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數次推遲婚期,寫下生死令勇闖排雷現場

邊陲勇士闖“雷陣”

普玉航 嚴浩 郭贛榮

英雄數次推遲婚期,寫下生死令勇闖排雷現場

滇南處處盛景,有氣勢磅礴的哈尼梯田,有碧波萬頃的荷花藕田,有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然而,這裡卻埋下了數以萬計、令人談之色變的“惡魔”——地雷。近日,筆者跟隨某邊防部隊執行掃雷任務的官兵走進這片“骷髏地帶”,探尋雷場勇士的獻身精神。

排雷場上保持零傷亡

“嘀嘀嘀……”某高地雷場上警報聲大作。“報告班長,探雷器發現金屬物體,但無法確定目標種類!”戰士小鄭束手無策。

話音剛落,一個身穿防護服的矯健身影立馬趕到。他手持探雷器,縱橫交錯對目標區域進行掃描,迅速判斷出這是一枚埋在石板下的某防步兵地雷。戰士們按他叮囑的操作規程排出地雷後,證實他的判斷絲毫不差。“神了!”大家將讚許的目光投向了掃雷班長張中君。

雷場關係著官兵生命安全,張中君不敢有絲毫馬虎。一次,班裡負責作業點爆破開闢通道,一名戰士探查後並未發現異常,然而一旁的張中君對探雷器發出的微小嘯叫產生了警覺,經過仔細複查,終於發現一枚未引爆的手榴彈被震波擠在通道的側壁上。因為位置特殊,探雷器在掃測中很容易“漏網”,輕微觸碰就會引發爆炸。

絕活的背後是張中君鮮為人知的努力。為鍛鍊自己聽音辨雷的能力,他找來鐵釘、石塊、彈片等物品,讓別人埋在土中刁難自己。久而久之,他摸清熟記各種物體和地雷在不同條件下的音譜特徵,練就了聽音辨形、聽音辨物的本領。迷彩膠鞋的橡膠邊與防步兵地雷的外殼塑模相像,為鍛鍊探雷針的手感,張中君一有時間就拿著探雷針戳自己的膠鞋,竟然把兩雙膠鞋戳成了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指揮部進行的掃雷技能考核中,張中君每次都名列前茅。

一個月征服6塊雷場、一次性最多排出100多枚危險的炮彈引信、累計排除地雷2000枚……面對班裡創造的一個個紀錄,張中君最看重的仍是至今保持掃雷“零傷亡”的紀錄。

英雄接力再創新傳奇

英雄數次推遲婚期,寫下生死令勇闖排雷現場

丁先慶追隨從事掃雷工作的哥哥參軍,又幸運地加入了掃雷行列,並且與他哥哥當年的老搭檔、“掃雷英雄”蔣俊峰成為隊友。

他很小就喜歡聽哥哥講邊境掃雷的故事,也成就了他排雷的傳奇。2014年入伍後,從新兵開始就成為連隊的訓練骨幹,聽說要執行邊境掃雷任務,丁先慶積極要求參加。誓師大會上,他立下豪邁誓言。

抵達邊境雷區,發現不遠處就是村寨,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每個爆破裝置佈設完畢後,丁先慶都要來到村莊,親身感受雷場的衝擊波,用血肉之軀驗證爆炸對村莊的損害程度。一天,一枚炸起的飛石打在他的面頰,頓時鮮血直流,被立即送到醫院。他不顧醫院的勸阻,包紮之後就回到了排雷場。他說:“聽不到雷聲渾身不自在。”

丁先慶一有時間便刻苦學習掃雷知識,經常纏著隊長蔣俊峰請教各類地雷排除方法。一次,戰友在搜排中用探雷器探出是金屬,而用探雷針卻感到是一塊木板。丁先慶憑經驗判斷,這是一種木殼詭計雷,這種雷結構複雜、外表腐蝕結構不穩定、排除難度大。

丁先慶親自上陣,只見他小心翼翼撥開浮土層,一手握著排雷鏟,一手拿著自制的“茅草刷”,熟練運用扣邊、探底、拆信等技法,艱難地排除了地雷。他起身後地上被汗水溼了一大片。

失約“新郎”出征不言悔

晨曦中,掃雷四隊班長孟令衝跨過帶有骷髏頭標識的雷區,勘察好地形後,迅速制定爆破排雷方案。這項工作風險大,技術含量高,每次孟令衝都是首選執行者。

英雄數次推遲婚期,寫下生死令勇闖排雷現場

去年,他因年齡偏大,組織上未再安排其進入排雷隊,他接連寫了3封請戰書,並與其他戰友一起參加團裡組織的掃雷比武。團領導特意為難他,給出的考題十分刁鑽:在兩米見方的場地裡設下干擾物、詭計雷、非正常位置雷等多個危險物,孟令衝見招拆招,排雷動作乾淨利落,還打破了兩項紀錄,震驚全場。團領導徹底服了,再次任命他為掃雷班班長,領命出征。

多年來,孟令衝刻苦鑽研,寫下了幾萬字的排雷心得體會。在他的帶領下,戰友們在雷場大顯身手,排除各種爆炸物數百件,未發生任何事故。

為執行排雷任務,孟令衝幾次推遲婚期。未婚妻孫燕慧跟他鬧起了小情緒:“在你心裡,到底是地雷重要還是我重要?”愣是半個月不接孟令衝的電話。孫燕慧的激將法令孟令衝甚是著急,當了解到排除雷患對於邊境地區群眾的重要意義時,她最終理解了他。一晃又到年根,婚期推了又推,新郎官一次次失約。“你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你啥時回來,我們啥時舉行婚禮。”孫燕慧的話讓他吃了“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