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幫助“問題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1768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是最多想法的,力量也是最大的,就像泉水一樣往外湧,卻不知道該流向哪裡,需要有人來幫助引導。如果這時候給你們正面的思想,把你們引上一條正確的道路,你們一生都會受用。


人的一生受教育只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決定了你一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第一次是家庭父母的教育,第二次是學校師長的教育,第三次是社會生活的歷練。我們的人生觀、價值取向、道德情操就是在這三次教育中形成的。如果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良好的心態,就容易融入社會,造福社會。

如何確立年青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決定了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決定了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去面對社會,面對自己的人生。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發生了,你和我處理的方式方法會不同呢?因為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同。

究其根本,就是我們的人生觀不同。比如馬路上有幾根金條,有的人擁上去搶,打得頭破血流;有的人看到了沒有去撿;有的人撿到了,交給了國家。這就體現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無論是人生觀、價值觀,還是世界觀,最後都落到一個“德”字上,這件事充分體現和檢驗了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和價值取向。

做事要注重結果,做人要注重過程,在做事的過程中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思想和品德。你的人生觀的形成取決於你所受的教育,它將決定你的人生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年輕人應該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濟世的觀念。

現在有的年輕人習慣了被父母長輩寵愛、呵護、照顧,心安理得地享受別人的付出和服務,從沒想過要為別人做點什麼。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悲哀。因為你一直是一個索取者、接受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給予者。這就是三個階段教育不善的結果。

當然,萬事皆有因,皆有果,這就牽扯到了因果的問題。有的人生來就是來索取,來花錢的;有的人生來就是來創造,來為社會人群作奉獻的。

過去我講過一個故事:有兩個兄弟待在閻羅王那裡,不願意到陽間去投胎。可是他們的期限到了,閻羅王就做他們的工作,給他們兩個選擇:一個是不用勞動,不需要付出,就可以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另一個是要勞動,要付出才能成功。大哥說:“我選擇要勞動要付出的。”小弟一聽:太好了!你把辛苦的拿去了,我就想要這個不用辛苦付出的。閻羅王滿了他們的願,於是他們就投胎去了。三十年後,老大在人間成了資本家,無論走到哪裡都在佈施,誰有困難都去找他。因為他太富有了,做什麼都成功。而他的弟弟呢?成了一個窮光蛋,一貧如洗,在做乞丐要飯。因為他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嘛!而且就算他想做點事情也做不了,因為他在因地發了願,所以才有這個結果。

實際上,這種現象在我們世間很普遍。一個人如果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不能給他人帶來利益,這不是悲哀是什麼?你有健全的頭腦、健康的身體,為什麼不去勞動,自食其力,卻總想伸手向別人索取呢?究其根本,還是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其實,不僅人渴望得到關注與重視,就是動物也需要同類的尊重。那麼,我們憑什麼讓別人尊重我們,重視我們,甚至仰慕我們呢?通過什麼方式才能獲得這一切呢?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大後聽老師的話認真學習,做個好學生;成年後以一種積極、健康、陽光的心態走進社會,努力工作,遵守社會公德,為社會創造價值,讓父母放心、開心,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心、有高尚品德的人。

這樣做了,自然會得到他人的重視與尊重。

對有些人來說,煩惱就是煩惱,是人生的障礙;對有些人來說,煩惱是菩提,是人生的動力。

所以一個有志向、有抱負、心態健康的人,更願意到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去鍛鍊自己,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而一個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人只想找一個好環境、一個安樂窩,希望不用努力,不必付出,就可以坐享其成。

這就是不同心態的不同結果。為什麼彼此在人生的選擇上會有這麼大的懸殊呢?原因有兩點:一是人生觀不同,二是價值取向不同。如果你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看到社會上的種種不良現象,很容易被影響,很容易被轉。

為什麼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呢?“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我認為是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不會被社會上的種種現象所左右。人生觀確立了才會不惑。如果你連人生方向和目標都沒有確立,又以何立足於世呢?

