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說:“班上人多顧不過來,不可能因為差生拉低進度”,你們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MistressWang


教師的職業,或者是天生道德觀應該是,傳道受業解惑。

而不僅僅是考試分數升學率。

儘管,現在的教育制度讓老師和孩子都像機器一樣,但是我覺得如果有閒暇,對那些應試教育不靈的學生不妨多一些寬容,和偶爾的關注善意。

這種關注不是督促他們好好學習爭口氣,沒必要,因為很多人天賦並非考試,也許就是唱歌跳舞也許就是寫小說拍視頻搞怪,而是指引他們往積極的人生方向走,考試是條路,其他也不是絕路,未來是不可測的。


鯤鵬評


我100萬買的校區房,每年補課5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再加夫妻倆做好後勤保障,孩子天天作業寫到10點多,班級排名穩定前三,付出了這麼多然後老師說要我孩子等一等,緩一緩,要照顧差生的進度?我特麼為什麼要照顧別人家孩子?我自己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誰來照顧我!

所謂的差生,有幾個是智商先天不足的?絕大多數學習不好的孩子,是在1年級時就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1個班級50個學生,排名20以外的學生家長就要反省一下,在家有沒有教導孩子做到字跡工整,不馬虎,及時複習功課等等。補課的話,英語數學語文1個基礎班1個提高班是基本要求。做不到這些的家長,就不要懟老師懟學校懟天懟地懟空氣,因為老師在學校是一樣的教,孩子先天智商也相同,差別就在於家長有沒有盡到最大努力。

有些家長花了好多錢買了校區房,然後把孩子扔給學校當上了甩手掌櫃,等到成績不理想了就開始埋怨學校。與其滿腹牢騷,不如和尖子生家長多交流,學學他們的經驗,父母的言傳身教要比老師的作用重要很多。


風火森林ghq


此圖說明一切



雅風49


我兒子班上有一個孩子,每次考試,基本上都是語文考30多分,數學考40多分。和他一樣的,還有兩個孩子。這三個個孩子,一個弱智,兩個個父母不在家。

弱智那個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兩個,老師和父母溝通,開始的時候,還挺好的:好好,謝謝老師,我們會多多管孩子的。再後來,老師的電話就不接了。倆孩子的成績一直提不上去。



像這樣的孩子,難道讓老師拋下正常的教學進度,讓大多數學生給他們當陪練嗎?——那根本就不可能,別說每個班級都有學年的教學任務,就是讓其他家長來說,那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發生,老師就不只是捱罵了,可能就會捱打了,挨其他家長的打!

班級教學制的初衷就是大規模地培養掌握一定知識的人才,說白了,就是工廠化的快速批量培養人才的方法。

我們通常強調因材施教,那是古代私塾學生少、學習內容少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那種比較精細的方法,現代教育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只能是儘量去做。



所以,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成績差,就別指望拉低進度,老師同學都陪著你的孩子慢慢來。最好的方法是和老師商量一下,找個老師補補課(這樣建議,可能會被指責),然後家長改變教養方法,多陪孩子,多鼓勵孩子,增強他的自信心,培養他的學習興趣,這樣,成績才能慢慢上去。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老師,自己當甩手掌櫃,孩子的成績是搞不好的。


終將長大


這個我真是太理解了!

前年我無意在書店看見本書,覺得有的地方是對學校教材很好的補充,就買了打算給我自己孩子講講。回來碰到鄰居,聊起來,鄰居說讓他家孩子一起聽聽唄,我想一隻羊也是趕兩隻也是放,兩個人也有個伴,就同意了(無償)。開始很好,後來鄰居又說給其他兩個鄰居,又多了兩個孩子,就完蛋了。大家在一個小區,孩子們同校,平時常一起玩,想著兩隻羊四隻羊能差多少就沒多考慮,後來發現,孩子們學習進度不一樣呀,我又不是正經的老師,沒受過那方面學習訓練,我真講不了:反應快的吃不飽,反應慢的吃不了。還好我這是無償勞動,在跟他們家長說明白了以後,可以理直氣壯地按我自己孩子的反應講。

饒是如此,弄完那個學期,我再也不敢什麼一隻羊兩隻羊了。我一隻羊就夠了,不要更多的羊。。。。。

反應快的孩子我願意額外花時間,一來有成就感二來我的孩子也跟著聽,對他也有提高和激勵。但反應慢的那個真拖了我不少時間,當時也就是我是大人他是孩子,忍了,慢慢和他多講講。雖然面上和聲細氣的,但當時心裡其實挺不爽的。所以後來聽那孩子和人誇我好,我心裡也是相當慚愧的,和孩子一比自己就醜了。。。

話題拉回來,四個孩子尚且如此,一個班的孩子,那得啥樣,想都不敢想。

所以如果老師說他講課按大多數孩子的進度講,我覺得是對的。吃不飽的和吃不了的孩子,老師給吃小灶,那是人情,是要珍惜和感激的。老師通知家長讓家裡給另找小灶吃,我覺得已經盡到本份了。反正我是這麼想的。


有乾之坤


先說考慮差生:我孩子初二,他們班上的差生到底有多差?800分的總分他考133分!數學考了4分!這一類學生不敢打不敢罵,同班優生不敢表揚,成績都不敢發群裡!這種學生你就算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家請來、他都學不好!你要優生等他、得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再說優生:人人嚮往優秀、恆古不變,地球上二百多個國家,發達國家蒸蒸日上大步流星,人家會停下來等你?自然法則是優秀淘汰落後、人類才能發展!我發現現在的部分家長和所謂的專家還有一部分人云亦云的單細胞唯恐天下不亂!逼得教育方面的改變大都是扶持差生鉗制優生的!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越來越不出人才,都剩下一幫庸才!再: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而不當當是老師工作,孩子成長好壞不是幾個老師能夠掌握的,本人覺得教育第一責任人是家長,其次才是老師!你拿一塊爛木頭去請雕刻師給你出藝術品、他就算給你勉勉強強完成了,也管不了幾天!所以我覺得首要的是自己把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好,知識教育交給老師們,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知火果農


