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滿十年進中級,滿二十年評副高,滿三十年評正高是真的嗎?對此你怎麼看?

期待公平的人生


許多人看到十年20年三十年的時候就已經頭腦發熱。忘記了,注意自己,應當仔細審和每一個字的含義。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我們在批評學生斷章取義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自己,也正從事這樣的一種,我們經常批評學生的問題。

山東省出臺的這個文件,實際上我們仔細閱讀之後會發現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字眼:申報。

申報是什麼概念?就好像我們寫了一個申請書,就好像我們寫了一個請假條,就好像我們寫了一份報告,而這些結果會是什麼樣的,我們無從得知。

當你把申請遞交上去的時候,結果只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通過,一種是不通過。其實這裡面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了,因為他沒有表明通過的比率和不通過的比率到底是多少,或許有可能會給我們百分百的通過,或許有可能會給我們百分百的不通過。

當然既然政策制定出來,一定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所以作為一線的老師應當積極的準備,畢竟每個人的奮鬥年限,青春年限,激情年限就那麼幾年,何必趁著自己年輕抓緊努力抓緊奮鬥。

讓我們再回到問題的開頭,能提出的這個問題是真的嗎?我們給您的正確回答,那就是假的。

首先,你自己讀題沒讀認真。

其次我們糾正之後發現你只可以申報,是否通過還是由上一級決定的。

最後,您通過了公資是否兌現還存在著兩種可能。

總結一下情況,不容樂觀。


杜宜城老師


教齡滿30年可以直接申報晉級高級職稱(教師必看)

以上是網上的一則新聞,可以說黑龍江省率先破冰,改革教師職稱。

第一:教師職稱名額分配製度極度不合理。

以本人所在的一個小縣城為例,縣城裡的一中、二中、三中每年的中教一級職稱都接近七八十個名額,真正參評的教師有時不到三分之一。農村的很多學校已經好幾年沒有中一職稱名額,教師們評職稱無望,覺得越幹越沒勁。一方面是城區中學職稱名額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學校教師向久旱盼甘霖一樣希望等來一兩個名額。這種職稱名額分配的不平衡早就應該解決了。

第二:目前的教師職稱晉升機制無法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教師的待遇其實是一直無法和公務員相比的。公務員實行的是陽光工資,是沒有職稱的,公務員的工資改革已經出臺,共有二十七個級別,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水平。教師職稱的名額配給制,一方面會限制教師的正常晉升,另一方面也是引發矛盾和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名額有限,就存在激烈的競爭,職稱評定往往不能保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也不利於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第三:教師職稱名額配給制和地方的經濟水平有關。

教師職稱名額配給制和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密切相關。很多經濟發達的省份教師職稱評定不存在名額限制,比如浙江和江蘇的教師職稱評定,只要你年限夠、參評條件夠就不存在名額限制的問題。但是向安徽、黑龍江這樣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就一直存在這種現象。

第四:為了確保教師利益,各省已經陸續開始職稱制度的改革。

為了保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利益,各省已經陸續開始就職稱制度進行改革。比如安徽省這兩年已經明顯提高了中小學教師評高職的比例,現在安徽省小學的教師也可以評高職了,叫著“小中高”。也就是說小學老師也能評上中學高級職稱,而這在以前是不行的哦。

對於上面所說的問題,如果單純從保障教師的收入和待遇角度而言,我覺得完全可行。如果覺得這種制度不合理,是吃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果國家將來真的能對教師這樣一個行業做到高薪養廉,你看哪個教師不拼了命的幹,何愁沒有積極性。

所以說,為我們大中國點贊,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讓我們靜候佳音!


