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令许多人为之愤怒:

在山西太原,44岁的李某让自己84岁高龄的老母亲每天在火车站乞讨,以此来维持自己吃喝玩乐的生活。

这位老太太看起来骨瘦如柴,腿脚也不太利索,每天就跪在太原火车站的地下通道乞讨。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路过的行人看见如此场景,都不禁心酸落泪,而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十一年了。

据说老人的儿子李某,每天上午八九点就把母亲送到火车站,晚上八九点再把母亲接回家。而自己就在家打牌、睡觉。

这样的事情听上去是如此之荒谬,可却真实的发生了。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中国父母,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要活得多辛苦?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我都觉得上火。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不管是在大门外受的伤,还是在生命中所留下的伤痕,最终能够抚平外面世界带给我们心灵创伤的那个人,也一定是我们的父母。

而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需要被爱与温暖。

希望每个世间的父母,都可以被温柔以待。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01

之前的奇葩说有这样一期节目,辩题为“父母要去养老院,我要不要支持?”

奇葩说的辩手马薇薇在北京租房住,她的父母经常来北京看望她,给她带很多好吃的,唯独不敢住在她家。

对此,马薇薇的爸爸是这么说的:

“我们家薇薇从来都不喜欢和别人一起住,如果这次我们俩去住了她家,那下次玄毅爸妈、邱晨爸妈也住她家,她会被烦死的,我们还是住酒店吧。”

马薇薇说:“我相信我的父母不愿意住在我家是真心的,可是这种真心,我们接受的就这么坦然无愧吗?”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老人就像是小孩,但他们与小孩最大的区别是,小孩子不会伪装自己内心的爱,他们需要呵护,会大声说出来。

可是老人会将它藏在心里,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着“标准答案”,去养老院,不给孩子添麻烦就是他们的“标准答案”。

“我会觉得我爸妈特别懂事儿,但我不忍心,让他们为我做这种牺牲。所以我特别害怕有一天,他会因为害怕麻烦我,跟我说,他俩要去住个世界上最好的养老院。”

父母直言自己愿意去养老院,就像孩子向他们报平安一样,都是真心的,但这个“真心话”的背后,却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你是否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来自父母口中的“坏消息”了?

另一位辩手席瑞坦言自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和妈妈一起生活。

过去的席瑞,和妈妈交谈甚少,并且总是隐瞒很多不好的事情。

直到去年暑假,他从邻居的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上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自己却毫不知情。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妈妈动手术的那一晚,他正在和朋友们对酒当歌。

席瑞说,这将是他人生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一件事情。

你永远不会知道,在那一个个若无其事的表情包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父母不愿让你知道的坏消息。

我们和父母,不要活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岛,亲情最不需要的就是“懂事”。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02

爸爸发短信问女儿,电视的机顶盒为什么总是没信号。

过了半个小时,女儿的回复,只有冰冷的四个字:我在外面。

“微信”已经成为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可对于父母来说,它却是新鲜而陌生的。

“宝贝,我给你发语音怎么发不出去,是不是按错了?”

此时,传来一阵咆哮:“我都教你多少遍了?说了要按住不动!按住不动!然后再开始讲话!服了你了……”

“你慢慢和我说嘛,妈妈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这段对话来自于一个母亲和女儿,是不是似曾相识,上次你对父母表现出不耐烦是什么时候?

小时候,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里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当我们想要知晓答案时,有那样一个角色,总是为我们解释所有的问题,从咿呀学语,到骑单车……

那个角色,叫做父母。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如今,父母都已年过半百,让我们多一点耐心,慢慢带他们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前几日,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用了新科技以后,变得更幸福了吗?”

有这样一个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上周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前面是一个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身材挺拔,穿戴朴素。

付款的时候从一个不起眼,有些破旧的纸袋里拿出了“一堆”皱皱巴巴的零钱,最大的一张纸币是5元。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接下来,收银员的一句话却带来了“麻烦”。

“有会员码吗?拿出来扫一下。”

大爷顿时慌了:“那是什么东西,我没有,还可以买东西吗?”

当收银员说可以正常付款后,他才小心翼翼的将刚刚准备好的那堆零钱再次拿了出来,把账给结了。

可是望着年迈的大爷提着那个破纸袋,远去的身影,仿佛没那么挺拔了,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在说:“人老了,真是不行了......”

幸福的老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老人却各有各的不同。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已是寒冬腊月,一位老奶奶站在路边守着一锅烤红薯,迎着寒风,她看上去有些落寞。

有人走上前去买烤红薯,老奶奶急切的问了一句:“小伙子,可不可以付现金啊?”

小伙子一脸迥异,老奶奶这才说到:

“这个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我也弄不明白,我在这站整整一晚上,钱都去我女儿那里了,我手里也没有几个钱了。可是如果说只能付现金,人家就不买了,哎......”

此时室外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了,看着这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不免让人心酸落泪。

银行的大厅有一个瘦小的爷爷站在自助取号机面前,手足无措。

大厅经理走上前去询问,爷爷沮丧地说到:“这个机器我不会用,不敢碰它,怕给弄坏了。”

说这话时,这位古稀老人露出了像小孩般无助的表情。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炎热夏日,一个老人蹲在马路边失声痛哭,当过路的人问候过才得知,这位老人已经独自站在路边打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却始终没有一辆出租车为他停下。

所有司机拒绝的原因竟然雷人的相似:“我已经在网上接单了。”

扫码支付、自助取号、手机叫车……社会上林林总总为快节奏生活方式应运而生的便利,对想要慢生活的老人来说却是障碍和漠视。

活了大半辈子,以为可以安逸的享受晚年生活,却一次次被时代所抛弃。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03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龙应台在《目送》中曾经讲到自己与儿子华安的故事,让大家真正的体会到了她所说的那句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上小学时的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他不断地回头望向自己的妈妈。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母亲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可是长大后的华安,再也不会像十几年前那般,与自己的母亲有眼神的隔空交会,甚至拥抱。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妈妈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妈妈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妈妈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母亲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二十一岁,华安上的大学,正好是龙应台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妈妈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闭口不言,那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妈妈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那时身为母亲的她只能想象,儿子的内心世界和她的一样波涛深邃。

但是,她再也进不去。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04

《夏至未至》中写道:“年少时,我们总以为父母无坚不摧,直到撞破他们的无助,才明白那是因为爱,他们才愿意扮演英雄。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那样的时刻,突然想快点长大,庇护父母,像他们曾经庇护我们那样。”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请温暖对待父母的后半生,因为他们曾耐心等待我们长大,在无论我们欢喜,或是悲伤时,都无条件的给予我们最真实的爱。

当他们充满期待想要学习新生事物时,请耐心,再耐心一些。

就像小时候,妈妈给你讲上百遍小白兔的故事,直到你微笑着进入梦乡。

儿子逼84岁残疾母亲上街乞讨:父母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当他们独自蹒跚前行时,请温柔的拉起他们布满皱纹的手,陪他们走那段熟悉的路。

因为几十年前,他们也曾这样拉起你的小手,一直往前走,不管前方是风还是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