柬埔寨文化正了名。隨著吳哥窟遺址被髮掘,《真臘風土記》對照考古準確無誤的記載,更是狠狠打臉了諸多西方學者。
更重要的是,八千五百字的《真臘風土記》,
詳細記載了真臘王國的風土人情,從宮廷的禮儀制度到經濟文明,幾乎是一應俱全。比如書中見證,那在印支地區廣為種植的東南亞高產水稻,絕非歐洲人宣傳的“西方文明帶來”,卻恰是真臘王國的重要貢獻。書中記載的六十多個柬埔寨語詞,更被看作柬埔寨民族的傳承寶貝。正是因為這本書的存在,多災多難的柬埔寨民族,才清楚看到了自己祖先留下的文明傳承。

而比起《真臘風土記》這樣的數千字隨筆來,另一本中國“大部頭”的史料,至今依然為中亞乃至南亞的歷史考古發掘,做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大唐高僧玄奘的12捲心血鉅著:《大唐西域記》。

比起《西遊記》神話裡,那位多次從妖怪飯鍋裡逃生的唐三藏來,歷史上真實的“唐三藏”玄奘大師,走的是一條更艱難的取經路,沒有孫悟空豬八戒等高徒保駕,他依然從長安出發,途徑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城邦,走完九死一生的歷程。歸國後更將這一路見聞,寫成12卷《大唐西域記》,不止寫了一路驚險往事,
更寫盡從東至中國新疆西至伊朗南達印度,這一廣袤土地上的風土人情。對於世界歷史研究,意義不可估量。

尤其重要的是,隨著玄奘大師歸國後,印度大陸持續不斷的戰亂紛爭。唐朝同時代的印度文明,幾乎都紛紛毀於戰火之中。於是,想要研究古代印度的風土人情,乃至發掘古代中亞國家的城邦遺址,《大唐西域記》就成了極為寶貴的參考資料。比如印度當時英雄戒日王的相關資料,大多都要從《大唐西域記》中尋找。古印度歷史上著名的迦毗羅衛國,自近代起就成謎,直到上世紀70年代,印度考古工作者以《大唐西域記》為線索,終於在比普拉瓦找到了“迦毗羅衛國”的遺址,一舉轟動全世界。

甚至,今天阿富汗境內吐火羅古國的地理,巴基斯坦境內“”健馱羅”文明的風姿,這些叫當地學者頭疼不已的課題,也同樣因為一本《大唐西域記》迎刃而解。
這部玄奘大師晚年寫下的回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宗教範疇,卻是至今為止,中亞南亞各國曆史研究者們,幾乎離不開的“精確導航”。

這樣的導航價值,與其說,是寫作者“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如說,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以其負責任的傳承,做出的超越國界的歷史貢獻。


歷史風雲錄


好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國的史料”,在亞洲鄰近國家當中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存在……

簡單粗暴地說,中國的官修二十四史,就是亞洲歷史的“座標系”。鄰近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象中國這樣持續如此長久、無斷代的歷史記錄,也就是,現代各民族國家,或多或少都有歷史記載上的空白。那怎麼辦呢?在境內挖出個遺址來,挖出個文物來,測定年代,就趕緊去中國史料上找一找,有沒有跟這些能靠得上的記載。找到了,歡欣鼓舞,我國曆史上的空白時期又填補了一段哦也~~

然後這些現代國家的現代歷史學家就可以據(中國的)史料和新鮮發掘的考古材料,來編撰本國曆史了。

其實這個工作,也不只是現代國家才開始做。比如朝鮮半島,現存能見到的最古代的官方正史《三國史記》(朝鮮語發音:Samguk sagi),編撰於公元1145年(中國是在元朝),主要寫的是隋唐及以前半島上新羅、高句麗、百濟互掐以及和中國政權掐的歷史,全部都是以漢語文言文寫的。作者金富軾等人是從什麼渠道得知五百年以前的史事?據說參考依據了本國現已失傳的《舊三國史記》和《花郎世記》,但也直接大量引用中國的歷史典籍包括《魏書》、《三國志》、《晉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材料。

另外,印度近代發掘出的很多佛寺遺址,確定其名稱性質,是依據玄奘(唐僧)的《大唐西域記》系列作品。土耳其聲稱本國國號最早出現的依據,是唐朝的雙語《闕特勤碑》碑文,日本視為國寶的最早政權確立證據,是漢朝賜過去的“漢委奴國王金印”……


森林鹿





小夥伴們,看看阿曼博物館裡,他們用中國的歷史典籍來佐證他們的歷史。初中英語水平就能看懂。我們的歷史專家、歷史老師找找這樣的歷史典籍裡有嗎?小夥伴們為我們的中華民族驕傲吧。一圖頂萬言。


zyjiu123456


這個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了,印度的那爛陀寺考古就是與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作為參照的,經過考古學家對《大唐西域記》的查對,才確定了那爛陀寺的遺址。

