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歲數需要開始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梗、腦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

金麟遇風變成龍


服用阿司匹林跟多大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有的人90歲也不用服用,有的人20歲得了心梗、腦梗就得開始吃阿司匹林!



我們先簡單說說阿司匹林的作用吧。

小劑量阿司匹林也就是75-150mg,常規我們用100mg,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啥意思呢?

我們手指頭劃破了,為什麼很快就能止血 那是因為血小板參加了這項工作,也就是血小板具有幫助止血的作用,止血的過程就會形成血塊,血塊就能止血。

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血管內部就不是什麼好事情。

當我們血管內的斑塊發生破裂,就會出血,身體給血小板發出提醒,血小板開始工作,形成血塊來止血。但一旦止血就會造成血管堵死,發生在心臟就是心肌梗死,發生在腦血管就是腦梗死。

為了減少這種血栓發生,我們就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但不是老年人就要預防,而是高危人群才需要吃阿司匹林。

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支架術後、搭橋術後、腦梗死、嚴重外周血管狹窄等等疾病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所以,並不是多大年齡開始服用阿司匹林,而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才需要吃阿司匹林!


心血管王醫生


心梗、腦梗是導致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針對心梗、腦梗,目前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積極預防,儘可能不得心梗或腦梗,或者推遲發病年齡。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多大歲數就應該開始服用阿司匹林預防治療。

儘管年齡越大,發生心梗、腦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說到了多大歲數就一定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治。不過醫學界有一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發病危險度評估”。通過這個評估,如果發現10年內發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於10%,就認為處於中度危險。就應該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積極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了。

這個表很方便,大部分人都可以自己評估。如圖所示:

第一步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評分。

其中BMI值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例如體重160斤,身高1米65,BMI就是80除以1.65的平方,BMI值就是29.38,已經屬於肥胖了。

第二步計算總分。

比如一個50歲男性,體重170斤,身高1米7,吸菸,有高血壓,平時血壓160mmHg,沒有糖尿病,血脂5.5mmol/l,這個人的總得分為13。

第三步對照表格,查對風險。

13分對應的10年內發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風險21.7%,也就是10年內發生心梗的可能性大概為21.7%,已經屬於高危險組,肯定需要積極行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應該服用阿司匹林了。

需要提醒廣大網友,如果已經發生了心梗、或腦梗,就不用再評估了。這種情況無論任何年齡段,都應該積極行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避免再次發生。

另外預防心梗、腦梗的發生,不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還需要適當調整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問題。


大家好,我是醫學博士苗醫生。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的話,可以關注、點贊。


醫病醫人苗醫生


阿司匹林片是防血栓的藥物,當有病時或想預防腦梗、心梗時吃,與歲數無關。如果有腦梗或心梗的家族史,擔心自己突發腦梗或心梗,就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根據醫生的建議,看是否服用。

如果有心梗或腦梗家族史的人,平時飲食中要多吃黑木耳,黑木耳能阻止膽固醇在血液中沉積、凝結,能有效減少血液凝塊,防止血栓形成。我最好的朋友家三代有腦梗史,他自從知道黑木耳能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相當於阿司匹林後,就常年吃黑木耳,他吃黑木耳的量比平常人多幾倍,吃的花樣也多。

十年了,朋友一直堅持經常吃、多吃黑木耳,並且低鹽低糖飲食,不吃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不抽菸、少量飲酒,樂觀開朗,積極鍛鍊,生活非常有規律。朋友的父輩和祖父輩都是在六十多歲得了腦梗病,朋友現在也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體狀況很好,血脂血壓血糖都正常,一切都很健康。

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病要以預防為主,但是這個防不是倡導提前吃藥,而是要物質生活科學健康,精神生活積極樂觀向上,我們就會有好身體好心情。


平原春秋


阿司匹林是我們臨床上使用十分廣泛的藥物之一,因其有明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現主要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阿司匹林的使用與我們的年齡大小無關,並不是任何人都適合使用,必須有明確的適應症並排出禁忌症症後方可使用。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阿司匹林,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注意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定期進行復查。



阿司匹林使用的適宜人群主要有:①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者:如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②有心腦血管手術史者:如支架介入術後、封堵術後、射頻消融術後等;③雖無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但未來十年發生風險大於10%者,需在專業醫生評估後進行。但以下人群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①有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者;②對阿司匹林或水楊酸類藥物過敏者;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出血體質,如血友病等;⑤孕期最後三個月;⑥不宜與甲氨蝶呤等藥物合用。

阿司匹林最佳使用劑量為每日75~100mg,需連續服藥,切勿吃吃停停或私自調整、停藥。阿司匹林普通型應餐後服藥,以減少胃腸道刺激,而腸溶型則應空腹服用。使用過程中還需注意監測有無副作用的發生,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腹痛等)、出血(皮膚、粘膜、消化道、顱內等)、 過敏、肝腎功能損害等。並要注意定期複查,瞭解病情控制情況。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正規使用下是利遠大於弊。大家切勿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版權©所有,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我們決定應用一種藥物都是要權衡利弊的,益大於弊就用,弊大於利就不應用。

回到題中,如果沒有阿司匹林適應症,無論多大歲數都不需要應用阿司匹林去預防腦梗、心梗。因為此種情況應用了阿司匹林不僅不能起到預防作用,還有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的不良反應。

而對於已經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心梗、腦梗的人群,無禁忌症需要終身應用阿司匹林的。這屬於二級預防。

而對於一級預防就是病因預防,到底哪些人群需要應用阿司匹林呢?

(1)有高血壓(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伴1項危險因素:年齡>50歲,靶器官損傷,包括血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2)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風險≥10%的人群或合併下述3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①血脂紊亂,②吸菸,③肥胖,④>50歲,⑤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史)。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具有心血管病中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以下有心血管危險因素者:①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直系親屬男<55歲、女<65歲發病史),②吸菸,③高血壓,④超重與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異常者。

綜上阿司匹林不是萬能藥物,有一定的適應症,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群。對於有適應症的人群,也要注意出血、過敏等等併發症,最好經過專科醫生診治後決定用藥,不可盲目隨意用藥。


亮哥話健康


近日,有一篇文章可能也嚇了你一大跳: 《震驚全球!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一個長達40年的錯誤!》 “ “兩大國際權威雜誌發文,阿司匹林沒益處!”文章驚呼,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個“長達40年的錯誤”,因為它非但無法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護,還可能導致腸道和顱內出血、潰瘍、腎功能衰竭、失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