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扶貧“舊”飯吃出“新”味道

株洲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 易楚曈 通訊員 段希薇)12月7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全國網媒湖南行活動走進株洲茶陵,近距離感受茶陵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變化,全面展示精準扶貧新成果。

茶陵是革命老區,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之一,是湘贛革命根據地重點縣、模範縣,也是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誕生地。曾經的茶陵浸潤吳韻楚風,有“說不完的傳奇”,是“總想回的故鄉”。 但在發展過程中,革命老區茶陵卻掣肘於地理區位、交通不便,產業薄弱,成為羅霄山脈片區重點扶貧縣,株洲脫貧攻堅主戰場。

茶陵扶貧“舊”飯吃出“新”味道

貧困戶住上了新房子。(華聲在線/供圖)

從“屋漏偏逢連夜雨”到安居樂業新生活

精準扶貧的戰役打響以來,易地搬遷成了茶陵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利器”。 一條條托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希望的通村通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棟棟讓貧困群眾居有其所的當地民居獨具特色,一個個撐起貧困群眾發展希冀的產業基地生機盎然,組合成茶陵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搬到新房子來住,人都精神多了。”在茶陵縣棗市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剛搬進管塘村安置點新房不久的周金花說起新家的生活環境,打心底地高興,“門口就是大公路,車子走門口過,我們趕場就方便多了,兩個小孩讀書趕車也很方便。

據瞭解,茶陵縣棗市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項目坐落於棗市鎮管塘村,離棗市鎮政府一牆之隔。目前,該地塊已建房4600平方米,42套房子,全部用於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

安置戶沈珠仔告訴記者,搬出來之前,他們一家四口住在山裡的土坯房裡。“七十年代建的,以前漏風漏雨,一到下雨天,就要提著桶子到處接著。全家一年只能掙五六千塊錢,蓋房子想都不敢想。”


茶陵扶貧“舊”飯吃出“新”味道

蔬菜種植基地。(華聲在線/供圖)

據悉,為讓貧困搬遷戶“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2017年10月,茶陵政府將集中安置點附近150畝水田流轉過來,用於蔬菜產業後續幫扶基地,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形式,委託幫扶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引導貧困戶增收致富。

其中10畝分給貧困戶自己種菜,其他的作為產業基地,種植蔬菜瓜果。目前基地種植了蔬菜、草莓、酥脆棗、葡萄等蔬果,“我們種植的蔬菜在本地和網上就銷售完了,不愁銷路。今年的草莓快成熟了,也非常好銷。等到明年葡萄、橙子掛果,收益就會更多了。”茶陵縣發改局副局長、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副主任陳外晚說。

“現在好了,政府幫我們蓋了新房子,年底還有分紅,女婿在外面打工也比以前掙得多了,我和女兒在家帶著兩個孫,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曾經“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沈珠仔,如今真正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茶陵扶貧“舊”飯吃出“新”味道

茶陵縣城航拍圖。(華聲在線/供圖)


茶陵扶貧“舊”飯吃出“新”味道

工農兵舊址全貌。(華聲在線/供圖)

擦亮革命底色 革命老區蛻變旅遊“新區”

茶陵是一片紅色熱土,毛澤東在這裡親手締造了中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湖口挽瀾遺址、茶陵縣烈士陵園、列寧學校舊址等紅色旅遊景點眾多,25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也誕生於此。可以說,紅色旅遊資源是茶陵旅遊的核心資源。

據統計,今年,共有60萬人次來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從貧窮的革命老區到紅火的旅遊目的地,茶陵的蛻變是旅遊扶貧富民工程的縮影。發展紅色旅遊,為革命老區帶來了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成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加油站”。現在的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是全國30條紅色精品路線中的重要景點,也是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茶陵扶貧“舊”飯吃出“新”味道

工農兵政府舊址一角。(華聲在線/提供)

不僅如此,茶陵鄉村東部旅遊環線更串起“珍珠”, 曾經的“舊”飯吃出“新”味道。遊湖裡溼地,觀靈巖風貌,覽道教聖地……茶陵將旅遊資源按照“古、紅、綠”文化劃分為秩堂人文旅遊圈、縣城古城旅遊圈、雲陽生態旅遊圈、東陽湖水上旅遊圈,鄉村東部旅遊環線將這四個旅遊圈串聯在一起。茶陵縣文體廣新聞出版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劉小元告訴記者:“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茶陵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農副產品銷售等旅遊產業。光列寧學校舊址所在的秩堂鎮,去年村民就因此增收200多萬。”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茶陵縣共計脫貧16368戶62754人,貧困發生率由13.8%下降至0.51%,6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2018年8月,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茶陵縣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