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留下後人了嗎?

地表最強勇士


武大郎留下後人了嗎?

《水滸傳》中,武大郎無疑是最悲催的人設。

天生身材矮小,靠賣炊餅為生,對媳婦百依百順,卻被戴了綠帽子,最後還被姦夫淫婦下毒害死。

人們除了同情他的遭遇,更多的是感概他的窩囊,所以經常用“武大郎“這個略帶貶義的綽號去取笑生活中那些窩囊的屌絲。

如此早死的屌絲,在小說中是沒有後人的。

真實歷史上,武大郎和妻子潘金蓮確有其人,但是都生活在明朝而不是在宋朝。

武大郎原名吳春來,後來父親死了,母親帶著他改嫁,隨了母性,改名武植,字大郎。

除了父親早死比較悲慘外,他的人生際遇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武大郎聰明伶俐,讀書非常用功,後來高中進士,又娶了知州家的千金小姐潘金蓮為妻,隨後攜妻出任山東陽穀縣令。

他和妻子特別恩愛,一共養育了四個子女,並且為官清廉,在任期間,兩袖清風,大公無私。

在當地口碑不錯,本應該作為一代清官載入史冊,但卻因為交友不慎留下了不一樣的故事。

武大郎有個好友黃堂,曾經接濟過他,後來黃堂家中遭遇變故房子被燒,只得去投靠身為縣令的五大郎。

武大郎兩口子好酒好菜招待好友黃堂,誰知黃堂卻不知足,他見武大郎沒有提資助自己建房的事情,心中很是不滿。

過一段日子又見武大郎沒有打算給他在衙門謀個差事便心生怨恨,一氣之下便告別武大郎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黃堂便展開對武大郎的報復,他無權無勢只能造謠抹黑,四處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醜事,用嘴說還不過癮,還編成故事寫在紙上四處張貼。

這麼一來,武大郎和潘金蓮百口莫辯成為眾矢之的。

黃堂一路走一路散播謠言,等到回到家鄉,發現自家房屋已被重新修蓋,還添置了新傢俱,妻子告訴他這一切都是武大郎命人所為。

黃堂後悔萬分,想收回謠言,卻發現自己散佈的汙衊之詞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並且謠言的傳播速度已經超出人的想象。

一傳十十傳百,連施耐庵這位大才子都信以為真,將武大郎和潘金蓮以反面素材寫進了《水滸傳》中。

這下武大郎兩口子再也不想翻身了,謠言給他們造成了永久的傷害。

在現在的邢臺清河縣城東4公里左右,有個普通的村子,村中兩千居民有一半人都姓武。

相傳這些武姓村民都是武大郎的後人,村裡有他的祠堂,祠堂裡還有他的塑像,碑誌以及懸棺等物。

在2007年,武大郎第25代直系傳人指名道姓要和施耐庵打官司,拿出家譜和歷史證據要給老祖宗翻案,但施耐庵早已作古幾百年。

《水滸傳》也是小說,可以說人物都是杜撰的,當然無從告起,最後以施耐庵的後人來到清河縣武大郎墓前致歉了事。

通過解讀這起歷史冤案,我們最應該學到是小人交不得。

朋友間互相幫助本是情分,小人卻會貪得無厭慾壑難填,一旦發現誤交損友必須即時止損,以免給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

而作為文字工作者,面對素材也得善加分辨,就算了解真相也要只用其事不用其名,語言傳播的威力超過我們所有人的想象,比起了解真相我們更應該慈悲對人。


有書博物館


武大郎當然留下了後人了,首先要告訴大家,武大郎在歷史中是有原型的,只不過和《水滸傳》中的形象完全不同,武大郎原名叫做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出身於貧寒之家,中年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的縣令,他的妻子是潘金蓮,潘金蓮出身於大戶人家,夫妻二人非常恩愛,育有四子。

武大郎在歷史上的記載是七尺男兒,這個數據放到現在就是一米八以上的大高個,他長的高大英俊,才華橫溢。他也並不賣炊餅,他是個官員,並且還是個好官。潘金蓮也是個好姑娘,出身名門,在武大郎還未中進士之前,兩人就看對了眼,她經常偷偷接濟這個窮書生,等到武大郎金榜題名之後,兩人自然是結為夫妻。

那麼為什麼《水滸傳》中會這樣記載武大郎和潘金蓮呢?武大郎在還沒做官之前有個叫黃堂的好友,武大郎做官之後,黃堂家中失火,房子全部被燒燬,他便去找武大郎,因為他之前曾多次幫助武大郎,他認為武大郎也會幫自己,結果他在武大郎家中好吃好喝了幾天,武大郎愣是沒提幫他修房子的事情。

