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武松其人嗎?

wqlhai


武松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

在官修史書《宋史》中,只寫到“宋江三十六人”,宋江起義實際上只是宋江等三十六個頭目的流動戰爭,其活動範圍在今天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一帶,下屬可能有數百人,但絕對沒有《水滸傳》數萬人割據梁山之多。宋江的這三十六名頭目中,除了宋江之外,有記載的只有一個史斌,南宋初年在陝西叛亂,被名將吳玠打敗殺死。

到了南宋末年和元代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大宋宣和遺事》中,開始出現了三十六人的具體名姓,其中就包括武松這個人物。因為《宋江三十六人贊》《大宋宣和遺事》都是稗官野史性質,很難說武松這個人物存在。但是在後來的《水滸傳》中,武松卻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民國時期甚至還根據捕風捉影的傳說,在杭州搞出了一個武松墓。

也有資料說這個武松另有其人,比如《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都說這個武松是北宋末年杭州府的提轄。但這些地方誌資料均系晚出,不能作為武松存在的證據。而且武松在杭州出家去世,本來就是《水滸傳》的小說家言。即使《宋江三十六人贊》《大宋宣和遺事》,也沒有說武松在杭州任職去世的情況。


林屋公子



歷史上確有此人,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記載,武松——原本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後來杭州知府高權見他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



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誣諂罷官。武松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而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稱之為“蔡虎”。武松對他恨之入骨,決心要為民除害。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趁候蔡前呼後擁而來之際向其猛刺數刀,結果了蔡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抓獲。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將他葬於杭州西泠橋畔,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武松墓被毀於一九六四年,值得一提的是距離它不足五十米的蘇小小墓亦沒逃脫劫難,二十一世紀初武松墓按照片原樣被修復。


生生世世是炎黃子孫



歷史上實有武松其人!《水滸傳》是施耐庵依據北宋末真實存在的宋江起義事件創作的小說。

小說是允許虛構人物、事件、情節的。

因而,《水滸傳》中的人物多數是為小說結構、情節需要虛構的,如一百單八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要湊足人數。

而史載宋江起義沒有那麼多戰將,活動範圍也沒有西到陝西、南到長江那麼廣,僅限於山東南部及河北東南部流動,並沒有梁山根據地,沒有方臘起義規模大,勢力也不強,宋江最後被海州知州張叔掖,以招募的1000多民兵擊敗而投降。

小說中宋江及朝廷蔡京、高俅等人物真實存在,而史載高俅並非小說中巨壞,原是歷史上大文豪蘇東坡家僮,蘇離京時將其介紹給端王姐夫,而得結識端王——後來的徽宗皇帝,一路升遷官至太尉,知恩圖報,對蘇東坡及家人多有關照。

武松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本是一個到處行走的街頭武術藝人,被杭州知府高權看中,留用為都頭,知府後遭蔡京陷害,武松亦去職。

蔡京之子出任杭州知府,武松為報知府知遇之恩、為民除害,刺殺蔡京之子被捕遇難;杭州民眾感其忠烈,斂其屍體葬其西湖邊,現仍存立有“宋義士武松墓”墓碑的武松墓為證。


施耐庵為小說渲演聲勢、哄託氣氛,將義士武松移花接木的寫進宋江起義隊伍中。(估計武松在當時及後來,名氣比較大吧)

至於武松連喝大酒十八碗,徒手打死百獸之王的吊睛白額猛虎,為報兄仇而殺嫂、擊殺西門慶,醉打“門神”蔣,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則未見史載,難說真假,權當真的吧!


z山海


有。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