我在看了《大唐西域記》的序言才知,還有比玄奘大師更早到印度的中國人。在序言中我還看到印度的某歷史學家也說過,如果沒有了中國人的文獻記錄,印度的歷史將無可考證。

還有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國在唐宋的史書中都有記錄。如《新唐書·西域傳下·大食》中就說“大食 ,本 波斯 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輒鄣面”。在《遼史》中也有記錄。

大秦也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還有近東地區的稱呼,唐朝的時候,長安就已經和拂菻(拜佔廷帝國)有使節和通商來往了。唐朝的杜環在他的遊記《經行記》中還記錄他遊歷東羅馬帝國(拂菻)的經歷。

還有南北朝時的僧人慧深,也在史書中留下了他遊歷扶桑國和其東邊的女國的經歷。而有很多學者論證扶桑國是美洲的墨西哥,美國人黙茨女士在《幾近褪色的記憶》中多次引用了《梁書》中慧深的經歷來說明美洲的風土人情。

而從《幾近褪色的記憶》看,《山海經》是世界上最早描寫美洲的書籍,作者也對中國古人用腳丈量美洲大地而膜拜。

從這些說,中國的史料上對世界的描述很豐富的。我說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要知道中國人的文字歷史可是很久遠的。


掛在明堂射古今


可以這麼說,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基本都需要藉助中國歷史來講述和發掘本國曆史。印度的就不說了,我這裡說蒙古。成吉思汗的故事在他死後70多年,由元朝史官用創立不久的蒙文(在原畏吾爾文文字基礎上創立,結合漢字豎寫法而形成的蒙文,後稱老懞文)寫成了《蒙古秘史》一書,但史官考慮到蒙文的侷限性,為確保此書流傳下去,用漢字標記蒙語發音的辦法,寫成了漢字版的《蒙古秘史》,並編入元史。歷經幾百年,改朝換代,原版蒙文《蒙古秘史》因為無人能識別老懞文。已然成了天書,也不知所蹤。而流傳到明代至今的,就是漢文版蒙文《蒙古秘史》。後人根據漢字發音和其對應的蒙語含義,整理出了這部《蒙古秘史》,成為不朽的歷史名著。這也就是今天所有成吉思汗生憑故事的由來。


山子148998469


這個就太多啦,可以說中國周邊國家的歷史,尤其是早期的歷史,基本上都需要從中國史料中找記錄。

比如日本好了,日本最早的史書叫《古事記》,它是712年寫成的,這時候的中國早就有了春秋、史記、前後漢書、三國志等等歷史著作。而古事記還不算真正的歷史史。裡面大部分是神話,所以也是文學書。

那以前的日本歷史怎麼算?如果就日本自己的記錄,那是沒辦法的,只好從中國歷史中尋找。

比如班固的《漢書》中有對日本的確切記錄,把日本稱為倭: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

這是當時日本人自己接受的稱呼。


日本博物館有一個金印,上寫漢委奴國王,中文的,就是中國皇帝光武帝賜給他們的。倭有矮的意思,大概當時的日本人都矮。現在日本人不喜歡這個稱呼,那我們就換個叫法嘛,他們開心就好啊。

《三國志》還專門給日本立了傳,裡面的記載很詳細,甚至有日本島上各國的政治鬥爭,這些東西,不從中國來。日本怎麼知道自己是個啥?

還有朝鮮,《史記》中就有朝鮮的記錄了,周朝的時候,商貴族箕子到了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戰國末,燕人衛滿到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這些都是中國史書有記的。朝鮮第一本史書《三國史記》 寫於1145年,中文寫的,那時候,朝鮮文字還沒出來呢。

沒有中國史料,他們誰知道自己是誰?還有中亞地區,那更依賴中國史料了,因為這個地區變動很大,文化更迭了多次,更一次,就毀一次,現在住的人根本不是以前那批人,所以對以前的歷史,完全是搞不懂,只有中國通西域了,各種文字資料裡有記載。據說,咱們國家到他們那友好訪問,最好的禮物就是組織學者彙編一下中國史料中有關他們的記錄,以填補彼國曆史之空白。

接下來,還有印度,印度雖然也是文明古國。但歷史這一塊,卻是空白的,也是文明被洗涮涮的原因。印度有很多古蹟。但時間久了,沒人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怎麼辦,請打開《大唐西域記》,請唐長老告訴你,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什麼時候建的,誰建的。在印度的考古學者要是手頭沒有一本大唐西域記,那純粹就是瞎子摸象。

還有東南亞,舉個例子,有一本書叫《真臘風土記》,是一位叫周達觀的元代人到柬埔寨旅遊寫的遊記,裡面詳細記載了當時的古都吳哥。

後面,真臘國遷都金邊,這個古都被森林埋沒。誰也不知道了,後面有探險家發現了這個地方,但不知道是什麼。翻開《真臘風土記》,一對比,這才知道是古都吳哥。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中國的歷史記載浩如煙海,是人類史上的一大奇觀,任何國家任何文明沒有像這樣完整的記錄。