他一怒之下離開武大郎家,一路上越想越氣,他就開始編造武大郎和潘金蓮的事情,故意毀壞他們的名聲,等他回到家中後,發現家裡已經修好了一座房子,一問之下才知道,武大郎得知這件事後,第一時間就派人來幫他修房子了,是他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是謠言已經宣揚了出去,很多人信以為真。

施耐庵同樣如此,後來武大郎的後人還專門找到過施耐庵的後人,施耐庵後人也專門道歉,所以說武大郎當然是有後人的,在《水滸傳》中有原型的人不多,武大郎是少數幾個在真實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之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大郎有後人的,當年武二沒有殺死潘慶蓮,是看在她和大郎有了孕,讓她逃到南海邊的小島上,她和她兒子到了小島上後耐不住寂寞,和兒子發生了關係,繁衍後代,時間久了,和兒子說,你爸爸叫大郎,是賣炊餅的,為了紀念他,我們的國旗就用炊餅吧,是武家後代,上面就寫武運長久。孩子不能叫大郎,可以叫太郎,二郎,三郎,四郎,所以至今沒有叫大郎的。也該取名啊,潘說,叫日本吧,日本人的意思。女孩呢,都揹著褥子,到哪裡都好乾活,取名叫松下,井上等是告訴他地點。當初潘也學過一點文化,不能完全記住漢字,有的只能記住偏旁,所以日本字很多隻是我們漢字的偏旁部首。


道_dao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潘金蓮很恩愛,一共育有四個子女,那麼你不禁會問,潘金蓮不是被武松殺了嗎?

武大郎原名吳春來,後來父親早死,母親改嫁,隨母性,改名武值,字大郎。武大郎年輕時高中進士,娶潘金蓮為妻,出任陽穀縣縣令,雙喜臨門,風光無限。在任期間,兩袖清風,大公無私,在當地有良好的口碑。



武大郎幼時家境貧寒,靠好友黃堂資助得以完成學業,可以說是武大郎的恩人。後來黃堂的家被大火燒了,黃堂來找武大郎希望能提攜他 ,弄個一官半職。而武大郎為官正義,雖然好酒好菜招待,並沒有為他安排官職。黃堂於是憤然離去,再回去的路上到處散步謠言,汙衊武大郎夫婦,後來可能被施耐庵聽到了,就寫進了書裡。

黃堂一路走一路說以洩心中怒火,但是等回到家時發現房子已經被修好了,詢問妻子得知是武大郎命人維修的。黃堂後悔不已,但是大錯已經鑄成。



惡語傷人六月寒,是時候該為武大郎正名了。


駟馬奔程


相傳,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是武大郎(武植)的故鄉。村子裡四成人人姓武。



村南是有武大郎墓穴的,有人則專門前去探究過,3米深的穴底除有一塊碑石外,還有一具屍骨。據說,這就是武大郎的屍骨。

那是一具很高大的屍骨,身高1.89米。真是顛覆我們的世界觀啊!

關於,武大郎當地流傳著一個更顛覆我們世界觀的故事。

故事大概情節是這樣的。

武植不是從事餐飲外賣的,而是山東陽穀縣縣令,身材魁梧,為官清正。有一年,有個朋友去找他。這位朋友原是武大郎的老同學,在武大郎求學時,給了他不少幫助。

後來這位朋友家失火,燒得蕩然無存,只好求助武大,一來想得到接濟,二來想謀個官做。誰知武大隻是熱情款待,絕口不提給錢的事,跟別說給官做了,就這樣,一晃過去了好幾個月。

這位朋友等得不耐煩就有些怒了,心想:現在讓我一個人在這裡好吃好喝,我家裡高堂老母和老婆孩子怎麼辦?當年我是怎麼對待你的?於是,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這位朋友心想,你不仁,我也不義。就編寫起辱罵武大郎的故事。他把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大郎畫成“三尺高的矬子”,把武大郎在陽穀縣做縣令說成在陽穀縣賣燒餅。

當然,最重要的是各種緋聞的傳播。他把本來是賢妻良母的潘金蓮糟踐個夠,一下子武大郎的大八卦就在民間傳開啦。

但是,此時的劇情突然反轉。

當那人回到清河縣家中時,突然發現,哇塞,只見被大火燒盡了的廢墟上蓋起一溜新房,自己的媳婦說:“這是武大哥派人送錢來,又幫咱修建的房屋。”

那個人看到此情此景後追悔莫及,可一切都晚了。發帖容易,刪帖難啊!他編的這些故事已在這一帶廣為流傳。後來,這些傳說故事被《金瓶梅》、《水滸》收入。從此,武大郎便蒙受了千古奇冤。

這就是為武大洗白的故事。你們信嗎?


