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辦為全額事業編,在這次機構改革中會怎麼改?

最近一段時間事業單位改革是重中之重,關係到事業單位的前途。總的來說,核心在於以對事業分類來改革管理方式與工資多少和工資來源(是否由財政發),詳細來說改革劃分為行政類、公益類和經營服務類三個類別。

(一)行政類事業單位。指依據法律法規授權,按規定程序批准設立,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方向是職能歸位、調整機構。改革後,除法律法規授權外,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這類單位結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有的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原有機構撤銷或與其他事業單位整合;有的轉為行政機構。所需機構編制不得突破各級政府的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

國資辦為全額事業編,在這次機構改革中會怎麼改?

(二)公益類事業單位。具體劃分為三個類別:

1.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指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經濟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權利,政府必須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以及只為政府履行職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的宗旨和業務範圍由政府確定並嚴格監管,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2.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指面向全社會提供涉及人民群眾普遍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益服務,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以及主要為政府履行職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按照國家確定的公益目標和相關標準開展活動,在確保實現公益目標的前提下,可依法開展相關的經營活動,依法取得的經營性收入主要用於公益事業發展。

3.公益三類事業單位。指從事的業務活動具有一定公益屬性,但社會化程度較高,與市場接軌能力較強,可基本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自主開展公益服務和相關經營活動,受政府委託承擔有關公益任務的,政府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相應支持。具備轉企條件的逐步轉為企業。

(三)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指從事生產經營服務活動,已經實現或經過調整後可以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其改革方向是轉為企業。今後不再批准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對完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轉為企業;對部分既開展經營活動又從事公益服務的,視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對無市場前景、轉企成本過高或轉企後難以生存的,予以撤銷。該類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和撤銷工作,由其主(代)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有關部門予以指導。轉為國有企業的,其國有資產納入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進行管理。鼓勵非國有單位、個人參與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目前仍作為事業單位管理但不應列入事業單位的行業協會、學術聯誼、諮詢經紀、鑑定評估、公證、認證等機構以及承擔非強制性技術檢驗、檢測的事業單位,要轉為民間性社團或社會中介組織,依法獨立開展活動。

首先要確定你的單位是哪類,以及向上級主管和人社局申報分類改革方案申請某一類,由上面批准確定你的單位的類別,如果你單位被定到行政類或公益一類就最好啦,自然是全額撥。公益二是核補,即財政核發一部分而已。其他類想都不用想了。

國資辦為全額事業編,在這次機構改革中會怎麼改?

這三類事業編下崗怎麼辦?

近幾年事業單位的改革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熱點討論的話題,很多事業單位編制也逐漸被取消,導致很多考生不知道自己究竟還要不要報考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否還和以前一樣那麼“鐵飯碗”,每次事業單位的改革都能掀起軒然大波,讓很多人“想熱鍋上的螞蟻”,很多人就會擔心“鐵飯碗”不保,事業單位的改革有喜有悲。

生產經營類單位的改革方向是推向市場,企業化經營,其人員隨單位進行分流,或者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符合條件者直接交由社會保障部門負責供養。由政府調整到生產經營類單位擔任管理人員,或者其它重要崗位的正式在職人員,或者兼職人員,由組織人事部門調整到其它事業單位任職。其它職工根據實際情況,妥善安置,不能簡單推向社會,一般由新成立的企業接手,實行聘用合同制,按其實績給予應有的報酬。如果有願意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人員,在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進行扶持。臨近退休,或者滿足條件的,直接由社保部門按企業退休人員保障。近年來國企下崗再也不是新鮮事了,對於員工來說,不應該擔心是否下崗的問題,不管你願不願意,它就存在那裡,你無法改變。而是應該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技能,讓自己在社會上更有價值,這樣下崗了就去找一家更好的企業來工作。順便說一句,如果下崗了,公司會有賠償的,同時在未找到工作期間應該是可以領導失業保險金的。

國資辦為全額事業編,在這次機構改革中會怎麼改?


三類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是自收自支,自收自支是指所在單位依據政府或物價部門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項行政性收費,然後按當地財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用於本單位的日常開支級工資發放。三類事業單位在這次的機構改革中,一部分會具有行政執法性質的單位,可能會轉為國家行政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一部分會轉制改企。最近網上有報道大連市的改革方案,市屬的經營性事業單位(也就是三類事業單位)會轉制改企,成立新的企業集團或併入已有的企業集團,並收回事業編制。三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後,單位人員會失去編制,轉為簽訂勞動合同管理的企業員工。所以就算改革也不會存在下崗,除非自己放棄籤合同。調整到其他有空缺崗位或者職數的單位,職務待遇都不受影響,問題是都在精簡,這類空缺崗位太少,能調整的餘地不大。種是轉任非領導職務,非領導職務不能超過領導職務的50%,數額也非常有限。第三種是保留現有待遇,遇空缺遞補,現有崗位和職數這麼少,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同樣的,專業技術崗位中的中、高級以上職稱,也會受到類似的數額限制。不過,由於各省都在推行新的職稱評審方案,職稱評審條件寬鬆,相對來說,影響不像管理崗位和領導職數這麼明顯。目前改革正在有序推進,這對於改善政事不分、政事人事管理部分、政事產權不分具有積極的作用,那麼在全國範圍的鋪設也是可以預見的。只是,任何改革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步步為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