琅琊秋水


山東省的文件



用戶5969630049812


這不是有人說,這是山東省今年出臺的真實政策,但與題目有些出入。在山東省發佈的《關於做好2018年度是小普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職稱繼續向農村教師傾斜,在農村任教10年以上申報中級職稱,任教20年中報副高級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



這與題目中的根本不同是,題目中說是“進”,我理解為到年限自然晉升,但實際上是到年限不管學校有沒有對應崗位,都可以“申報”,而且雖然在一些文章中也看到了滿三十年可申報正高的消息,但在文件中卻沒看到。

雖然在下面的回答中有不少朋友不認可這種做法,但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實實在在向農村教師傾斜的政策,而且從山東省今年出臺的關於職稱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山東省對目前教師群體中普通質疑的問題有了很好的探索。

一、可申報≠自然晉升

有朋友擔心這個政策一出,對於一些不合格的教師也能評上中級、高級,這不合理。這是將這一政策理解為自然晉升了。雖然滿了相關年限,可不受對應崗位的職數限制申報,但評審的條件沒有變,也就是說評審的程序沒變,條件未降。對於有些工作不負責任的,教育教學能力差的教師,只有年限而不符合申報條件也是不能申報成功的。

個人認為讓符合年限條件的農村教師不受職數限制可以申報對應崗位而不是自然晉升是科學的。這既給了農村教師巨大的紅利,而且政策還有連續性,10年申報成功了中級,由於不用擔心再怎麼等也等不到高級崗位,可以繼續為高級作準備,這既讓更多農村教師安心紮根農村,又能激勵教師們為職稱多帶課,帶好課,多出成果。如果是可以到年限自然晉升,那將起不到激勵作用。這比我們省出臺的30年可不受崗位限制申報對應職稱(初級的申報中級,中級的申報高級)效果要好得多。

二、職稱≠不公平

當前教師普通對職稱有看法,其主要原因是職稱評審工作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前幾天個人還撰文對此從管理部門和教師自身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更改分析。從山東省今年出臺的政策看,對教師們普通詬病的問題都做了積極的探索。

從山東省《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可以發現,論文不再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硬性標準,教案也可以代替論文成為成果。對於評審中可能出現的人為因素,使用職稱評審系統,委託第三方評審等做法可以保證評審工作的相對公平等等,都是解決問題的很好的辦法。所以我常說不公平不是職稱本身,而是操作的人。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這些做法對城裡教師不公平,有的城時教師常說,現在農村教師多輕鬆,學生少,沒有成績壓力,而城裡教師工作量大、壓力大,職稱如此對農村教師傾斜,傷城裡教師的心。對農村教師是不是比城裡教師壓力小,在些不想多爭論。還是那句話,歡迎到農村來!我想這也是上級部門願意看到的。

對於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地位,我經常說,什麼時候實現了教師“迴流”,才是農村教育有希望的開始。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山東已在鄉鎮中小學執行,感覺是個荒唐的政策,職稱應該是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高低的指標,怎麼能到年限就自然進級,而且是正高級,荒唐到頂。如果想照顧鄉鎮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農村補貼來進行,怎麼能在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上太隨意呢?把職稱不當職稱。覺得中小學教師只要教好書,育好人,不需要搞教學研究、論文等評職稱需要的東西直接取消職稱算了,按教齡年限發工資不更省事嗎?在國外許多發達國家中小學教師也沒有職稱這回事,教育不也挺好的。


悟股道者


有人說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滿十年進中級,滿二十年評副高,滿三十年評正高是真的嗎?這當然不是真的!

和我同一個地區、同一教齡的兩百多名老師,從教已經整整16年了,但能夠評上中級職稱的只有身處實驗小學的寥寥數個“幸運兒”。對於其他老師而言,想要評上中級職稱,至少在近5年的時間內沒什麼指望,原因很簡單,三個字:無職數!

中小學老師,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老師想評職稱,難嗎?難如上青天!班主任年限不夠?不行!課題沒參與?不行!論文沒寫?不行!……這一大堆條件都符合了,但是沒有職稱的職數(指標)?也不行!中小學教師評聘職稱的心酸,又有誰能一語道清?