光明大先生


話說武大郎當年被潘金蓮下毒後,大家都以為他已死去,武松還因此大殺四方,手刃潘金蓮,血濺鴛鴦樓,誅殺西門慶,而後躲難上了梁山。

但這武大郎偏又命大,由於武松潘金蓮等均不在身邊不得下葬,三日後居然悠悠醒來,手腳活動掙開裹身的草蓆,連番嘔吐後尋了一缸清水喝下,又將就享用了祭品,居然活了下來。



武大雖不是十分聰慧之人,卻也不笨,當時四顧家中光景,又憶起病中情況,前因後果一下明白了過來,想來兄弟武松也難有活路,這半生艱辛,竟落個如此田地,當下心灰意冷,就想了結殘生。

上天講究平衡,讓人十分絕望時,卻常留一線機會。就在武大抬腳跳河時,旁邊忽然殺出不速之客,此人身材短小,皂衣蒙面,二話不說,拉住武大一掌打暈,扛起就走。

待武大再醒轉過來,已不知幾日後,他只覺得周遭言語皆不明白,而身邊居然有樣貌周全的女子數人照顧,房子矮小簡樸,但用度物品都有,一時間,武大仿如隔世。

又數日,一女子到來,約莫三十左右,盤發雙髻,瓜臉杏眼,衣著開放,甚是妖嬈動人。女子開口居然說了中原官話,溫婉悅耳,武大一時不知所措。



這世間,無奇不有,我輩嫌棄之人,並非他人必嫌棄之。如同武大這般宋國下等人物,今日或是此地眾人歡喜男子,無他,眼神爾。諸君也不必訝異,想想崑崙奴便知。

與女子相處數月,武大漸懂此地語言,也知原來此處名為扶桑,距此地以西萬里有國名大漢,再以西以南有文身國,有倭國,大漢及文身皆倭國附屬,再渡海便是宋之齊州。

家國原來已數萬裡,武大有些恍惚,但既然家中已無掛念,也不必有鄉思,且就此度過殘生罷。武大此時年已中年,別無長物,也不知可做些甚,無聊時只以當地小麥做些燒餅度日。

時光,有人是嫌不夠的,有人卻只是消耗,如同碗中酒,喝完就散了。武大起初也是在消耗,燒麥餅便似小山堆了,待那女子再來,也是稱奇不已。

武大後來也得知女子原來是扶桑王后,當初東渡宋國,本欲結盟對付倭國入侵,不料宋國居然羸弱如斯,後來女子返程經齊州,方才有了這段奇遇。

扶桑積弱,其人未化,武大相貌極似扶桑國王,女子當時路過也以為奇,順手就劫了回來。

再數月,扶桑國王居然也死了,國王無後,女子擔心國中生變,便與武大商議,讓武大代替為王。武大二世為人,性子居然不似當時懦弱,又有果敢女子相助,索性便當起了扶桑王。

此後倭國令大漢國幾次來襲,皆不得逞,武大也漸懂許多道理,比如治國其實如同煎餅,用兵如同燒火,無他,耐性與火候而已。

女子見武大如此,居然也生出依賴之心,如此武大也便是真扶桑國王,女子也便是武大王后了。幾年下來,兩人也有了一男二女,武大畢竟識字不多,兒女取名只能將就,大女名為甲一,二子名為乙二,三女名為丙三。



扶桑國雖奇訝國王為何習得燒麥餅奇術,但也不做他想,日久燒麥餅居然成為扶桑男子必習之術。武大記得宋國作戰似乎有旗有口號,便讓領兵將軍效仿,將軍也簡單,每作戰,必便宜其事,以燒餅為旗,再讓士兵大喊“燒麥”(Se me),居然每戰皆效。

十年後,扶桑滅大漢,再十年,滅文身,扶桑與倭國勢均力敵。

又十年,武大壽終正寢,乙二即位,乙二以乙為姓,有後人名“乙祁”,此為扶桑千古一帝,在位時滅倭國,蒙人東渡入侵也幾次無果。


牆角梨


武大郎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只不過和施耐庵所寫的《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形象完全相反。

