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從何而來?——全國掃雷英雄杜富國側記

“让我来”,从何而来?——全国扫雷英雄杜富国侧记

11月16日,中越邊境雲南段已掃雷場移交儀式在老山西側雷場展開。現場數十名掃雷官兵手牽手走過雷場,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世界證明: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得知消息,躺在病床上的杜富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让我来”,从何而来?——全国扫雷英雄杜富国侧记

然而,就是這片雷場,奪走了90後掃雷戰士杜富國的雙手雙眼,那句“你退後,讓我來!”伴隨著那聲巨響,永遠迴盪在山谷裡。

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杜富國甘願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讓我們走近這位掃雷英雄,探尋他在雷場上喊響“讓我來”的初心、底氣和源泉。

“讓我來”,源於水滴石穿的積澱

“87個村民炸剩78條腿的地雷村”,這個出現在《紀錄片:征服死亡地帶》裡的場景,真實反映了飽受戰爭遺留的炸彈傷害的村民。

正是因為這部紀錄片,遠在邊防當兵的杜富國向上級遞交了申請,申請成為一名掃雷戰士,守衛這些村民們的安全。

2015年7月,南部戰區雲南掃雷大隊組建,杜富國如願成為了一名掃雷戰士。

初到掃雷大隊的杜富國,給自己的微信命名為“雷神”,QQ暱稱則叫“征服死亡地帶”。然而,“半路出家”的杜富國對掃雷專業理論知識知之甚少,首次摸底考試只得了32分,全班倒數第一。

杜富國文化底子薄,韌勁卻足。他很清楚,掃雷是高危作業,專業知識是上雷場的“敲門磚”,是掃雷兵的“保命經”。為了早日上雷場,他開始了“士兵突擊”。他把知識要點寫成小紙條、製成小卡片,將書本捲進褲兜,隨時隨地翻閱。每晚熄燈後,杜富國搬個板凳,在走廊燈下補習。有一晚,他和戰友在走廊上一問一答覆習知識要點,大隊參謀恰好查鋪,通報他們熄燈後不遵守就寢秩序,隊幹部解釋後才過關。

“一名優秀的掃雷兵,不是天生具備。”杜富國在筆記本中寫著這麼一句話。他如同“創客”,打破“逐點逐片平行爆破”作業方式,探索開道劃片爆破、多人多塊同步作業的方法,提升了爆破效率,被稱為“田字切割法”;基於教材“連續掃描探測、目標精確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總結“分塊掃描、木棍標識、交叉劃線、精確定位”搜排要訣,提高了探測速度精度;根據爆炸物的規格尺寸、性能種類,他製作了10多種裝運沙箱,大大提升了雷場搬運效益和安全係數。

在掃雷四隊2015年建隊之初的成績登記表上,杜富國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好:8月4日,32分;8月15日,57分;8月23日,70分;9月5日,75分;9月19日,90分……掃雷隊教導員凌應文說,將這組分數按時間軸連成線,就是一個士兵的攀登路線、積澱之路。

“杜富國在雷場上總說‘讓我來’,這不是口號,而是水滴石穿的積澱,是實打實的真功夫!”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遊說道。

“讓我來”,是為了把秀美河山交付人民

初到掃雷大隊的杜富國曾暗暗立誓,不掃完雷,絕不離開這片戰場。如今,中越邊境雲南段已完成掃雷,還邊民一個安全的土地,掃雷戰士們也相繼退伍回家,杜富國卻只能在醫院遙送戰友們遠去。

今年9月,滿服役期的戰士竇希望曾問過12月份退伍的杜富國:“阿杜,你走不走?”

杜富國:“活沒幹完,就退伍,誰來掃雷?”

“讓我來”背後,是為了守護祖國的美麗河山,是為了把秀美河山交付人民。

失去雙眼的杜富國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給邊民帶來的是光明。猛硐鄉的山林地適合種植茶葉、草果,但全鄉2萬畝茶園,有8000畝在雷區,這也是杜富國和戰友們清理的重要雷場。如今,部隊進駐當地掃雷後,已將三分之二以上的雷區土地移交給了村民耕種,目前已產生效益。

“讓我來”,源於心中裝著他人

“隊長,我入了黨,就有資格帶頭幹、挑擔子。”這是杜富國彙報入黨願望時說的話。在生活中,杜富國一直踐行著這個諾言。

“你退後,讓我來。”杜富國對戰友艾巖說的這句話,讓華夏兒女為之淚目。

“他說‘讓我來’,雖說是因為他技術好,更多的是不想讓我冒險。”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看著受傷的杜富國,艾巖的眼圈紅了又紅。

杜富國和艾巖在雷場上是生死搭檔,在生活中是好兄弟。艾巖來到掃雷四隊後,一直是杜富國帶他作業,手把手教他排雷。艾巖記得自己第一次上雷場時,心裡忐忑。杜富國讓他踩著自己的腳印走。每次遇險情,杜富國都讓他退到安全地域,自己獨自上前處置。

“你退後,讓我來。”這句話,杜富國說了很多次。

那一次,戰士湯儒在爆溝裡發現一枚帶引信的炮彈和一枚防步兵地雷,杜富國讓小湯退後,獨自上前拆除。湯儒事後問:“你信不過我?”杜富國道:“我比你有經驗,跟我爭啥?”

那一次,六班長馬璽君搜出一枚防步兵地雷,手上缺一個擰開雷管底座的專業工具,知道杜富國隨身必帶,伸手向杜富國要。杜富裕卻拒絕了:“我來吧!”頭盔一扣,徑自開始拆彈。

因為心中裝著他人,杜富國時時處處都為人想、為人急;正是因為心中裝著他人,杜富國才會在在雷場上習慣地說:“讓我來”。

“让我来”,从何而来?——全国扫雷英雄杜富国侧记

文:遵義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楊媛媛整理

圖:黃巧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黨刊業務電話:0851-2765705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