十年評中級,二十年評副高,三十年評正高,無論是哪一個老師都希望這是真的。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我身邊的一大堆老師已經對職稱評聘不抱有任何幻想了,用與世無爭來形容他們現在的狀態,一點也不為過。其實,不單單是我們地區,在國內的其他地區,別說10年評不上中級,就算是二十年評不上中級的老師也存在一大把。

有人可能說,教師工資低,但有償補課收入很高。“禁補令”下來後,真的敢頂風違紀辦班補課的老師可能有極個別的存在,但越來越少了。至少在我們農村地區,有償補課的現象幾乎絕跡。畢竟在農村,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條件有限,很多家長想為孩子提供有償補課的機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另一方面,違規補課的成本對於教師來說相當高,一旦“東窗事發”,就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選擇了,就愛上吧!不管什麼時候評上中級,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罷,三十年也行,接下去的日子咱都要全身心撲在教育教學上,在堅守中期待基礎教育的“陽光雨露”!


微雨潤苗


中小學教師教齡滿十年就可以晉級中級,教齡滿20年就可以評副高,教齡滿30年就可以評正高。

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幾乎沒有,甚至可以說不可能的,只是提問者的美好願望。一部分教師認為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不合理,職稱與工資掛鉤太緊密,這不僅無益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相反的是挫傷了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

不過,如果按照提問者的說法,進行職稱改革,這又有違職稱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創新教學、提高質量、爭先創優的功能。是在引導平庸,鼓勵熬教齡年齡,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這對許多優秀教師來說,又是新的不公平。

評定職稱應該注重於課堂教學,現在的副高級評選增加了答辯的環節,只要你的課上的好,知識豐富,只要及格,就能過關,不在設有過關率。

我們從不指望取消教師職稱,只是不要和工資過於緊密就好,讓一線教師真正靜下心迴歸課堂,回到教學中來。只這樣,中國的教育才有希望。


小眼看教育


東營正在試點。十年中級,二十年副高三十年正高。只限鄉村教師。城區教師不能全過。


我不是特種兵65367578


希望這消息是真的!雖然我已經是高級教師了。

職稱已經把中小學老師折騰的夠嗆!大家天天為這事操心、煩心、憂心!搞得大家不能靜心教學。長期以往,折騰的是老師,傷害的是教育。

我想說,痛痛快快的給老師一個體面的收入,讓我們安安心心的教孩子,有什麼不好?

非得要整個什麼“職稱”,搞得大家心力憔悴,人人自危。就連同事之間也要爾虞我詐、你爭我搶,乃至斯文掃地!甚至,同事之間為職稱明爭暗鬥、互相舉報揭短!實在讓人痛心!

教師,就是一小知識分子,他沒有其他謀生的本領。他靠教書吃飯,他靠教書養家餬口。你不讓他有個放心的、安逸的工資,你不讓他有個純粹的教書育人環境。又怎麼能要求他出成績?又何談振興教育?

都說教師補課、收受禮物,我真的很同情很多中西部的教師!一個月3000來塊的工資,實在無法讓他們生活啊!又怎麼能對他們要求那麼多呢?

迴歸正題。10年給箇中級、20年給個高級、30年給個正高級。完全可行!只要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就行,隨時將不適合做教師、不願意好好做教師、混日子的踢出教師隊伍,淨化教師隊伍。留下的給他們一個安心的待遇。

我想,這些真心將生命留給教育的人,他們配得上高級、正高級待遇!

最後用俞敏洪的一句話作結:如果想要教師奉獻,請先給教師一個體面的待遇!尤其是鄉村教師!

我很讚賞俞總這句話!


姑蘇講堂


有三個問題要明晰和思考。一、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中小學均沒有職稱評審之說.......。二、沒有職稱制度能保證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教學水平嗎?恐怕這與教育體制有極大相關,發達國家有制度和教師素質的保證,我們呢?三、為了說明“無職稱”的科學性,先講一個小品例子。趙麗蓉面對眼前的“演出報酬”接受“主人”的考試,其考試為報酬“遞減”方法,也就是“有錯即減”,“無錯全得”。而非“一好全得”和“一好百好”。發達國家對教師不是沒有要求,而是體現了“無錯全得”、“有錯即減”的科學性、策略性和針對性。因此,如果“無錯”(素質水平達到要求),“期滿即進”制度本身是具有科學性的。但值得指出的是,任何制度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都是以不同的適用性和針對性為前提的,我國教育的國情和體制是否具有適用性就是另當別論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