歷史上的武大郎生於明朝,原名吳春來,後改名為武值,字大郎,清河縣人,家境貧苦。他身高七尺(約一米八以上),生得英俊威猛,又才華橫溢,自身條件不錯。而且他並不是個賣炊餅的,武大郎自小好學上進、聰明伶俐,中年時中進士,是山東的一任官員,並且為官清廉,是個好官。潘金蓮是當地知州家的千金,兩人早早互相生了情愫,潘金蓮還經常接濟這個窮書生。武大郎高中後,順理成章地娶了潘金蓮為妻,夫妻生活和睦,共育有四個子女,所以武大郎肯定是有後代的。

照這樣說,武大郎完全是個正面形象,為什麼會被民間傳得如此低俗?事情的緣由還要從武大郎的一位好友說起。

武大郎家早年生活十分貧苦,他有一位好友名叫黃堂,黃堂家境富裕,時常會資助武大郎學習,可以說是武大郎的恩人。可誰知黃堂家裡發生了一次火災,從此家道中落,他情急之下想投奔武大郎,求他為自己謀個一官半職。

黃堂到了武大郎家,武大郎十分高興,好吃好喝招待著。黃堂本想讓武大郎幫自己家燒燬的房屋重新修蓋一下,可武大郎卻始終裝作不知,對謀官職一事也隻字未提。這讓黃堂十分生氣,覺得武大郎忘恩負義,於是一氣之下離開了武大郎家。在他回家的路上,四處散播武大郎的謠言,處處詆譭、汙衊武大郎夫婦,以出心頭之憤。

他就這麼一路造謠一路回到了家,武大郎夫婦的名聲也被他敗得差不多了。可他一到家發現,原本燒燬的房屋不僅已經重新修蓋,還添置了不少新傢俱,妻子說都是武大郎派人做的。黃堂這才追悔莫及,原來武大郎不是不義,而是他早已默默把這些都做了。可覆水難收,謠言已經止不住了,對武大郎和潘金蓮造成的傷害也永遠彌補不了了。據說,武大郎的後人還因此找過施耐庵的後人,施耐庵後人也為此道過歉。


老照片



《水滸傳》裡的武大郎自然沒有後人。但歷史上的武大郎卻留下四個後人。

真實的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清河縣人,身高一米八以上,自幼家貧父母早亡。但發奮苦讀,中年中進士,外放為陽穀縣令,在任期間興利除弊,官聲甚佳。

武植娶知州千金潘金蓮為妻,二人恩愛異常,先後育有四子。

武植帥哥變矮銼窮,堂堂縣令變炊餅郎;潘金蓮貞女變蕩婦起因於武植的好友黃堂。

武植少時家貧,曾受黃堂接濟。後黃堂家遭火災,去投奔已經為官的武植。誰知武植雖然好酒好菜招待吃住,卻隻字不提資助的事兒。

黃堂以為武植在搪塞他,一怒之下回家去了。路上越想越生氣,決定要報復此忘恩負義的小人。

於是便想抹黑武植夫婦。此時,恰巧一個地痞西門慶出場,此人惟恐天下不亂,主動參與黃堂的“抹黑事業”,還請纓成為男小三。

二人一拍即合,編造武大郎、潘金蓮和西門慶之間的故事。於是縣官成為炊餅郎,高富帥成矮銼窮,貞女變蕩婦,大家千金變丫環使女。窮逼地痞卻成了有權有勢富甲一方的西門大官人。

黃堂將編造的故事寫在紙上一路張貼,故事就此流傳開來。

然而當黃堂回到家鄉才發現火災現場己煥然一新,新房屋拔地而起,一問妻子才知是武植所為——武植本想給黃堂一個驚喜,卻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黃堂雖然後悔莫及,謠言卻已越傳越廣,不可撲滅,以至於被施耐庵寫入《水滸傳》。

此事深深傷害了武植,以至於死都念念不忘,將此事寫入墓誌銘:“:“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東方木的人間世


分析樓主提的問題應該是施耐庵《水滸傳》裡的武大郞,而非真實歷史上的武大郎,真實歷史上的武大郎是有後人的,與潘金蓮夫妻感情深厚,當過縣令,為官清廉,與潘金蓮共育有四個子女。



而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被潘金蓮與西門慶給毒害致死,潘金蓮與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也被武松給殺了,因此《水滸傳》中的武大郎沒有留下後人。


《水叔傳》中武大郎又矮又醜,為人老實巴交,以賣燒餅為生,沒有哪家姑娘願意嫁給他。

潘金蓮原本是一大戶人家的丫鬟,主人見潘金蓮頗有姿色,欲佔有她,潘金蓮不從,將主人慾強行佔有她告訴主人婆,主人便記恨在心,將潘金蓮嫁給又矮又醜的武大郎,不要武大郞分文,還倒貼武大郞一些家當,就是為了羞辱潘金蓮。

