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10年,王健林和萬達在汶川灑下的血與汗

一刻十年,從未有人忘記過。今年的5月12日這一天,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舉行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十週年紀念儀式。儀式的現場,許多參會者是那場天災的親歷者與奉獻者。有兩位企業家代表在其中,其中之一,就是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成都商報」10年,王健林和萬達在汶川灑下的血與汗


10年過得飛快,或許很多人更加熟悉這些年來萬達的商業傳奇與王健林的商界輝煌。但當他對著漩口中學遺址,對裂痕刻下的“2點28分”時鐘深深鞠躬時,許多人對於他的記憶片段,似乎也跟著回到了10年前。

10年前,他的捐款是第一筆到達災區的鉅額捐助;成都萬達廣場是10年前震後堅持營業的帶頭商家;萬達在成都的員工甚至成立救援小分隊編入地震救援隊上了前線,歷經生死……當年的救災中,萬達創下了六個最:最快的第一筆大額捐款;累計捐款民營企業最大;企業員工人均捐款額最大;第一個派出救援隊的企業;震後第一個開業的大型商場;震後第一個到四川投資的企業。

3000萬不夠,再加3000萬吧!

10年前的這一天你在做什麼?這是社交網絡上最近幾乎人人參與的話題。萬達集團企業文化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陳志平能夠想起的,是那一天下午集團匆匆啟動的總裁辦公會。

那場會上,王健林做出了許多決定,每一個,都只關於一件事,“抗震救災”。

“抗震救災”成為接下來一個階段,這個企業重要的工作。而當下最快的那則決定,就是立即向災區捐款500萬元。陳志平還記得,關於捐款的每一步流程,自己全程參與。原本財務報批和支出的種種繁複的手續幾乎簡化為零,“綠色通道”一走到底。所以到了5月13日上午,萬達集團通過四川省慈善總會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500萬元,成為四川省收到的第一筆鉅額現金捐助。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

那一天,不光災區,幾乎所有人都是震驚與慌亂的。於是,時任萬達成都商管公司總經理的陳洪濤在協調好萬達廣場現場秩序、安撫好受災員工後的次日,就跑去了都江堰。

陳洪濤去了三次都江堰,他把災中的情形反饋集團,得來了一個重要決定:萬達集團要捐款3000萬元為都江堰市重建一座抗震性能好、設施水準高的新型中醫院。

不過,很快王健林又否定了這個數字,再加3000萬。於是在5月21日,萬達提出捐款6000萬元捐建都江堰市中醫院。這家醫院已在一年後建成使用。

當然,這還不夠。

在瞭解到綿陽市許多學校在地震中倒塌的情況後,萬達集團又決定再捐3000萬元。再加上當時萬達對成都商家的免租金政策及員工們的個人捐款近700萬等等,那一時期,萬達集團僅現金捐款就超過了1億元。

8個小時的生命通道

許多人會用捐款的數字來衡量企業的責任。但比起數字,更多人忘不了血肉之軀的英勇。如果問陳洪濤十年前在做什麼,他的記憶會回到那些悲痛與英勇交織的畫面中。

他還記得,那一天幾十名萬達成都公司的員工主動請纓,他們要向災區運送物資。那個五月,大家先後六次將十多噸大米、飲用水、藥品等急需物資送到重災區。過程中,幾度面對生死。

其中,當年5月22日下午3點30分到凌晨4點10分一共不到13個小時的時間,陳洪濤回憶起來,仍感慨萬千。

那一天,運送小分隊的車隊下午3點30分出發在傍晚6點鐘抵達綿陽,原以為物資已經成功送達,但交接時,這批物資被確定為重災區急需物資,必須當即送往距離60公里的重災區平武的指揮部。通往平武指揮部的生命通道,隨時都會因為接連不斷的餘震導致山體滑坡而封路,當時陳洪濤的決定是,時間就是生命,儘快上路。

貨車司機打了退堂鼓,但幾分鐘後,還是發動了車子出發了。他們都記得陳洪濤對司機說過的話,老鄉,同為四川人,咱們這次來的心願就是要把物資送達到最需要的地方,這些是重災區同胞們生命的源泉!咱們現在已經走了一半了呀!

那一路,塌方和飛石不斷,路已不是路。車子被碎石擊中,所幸未傷要害;斷頭路幾次讓車隊迷失方向,所幸沒有回頭;漆黑的隧道中遇到餘震,所幸物資和人員無恙。那一路他們走了8個小時,成功交接了物資。

六位“堅強戰士”請願:他們更需要我

10年前的《成都萬達廣場抗震救災實名錄》如今有些泛黃。翻開名單,第一個是如今擔任萬達商管集團高級總裁助理兼西南運營中心總經理陳洪濤。他當時承擔了萬達抗震救災前線的統籌指揮。名單中二三百人,陳洪濤告訴記者,其中有六名,被稱為“堅強戰士”。

“堅強戰士”的稱號不是公司賦予的,而是抗震救災前線的武裝部。因為這六名“戰士”在災難來臨的當下就自願報名,成為了萬達趕赴前線的救災小分隊成員。他們被編入前線救災隊員進行了長達近一個月的救援工作。他們的名字是王時兵、劉成波、董坤、林玉德、張雲春和朱林鴻。

他們的“請願書”到現在還留著。

“我,劉成波,報名參加志願者,家人生死不明,有誰不會是心急如焚、時刻牽掛自己親人的安全!但還有更多的受難者,他們都需要我!”

“我,朱林鴻,老家在重災區綿陽郊區,家裡房屋已全部倒塌,所幸的是我家人都平安,住進了臨時搭起的帳篷。家裡人都已經安全了,可還有那麼多人,現在不知道是死是活,他們更需要我!”

……

“他們更需要我”,幾乎成了每位請願者的心聲。後來,他們去到了廢墟中、瓦礫中。救出倖存者3人,搶救出價值200多萬元的財物,被稱讚為“堅強戰士”。

當時,萬達還有幾首詩傳頌,其中一句是“我願以我的身軀化作你們生還的羽翼”。

“其實,不論捐款、物資,還是救援,當時大家都是把抗震救災當成了自己的事”,陳洪濤說,那個時期,整個萬達的重要任務就是救災。而後的10年裡,有關“512”的一切萬達也從沒忘記。

包括那6000萬元捐助的都江堰市中醫院,選址期間王健林就曾親自來到都江堰。之後許多次,王健林到過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鞠躬悼念。他曾說,慈善不是作秀,萬達要帶頭承擔社會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