前兩年社會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輛車把一個老人撞了,一位路過的好心人把老人扶到醫院去救治。結果老人反咬一口,說就是這個人撞的他。這個故事在網上傳開後,一時間全國上下沸沸揚揚,很多人說:“哎呀,做好事太難了!好人難做啊!不能做好事啊!”但也有人說:“不,要做!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要做一個好人,越要堅定不移地做下去!”這個反咬一口的老人毀掉了很多人不堅定的善心,動搖了很多人本來就不明確的人生觀。但是也成就了很多人,使很多人的善念更加堅定。

我曾經給“規矩”下過一個定義:規矩就是道,道就是各行各業的規矩。你不遵守規矩,就是不遵守道。你不遵守道,就會被道擋在門外,被道淘汰。

年輕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佛教有他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年輕人瞭解之後可以取其精華,完善自我,用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創造自己和諧美滿的人生。如果做到了,就具備了正確的人生觀和高尚品德。

北大、清華是你們青年學子都向往的高等學府,清華之所以是清華,它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他們的靈魂,他們把“德”放在第一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僅是清華之魂,也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蘊含的寶貴財富就是德。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德的教化,以德淨化自我,以德正心修身,以德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把德文化發揚光大。讓道與德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煥發它無與倫比的生命力,閃耀它耀眼的光芒,遍照十方世界的眾生吧!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謝謝

怎樣幫助問題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相信很多家長頭疼煩惱且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改正,輕則會影響孩子學習,重則會影響孩子一生前途。

懲罰並不意味著解決問題,教育和挽救才能有效幫助問題少年重迎正常生活。

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他背後的家庭或多或少的都存著某些問題,建議一起調整。

孩子本質是好的,發生偏差行為除了自身的原因,還跟他所處的環境、家庭成員有密切有關。

做為父母,要深信,孩子並不是問題少年,孩子只是想通過某種方式來表現自巳。如果父母嘗試多種方法找不到孩子內心需求的話,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力量來干預解決,不要耽誤孩子一生前程。

多給孩子進行溝通,用誠志不懈的心,去走進孩子內心的世界。人是有感情的,要找到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只有找到根源才可解決問題。尋找孩子內心的需求,用爰去融化,用愛去改變,改變一個人需要足夠的耐心、誠心和愛心,用自已實際行動來打動孩子的心。同時作為父母也要改變自已,創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讓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苦心。深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改變不了的東西,讓愛去喚醒一個孩子的心,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揮灑青春,展現自我。



有愛世界多美好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人生觀。人生觀就是人們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的對象是作為整個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的人生。人生觀是世界觀和歷史觀的組成部分。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對人生抱什麼樣的態度,往往直接影響到對整個世界和社會的看法,在世界觀和歷史觀中打上了明顯的人生的烙印。

其次,我們要了解什麼樣的青年叫做“問題青年”。所謂的“問題青年”,是指在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青年。比如:整天沉溺於網絡遊戲,好吃懶做,打架鬥毆,到處招惹是非,偷雞摸狗,等等。“問題青年”的存在,勢必妨礙社會進步,干擾社會機制正常運行,給社會造成安全隱患。

最後,如何幫助“問題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注。

1. 學校要以正反方面的事例做教材,正確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明確自己的生活目的,科學規劃自己的人生,今後回到社會上做一個好青年,而不要做一個有“問題的青年”。


2. 家庭方面的積極配合。家庭教育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部分。從小咿呀學語開始,父母(特別是母親)對兒童的語言、行為、思想意識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父母過分溺愛,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過於依賴等不良後果。

3.社會的正確引導,是“問題青年”樹立科學人生觀保證。比如,有關部門可以成立文化、勵志、娛樂等教育中心,讓青年人多從中吸取養份,無意識的扭轉自己的不良行為,逐漸形成有遠大理想和志向的好青年。

人活著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像一棵草一樣卑微的活著,別人從你身上踩過,你會覺得痛苦,可別人心裡不會感到任何的痛苦。另一種是像樹一樣活著,遠遠望去你屹立在地平線之上,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當人們走近你時,你能給他們一片綠陰,一絲涼意,讓人們在你身邊盡情的嬉戲、享受。當人們離開你,回頭望時,你依然屹立在地平線之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白雲還在飛1


這是個關於教育方法的問題,“填鴨式”肯定不適合,因才施教也不行,這些“問題青年”的成長經歷,一般都是家庭關係發生變化,導致在情感心理教育期形成歧形心理狀態,所以較適合心理教育的方法。首先,要打開她們的心結,瞭解她們內心的狀態,循循善誘,引導她們逐步培養健康樂觀開放陽光的心靈,由於心靈的傷害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有足夠耐心,平復心理的不良影響,消除“陰影”,重拾心態開放陽光的健康狀態,逐點克服不良的言行習慣,迴歸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在社會發展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正確的人生觀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自然形成。