武大郎白白撿了一個漂亮老婆,傳遍清河縣,幾個輕浮奸詐的浮浪子弟聞訊經常到武大家裡調戲潘金蓮,而潘金蓮是個水性揚花、風流女子,見武大不解風流,長相又醜,根本瞧不上武大,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勾搭搭,鄰里影響極壞,那些浮浪子弟還經常在武大家門前大喊“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後來武大見清河縣待不下去,就帶著潘金蓮搬到了陽穀縣,繼續以賣燒餅為生,這期間潘金蓮比較守婦道,直到武松出現,潘金蓮見武松高大威猛,心甚是喜歡,又動了淫歡之心,幾番勾引武松,武松是位正人君子,不為所動,還說教了潘金蓮,後來叔嫂關係緊張,武松就搬出武大郎家。


再後來武松公幹出遠門,這段時間,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上了,經常乘武大出門賣燒餅,與西門慶在傢俬混,有次被武大發現姦情,卻被西門慶打成重傷,武大放言,只要潘金蓮從此收斂,不再與西門慶私混,就不告訴武松,武松之能潘金蓮與西門慶都十分懼怕,於是合謀用砒霜毒害武大郎。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武大被害的消息傳入武松耳中,武松是何許人也,是重情重義、是打虎英雄、是武都頭,在找到證據後將潘金蓮殺死削首,接著在鴛鴦樓大戰西門慶,將西門慶殺死,用潘金蓮與西門慶的頭顱祭奠武大郎,而潘金蓮則被訂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了不守婦道,毒害親夫,紅杏出牆的典型。

我是大風起兮雲飛揚y,喜歡請關注頭條號,歡迎朋友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


大風起兮雲飛揚y


武大郎不僅有後人,而且還當了國王,開始了一段武大郎漂流記。當然武大郎在《水滸傳》中,被西門慶和潘金蓮毒死,沒有後人。然而有網友覺得不甘心,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為武大郎續寫了一部武大郎漂流記。

話說武大郎被西門慶毒死後,被拋入黃河進入大海,被一隻神奇的烏龜給救醒了,並且託著他來到一個小島,島上卻是小矮子,他們看到來了一個高大威猛的男人後,甚是歡喜。他們開會商量“咱們的祖祖輩輩都這麼的矮,要利用武大郎的身高優勢來改良咱們的人種,就推舉他為咱們的國王吧”,於是武大郎搖身一變成了島國的國王,他的臣民們為他選了後宮佳麗三千。武大郎從此肩負起了改良島國基因的艱鉅任務,隨後他生了一大堆孩子,並且讓這些孩子與平民通婚,開枝散葉,用自己強大的基因佔領了整個島國。

當了國王的武大郎,除了改善基因,還需要處理政事。有一個大臣拿出白布求畫國旗,大郎隨手摸出一塊炊餅,大臣心靈神會,就以此為參照物作為島國的國旗。有一天,大郎發現臣民沒有姓。於是他又說:“這可不行,得有名有姓才行。這樣吧你們住在哪裡就姓什麼吧。”於是就有了“田中”、“松下”、“山口”之類的姓氏。至於名字,就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排吧。但老大不能叫大郎,那是我的忌諱,只能叫太郎。老二不能叫二郎,那是我弟弟武松武二郎的忌諱,只能叫次郎,其餘的你們就按順序叫吧,我沒有意見。”於是這個國家就有了山口太郎,田中次郎、山本五十六等等名字。

武大郎在臨死之際,仍然為打不過西門慶、報不了奪妻之仇而耿耿於懷,於是留下遺訓,要子孫後代找西門慶後人報仇雪恨。後來他的子孫們日夜操練,跑到少林寺偷學了幾招功夫,為了紀念國王武大郎,取名“武氏道”,後來因為日本人的文化程度低,加上該國的文字是假文字,結果被傳成了“武士道”。因為武大郎白手得天下,這些功夫又被稱作“空手道”。

到了明朝,武大郎的後人便開始派人找西門慶的後人報仇,後來被民族英雄戚繼光趕下了海,那就是歷史上的“抗倭”。進入了二十世紀,日本人在中國自北向南,自東向西跑遍了中國大半河山,還是沒有尋到仇人西門慶的後人。最近,武大郎的後人據說有可靠情報,懷疑西門慶的後人躲藏在臺灣一帶,於是在臺灣對面的釣魚島,好像整天有人在那裡賣炊餅了。

綜上所述,武大郎是日本人的祖宗,這是網友給武大郎續寫的傳奇一生。歡樂一刻,就圖博大家開心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