腦洞歷史觀


藝嶼EYESVOT |史料

鄭成功

中國當然存在一些從別的國家的史料中發現的重要史料。

廈門鼓浪嶼鄭成功雕像

這在歷史學的研究中是即為重要的,不同史料之間的辨偽和互證更有利於確保史料的準確性。

同時,他國史料的發現也有利於補足我們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中缺失或存在錯誤的地方, 比如在對鄭成功的研究中,外國的史料就對其人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鄭成功像

其一,在法國費賴之的作品《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中,曾經對鄭成功的出生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

“成功,芝龍子,世稱為國姓爺者也。芝龍泉州南安縣貧戶子,幼至澳門入教受洗,教名尼古拉斯。為人聰敏幹練,經商而致富,多有海舶,與盜為敵,後自為海盜。取一日本婦人生成功……”


其二,魯日滿在他的著作中表達了他對鄭成功不虔誠態度的不贊同。

在談到他受聖洗禮時,魯日滿寫道

“這個少年因在澳門生活,聆聽我們基督教的佈道,心生愛好,不久就歸信,領受聖洗禮有福的是,他因此從奴役中得到解脫,取得上帝子民的自由。如果他遵守這種自由,那麼更有福的是,他將有望進入天國,而不是成為海上和中華帝國的霸主。”

其三, 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被忽視的福摩薩》被考證是由當時荷蘭駐臺灣長官本人匿名創作的,至少也是由其提供資料所寫成的。在書中作者詳細記載了荷蘭在臺灣的軍事建設以及與鄭成功的戰爭。


可見,在對中國歷史的研究中,尤其是涉及中外關係的研究中,輔以他國史書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藝嶼EYESVOT 歷史讀後感👈

藝嶼EYESVOT


據我所知吧,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國,它們的歷史就全靠從中國史料中來。因為,它們大部分了時間都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連民族的來源,中國史書也很祥盡。

還有就是印度,特別是北印度。它們也須要在中國史書和佛經譯註中,才能找到自己在英國殖民它們之前的歷史。因為,它們本國從來沒有記載。

朝鮮、韓國、越南等,就更不用說了,連東南亞某些國家,也可從某些私人遊記中找到歷史痕跡。

中國書簎就是與之相聯繫國家的歷史、人文寶庫,處在不斷有人在深挖中。


珠穆朗瑪之顛


我前幾年去過吳哥窟,才知道說那個王國的歷史在國家歷史裡就沒有記錄,發現後查找歷史,發現在我們元代的歷史記錄中才得知,因為當年朝廷派人去那邊做交流溝通。還有朝鮮的很多歷史也是在我們的史書記載中得到連續性,但最鄙視的就是棒子,不要臉的程度世界第一,沒有之一!


強子165379801


日本就是一個,日本歷史中最早的信史記載就來自中國漢代的史料。首次詳細記載日本歷史狀況的史料則出自《三國志》。

三國時期,古日本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為了穩定時局,於魏明帝景初3年(公元239年)派遣正使難升米、次使都巿牛利,經由朝鮮半島帶方郡(今平壤以南)去與曹魏交好。

當時公孫淵叛亂,魏明帝曹叡派太尉司馬懿前去征討。難升米和都巿牛利一直等到戰事結束才赴洛陽朝見曹叡。

曹叡賜卑彌呼“親魏倭王”稱號,贈布、金、刀、銅鏡、珍珠、鉛丹等。

魏明帝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叡命建中校尉梯儁攜帶詔書印綬前往日本,封卑彌呼為假倭王,並賜予金、帛、刀、鏡等物,卑彌呼遣使上表答謝恩詔。

4年後,卑彌呼遣使伊聲耆、掖邪狗向曹魏進貢。曹叡授予掖邪狗率善中郎將印綬。

自此,日本與中原王朝的往來就有了常態化的記載。但是,日本人為了不使自己所謂的2000年曆史看起來是從中國來的,自己編造了很多歷史,這其中有神話傳說,包括什麼天照大神、神武天皇,也有沒有任何細節記載的所謂“八代天皇”,連編都懶得編了,反正把時間填滿就算完事。

日本皇室的所謂“三神器”:八咫鏡、草薙劍和八尺瓊勾玉始終不向外人展示,連照片和複製品也極少出現,尤其是草薙劍,根本沒人見過,連天皇夫婦自己恐怕都沒見過。外界猜測這“三神器”其實都是古代中國的賜品,十有八九就是曹叡賜的。如果對外公開,被發現“三神器”之一的草薙劍就是曹魏中郎將佩劍,那日本編造的古代史就會瞬間消散,面子上不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