韓竹林7


通常講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樣,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因此三觀通常會結合起來講而很難分開。很多人懷著扭曲的三觀活了一輩子,到頭來還不能察覺,人生可謂悲哀。

正確的三觀其實反應的是這個世界的普遍價值規律,人為什麼要有正確的三觀,正確的三觀能讓你適用這個世界的普遍規律,活得更輕鬆,也更有意義。

“問題青年”身上的問題往往來源於有問題的原生家庭,父母的三觀不正,會導致後代子女身上發生很多問題,而這跟家庭的財富,地位,其實無關。當然,三觀不正的父母,自身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家暴,冷漠,溺愛,高壓……這些問題對於父母自己當然也是不好,但是他們畢竟是成人,具有適應世界適應社會的應變技巧,可是對於稚嫩的孩子而言,就完全不一樣了,當孩子成為青年,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身體去改變生活的時候,就會爆發出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打架鬥毆,自卑抑鬱,吸毒,濫交,甚至自殺。

幫助“問題青年”的首要條件,就是讓他們遠離自己以往生活的人群,進入到一個新的,積極的,陽光的健康人群中來,同時要讓“問題青年”積極的參與到社會事務中來,讓集體的力量來同化他的心態,而不是簡單的說教來灌輸固化思想,一切要建立在流動的,靈活的空間中,讓改變自然而然發生,才能真正建立正確的三觀,改變人生。


半空多給



海浪30636993


首先應弄清,“人生觀”應該怎麼樣。然後才能確立是否“正確”。

“問題青年”的出現,是否與我們過度宣揚“人生功成名就,權位車房美妻”有極大關係呢?因為他們百般努力後,仍未所得,難免心聲怨氣,於是有的報復社會,有的破罐破甩。

說到“自律”,甭說青年人,即使一些知識分,高官,其中“不自律”者,也比比皆是。多以抵不了周圍世俗的誘惑也。

故,唯有整個社會從迷惑中迴歸初始才是根本。唯有尊重所謂的問題青年個人的選擇——萬萬不要再以完美者的意志,來代替他們的意志。


哲學卜耐夫


關於怎樣樹立青少年的人生觀,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丶社會引導,官方媒體要宣傳正能量,抵制負能量,社會各媒體(包括互聯網,自媒體,各社交軟件)要多宣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要整天都是什麼娛樂八卦類的東西,誤導青少年。

二、家庭教育,父母及家庭成員要給孩子樹立下榜樣。

三、學校教育,學校老師是孩子成長重要的導師,要讓學校風清氣正。


郭哥好技術


我們可以給問題青年擺事實,講道理。根據自己掌握的黑教材,講述真實的事例,有誤入歧途,改邪歸正的,有一條路走到黑,被政府處理的,有不學無術,窮困潦倒的,耐心地勸導將其拉入正軌。再宣傳些正能量的榜樣,學習好的成了專家教授,有技術的成了操作能手,有經營頭腦的成了老闆,有管理能力業務強的當上了領導……總之年輕人犯錯,改了就好,人生路還很長,浪子回頭金不換嘛。


落葉穩又輕


幫助問題少年,要區分是個體和群體。對個體要走進他們的心靈,耐心的說服教育,還要幫助解決具體問題,安排好他們的社會生活和壞的環境相隔離。家長老師要以守護者和關愛著的面目出現,切不可以簡單粗暴,以承救者自居。過去孩子被家長打老師嗎?並不覺得十分丟人,現在社會環境變了,法律上也沒有賦予家長和老師這樣的權利。簡單粗暴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後果不堪設想。採取強制措施必須公正,明確提前和孩子講清楚說明白。

對於群體問題少年應當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時的蘇聯有大批的不良少年。因此形成了專門的教育學和機構來管教這些孩子。大量問題少年出現,不能簡單指責家庭,要從社會找原因,主要責任在社會。無知少年是社會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要首先整治社會風氣,嚴懲教唆犯。一味的指責問題少年對他們是不公平的。沒有孩子生下來就是問題少年,肯定是社會出了問題。社會,家長,學校都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對問題少年的縱容和假慈悲,實際上是害了他們,對社會也非常不利。研究這個問題有現實意義,因當引起多方面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