作為一線老師,我認同這樣的說法。

我教高中,這一屆我帶兩個班,一文一理,文科班有104名學生,理科有105名學生。以其中的理科班為例,成績最好的學生,大概是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水平,班裡的中等成績,前六十名是一本線上下的水平,再往後是二本,而最後五六名,只能讀大專。

這麼分析一下,你們說,我在上課的時候會怎麼把握課堂內容的難度?只顧前十,這個班就散了,大多數會不滿,顧最後幾名,這個班也要散了,成績好的學生會覺得你上課是在敷衍應付,家長也會提意見。

所以,我們平時上課,只能顧多數,前七十名有望考入一本的學生,我們需要這些學生覺得課堂是值得參與的。至於後三十名的學生,如果只靠上課,你會覺得跟不上,這很正常。如果你有強烈要改變現狀的慾望,你需要自覺主動的去多學一些,多問一些。如果你沒有這種改變的想法,老師也不會多關注你,基本上,在課堂上你會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所謂教育公平,永遠只是相對的。我這只是語文,學生間的差距還不太大,那些理科學科,差學生上課是根本聽不懂的,不自負加壓,你就不可能趕上。沒有老師會為了你拖進度,你需要比別人做得更多。


金牌小書童


前幾天看到的一個扎心的毒雞湯。

班主任幾乎每天都要在班裡把他以前學生的經歷拿出來講,每天都發雞湯讓很多學生感覺很煩。這天班主任又講完雞湯後,班裡一片哀嚎“又是這些雞湯”“光給雞湯不給勺子”。老師沉默一會兒,學生感覺老師可能生氣了就慢慢安靜下來了。然後老師對他們說他把他以前學生的隱私拿出來講根本就不是給這些抱怨的人聽的,而是鼓勵那些因為偶爾的挫折失去信心的人的。至於那些本來就不好好學的,他根本不在乎他們怎麼想。

拋開這位老師的“師德”來說。我個人覺得他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差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本來就差還不思進取,放任自己的差。這些人幾乎沒有拉一把的價值,所以把精力省下來關心別的人是更加“值得”的。

但是,畢竟教師是一個職業,這個職業對你的言行是有約束的。而且放棄某些人也會招來一些麻煩。

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不能隨便放棄任何一個人。


HateAvenger




這不是認同不認同的問題,而是現實如此!

從教多年的我深有體會。

剛剛走上三尺講臺那會兒。一個教室擠擠挨挨地坐著90幾個近100個學生,從講臺前一直排到後牆黑板處,能完成教學任務就不錯了。備課上課、自習輔導、檢查作業、批閱作文。忙得焦頭爛額。尤其是批閱作文,兩週一次作文,全批全閱,哪還有多餘的精力兼顧學困生的學習狀況。這還只是代課老師的工作,擔任班主任就更忙了,我們常常戲言,班主任是“全才”,學校安排的所有工作都能完成。比如:運動會要指導學生相關的運動技巧;書畫展要指導學生的寫寫畫畫;合唱比賽要指導學生唱歌的音準和指揮;校園藝術節又要指導學生的說學逗唱……再說,要期中、期末考試了,作為教師,你能說:我們班因為學困生跟不上教學進度,沒學完,推遲一下考試嗎?

現在,一個班有50多近60名學生。雖然批閱作業的任務減輕了,但是我們又被素質教育、課堂改革、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絆住了腳。尤其是和評定職稱相關的課題研究,教師為了評定職稱要在教學之餘確定課題、申報批准、研究課題、總結成果、彙報結題。整個過程花樣翻新,這樣要求那樣指示層出不窮。也不管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有沒有課題研究的能力。像這樣在完成教學任務,應付完各種各類形式的額外的和教學無關的任務之後,還能顧及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可以說基本上是一句空談。

當然,儘管現實如此,學校和老師都會說:我們一定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層作業。事實上,我們大部分老師能做到分層作業的。這大概就是對學困生的照顧吧!


趙靜teacher


以“班級人多照顧不過來”為藉口而放棄差生,確實證明了教師的無能。有一句話是:“主帥無能,累死三軍。”作為一個老師如果嫌一個班的學生多,那麼不如自己去開私塾好了。有本事你也可以去當教授,只帶幾個博士生。孔子弟子三千依然會循循善誘施教有方,現在有哪位老師敢說自己教過三千學生?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在教學和班級管理方面的聰明才智,就很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學習。魏書生因其在教育上做出的傑出貢獻,受到教育界廣泛尊重與關注,他雖然身為班主任,卻要經常去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去講學、作報告。魏書生去參加各種活動,他所帶的班級就全靠學生自治。在管理上如此,在學習上也完全靠學生自己探究學習,好生帶差生,互幫互學。魏書生的管理模式看似是對學生放大羊一樣,老師當得清閒,而在清閒的背後,天知道魏書生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愛心啊!恐怕只有一個班集體具有極強凝聚力的時候,老師才能真的敢放開手腳,好多班級即使是在老師的鼻子地下,學生還不是該幹嘛幹嘛!

看了以上論述,那些說班級學生多,照顧不了差生的老師真的連一點羞愧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